本書特色 :
1.評析多為知名作家作品,如:魯迅〈狂人日記〉、呂赫若〈牛車〉、朱西甯〈鐵漿〉、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郁達夫〈沉淪〉、白先勇〈花橋榮記〉、金庸〈白馬嘯西風〉、鍾理和〈蒼蠅〉等。
2.研究論述多元並呈,以敘事學、符號學、現象學、空間理論及各式文化等研究概念。
小說正是一個文本的世界、符號的世界,小說作者在意識表述中建構出來一個「人與人相處的所在」。現象學可以發現其中作者在符號中隱藏的深意,發現文本中主體和客體的構成與被構成,將表述符號還原為意識的體驗。
小說是作者的意識想像與意識構成,同時也是我們讀者的意識想像。我希望能夠透過現象學式的意識分析,能更理性、更純粹發現我們和作者共同的想像,共同的世界。
小說是作者的意識想像與意識構成,同時也是我們讀者的意識想像。我希望能夠透過現象學式的意識分析,能更理性、更純粹發現我們和作者共同的想像,共同的世界。
- 序/許又方(第3頁)
- 序 我們對表述與符號的世界想像/劉益州(第6頁)
- 注視的他者與他者的注視─論魯迅〈狂人日記〉中「互為主體」的表述結構(第13頁)
- 摘要(第13頁)
- 前言(第14頁)
- 奠基:注視是人對世界的好奇(第16頁)
- 當下注視的他者(第20頁)
- 回顧活動中注視的他者(第27頁)
- 前瞻活動中注視的他者(第33頁)
- 他者的注視(第37頁)
- 結論:讀者的注視(第40頁)
- 參考文獻(第42頁)
- 焦慮的兩性:論呂赫若〈牛車〉中的現實表述(第45頁)
- 摘要(第45頁)
- 前言(第46頁)
- 「家」的結構表述(第49頁)
- 男性的焦慮(第57頁)
- 女性的悲哀(第66頁)
- 結語:焦慮與悲哀(第72頁)
- 生命現象的注視與開展:從朱西甯〈鐵漿〉看生命時間經驗的開展(第75頁)
- 摘要(第75頁)
- 前言:〈鐵漿〉的主題與生命現象的表述(第75頁)
- 〈鐵漿〉中火車鐵道所開展的時間現象(第77頁)
- 孟昭有的生命注視與開展(第82頁)
- 孟憲貴的生命注視與開展(第89頁)
- 結語:時間流中生命的示現以及際遇性問題(第94頁)
- 參考書目(第98頁)
- 被注視的符號:論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中「奇特裝扮」的現象(第100頁)
- 摘要(第100頁)
- 前言:人際場域與符號的示現(第101頁)
- 坤樹自我對「奇特裝扮」的身體符碼的現象認知(第102頁)
- 在家庭場域中對「奇特裝扮」的感知現象(第108頁)
- 在社會場域中對「奇特裝扮」的幾種反映(第112頁)
- 結語:「奇特裝扮」的身體符號在被注視下的差異解讀(第118頁)
- 參考文獻(第121頁)
- 焦慮的視角:論郁達夫〈沉淪〉中存有的意識表述(第123頁)
- 摘要(第123頁)
- 前言:孤獨、病態的意識表述(第123頁)
- 存有的意識意向性行為與特徵(第127頁)
- 空間場域中的人際結構(第132頁)
- 存有的意識表述:人際關係、國族認同與性(第139頁)
- 性慾與自我的沉淪(第143頁)
- 結語:病態、焦慮與陌生化的視角(第146頁)
- 參考書目(第149頁)
- 空間場域的時間性:論白先勇〈花橋榮記〉的時間表述(第151頁)
- 摘要(第151頁)
- 前言:人是空間場域的時間徵象(第151頁)
- 意向主體所意向的空間場域(第154頁)
- 意向主體與意向對象在空間場域中的位置與時間性(第158頁)
- 時間流中的際遇性─以盧先生的際遇為討論中心(第164頁)
- 結語:人與空間的時間性(第170頁)
- 符號、象徵與場域:論金庸〈白馬嘯西風〉中的符號意涵(第174頁)
- 前言(第174頁)
- 民族間的符號象徵:民族背景、高昌地圖(第176頁)
- 愛情的符號象徵:天鈴鳥、玉鐲、毛皮(第189頁)
- 結語(第195頁)
- 情與眼:鍾理和小說〈蒼蠅〉中愛情意識的視覺與聽覺感官表述之現象學討論(第197頁)
- 摘要(第197頁)
- 前言:注視中的注視(第197頁)
- 他的愛情意識與視覺意向活動(第200頁)
- 她以及眼波記號的示現(第205頁)
- 聽覺意向活動的表述(第209頁)
- 愛情世界的他者(第212頁)
- 結語:兩個方向的「意向活動」表述澄明愛情(第215頁)
- 參考文獻(第218頁)
紙本書 NT$ 260
單本電子書
NT$
182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