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不完美的, 才是人生:阿德勒反省自我、了解自己的經典智慧
- 點閱:677
- 作者: 阿弗瑞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著] , 劉泗譯
- 出版社:百善書房
- 出版年:2016[民105]
- 集叢名:成功wisdom:28
- ISBN:978-986-390-075-7 ; 986-390-075-3
- 格式:EPUB,PDF
- 版次:1版
- 附註:附錄: 阿德勒超越自卑的一生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1-30
《那些不完美的,才是人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弗瑞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博士的代表作品。阿德勒在該書中,運用個體心理學原理,對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問題,進行了細密的解剖,指點迷津、破疑解困。該書筆調平 易優美,對人類個體心理的描述和解釋獨闢蹊徑、細緻入微、客觀而精辟,被認為是分析個體心理的經典之作,出版以來一直暢銷不衰。
一八七○年,阿弗瑞德‧阿德勒博士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郊區,是一名猶太商人的兒子。他自幼體弱多病,在患過一場幾乎致命的肺炎之後,他決心當一名醫生, 克服死亡對人類的威脅。他曾是佛洛依德的親密朋友,也是精神分析學派的重要人物。但觀點上的分歧,使兩人分道揚鑣,阿德勒創立了影響深遠的個體心理學派。
自卑感,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最基本的概念。他認為,人在生活中,時刻都可能產生自卑感,比如先天的、心理上的缺陷、出生後在家庭中的地位、走上社會後人 與人之間的利害衝突等等,都可能讓人產生不滿、不得志、比別人差的情緒。在阿德勒看來,自卑感並非病態,也不可恥,相反的,它可以激發人的創造性力量,成 為人奮發向上的巨大動力。因此,自卑感及其克服、超越,可以使人完善自我,是人類走向成功的起點和橋樑,也是人類文化不斷進步的推動力量。
《那些不完美的,才是人生》出版於一九三二年,正值阿德勒的思想最成熟的時期。他以人類生活中的三大問題:職業、婚姻、與他人的關係為核心,分析了自卑 感、優越意識、反叛性格的產生,對性、夢、精神病患者、犯罪行為,提出了獨到且令人信服的解釋,對如何處理家庭關係、人我關係、教育兒童等問題,總結出極 具啟發性的原則和經驗。
《那些不完美的,才是人生》被西方人視為反省自我、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風格,從而更真實了解自我和他人 的經典代表作。也有人認為它補足了《聖經》的某些缺憾-喚起人超越自卑、追求卓越的勇氣,讓人重新確立對生活的自信,找到堅定的信仰和健康、樂觀和人生哲 學。阿德勒對人的「社會興趣」「合作精神」的強調,還被認為是醫治現代人過度注重自我而導致的心理疾病的一帖良藥。
- 譯者序(第7頁)
- 第一章 生活的意義(第19頁)
- *人為什麼活著(第20頁)
- *生活中不可迴避的三大問題(第21頁)
- *「生活意義」的尺度(第23頁)
- *個人生活的陰暗面(第25頁)
- *錯誤的生活風格(第26頁)
- *第一種失敗者—自卑情結(第28頁)
- *第二種失敗者—過份放縱私欲(第29頁)
- *第三種失敗者—被生活忽視(第30頁)
- *早期的回憶(第32頁)
- *形形色色的早期回憶分析(第33頁)
- *合作之道(第35頁)
- 第二章 心靈和肉體(第37頁)
- *靈與肉的衝突(第38頁)
- *心靈的目標(第39頁)
- *動作背後的意義(第40頁)
- *情感與生活方式—憤怒、焦慮、悲哀、性愛(第41頁)
- *一個有罪惡感的男子(第43頁)
- *克服生理缺陷(第45頁)
- *補償缺憾之道(第46頁)
- *夜尿症的功用(第47頁)
- *心靈塑造肉體(第49頁)
- *情緒影響生理機能(第51頁)
- *心靈改變智力(第52頁)
- *人格類型與身體結構(第53頁)
- *心靈的整體—生活風格(第55頁)
- 第三章 超越自卑情結(第57頁)
- *如何識別「自卑情結」(第58頁)
- *自卑與自欺(第59頁)
- *公共場所恐懼症和自殺心態(第60頁)
- *眼淚和抱怨—水性的力量(第61頁)
- *自卑對自我的限制(第62頁)
- *自卑是文化的基礎(第63頁)
- *了解個人的生活風格(第65頁)
- *狂妄的優越感(第66頁)
- *改變生活目標(第68頁)
- *精神病—對付現實的工具(第69頁)
- *三十歲女子的焦慮(第70頁)
- *兩名失足少女—從自卑到自虐(第73頁)
- *優越情結與合作精神(第74頁)
- 第四章 對早期的回憶(第77頁)
- *心靈的考古學(第78頁)
- *記憶—你的「生活故事」(第79頁)
- *早期的記憶—生活風格的根源(第80頁)
- *深藏的嫉妒之心(第82頁)
- *對死亡的恐懼(第84頁)
- *幼稚的好勝之心(第85頁)
- *失敗的社交生活(第87頁)
- *對家庭的過分依戀(第88頁)
- *在錯誤之後鼓起勇氣(第89頁)
- *患焦慮性精神病的男人(第91頁)
- *失語症患者的早期隱症(第91頁)
- *反抗父親者的複雜生活(第93頁)
- 第五章 夢的祕密(第99頁)
- *夢是預言嗎(第100頁)
- *夢是生活的另一面(第101頁)
- *佛洛依德的失誤(第102頁)
- *夢—生活風格的產品(第104頁)
- *夢的功用—解決現實中的難題(第105頁)
- *自欺的夢—常識的敵人(第106頁)
- *夢的材料—隱喻和符號(第107頁)
- *遮蔽自我的面具(第108頁)
- *自我欺騙的殺人噩夢(第110頁)
- *夢的個人性(第111頁)
- *公寓的象徵(第113頁)
- *憂鬱女子的夢(第114頁)
- *十歲的小迫害狂(第114頁)
- *單身女秘書的苦惱(第118頁)
- *十三歲女孩的憂慮(第120頁)
- *樂於合作的精神(第121頁)
- 第六章 家庭對人生的影響(第123頁)
- *母親—孩子通往社會的橋樑(第124頁)
- *為母之道(第125頁)
- *給女性合適的角色和地位(第126頁)
- *母親可能犯的錯誤(第127頁)
- *母性的三種聯繫(第128頁)
- *戀母情結—把母親當奴僕(第129頁)
- *問題兒童—被母親束縛或慣壞的孩子(第130頁)
- *孩子引人注意的方法—害怕(第131頁)
- *孩子的把戲—對焦慮和疾病的利用(第132頁)
- *孤兒容易成為生活的失敗者(第133頁)
- *破裂婚姻給孩子造成障礙(第135頁)
- *家庭中不應有權威(第136頁)
- *為父之道(第136頁)
- *「告訴爸爸」—錯誤的懲罰方式(第137頁)
- *夫妻和他們的父母(第139頁)
- *為人丈夫的條件(第140頁)
- *家庭中的金錢關係(第142頁)
- *偏愛的危險(第143頁)
- *長子—權力欲望的幻想(第144頁)
- *次子—強而有力的競爭者(第148頁)
- *男孩和女孩間的緊張關係(第149頁)
- *么子—征服者或失敗者(第150頁)
- *獨子的「戀母情結」(第151頁)
- *女性化的男孩(第152頁)
- 第七章 學校如何影響一個人(第155頁)
- *「性格教育」的目的(第156頁)
- *「問題少年」的困境(第158頁)
- *培養孩子合作的興趣(第160頁)
- *理解孩子的途徑(第162頁)
- *不要逼孩子走上絕路(第163頁)
- *不要迷信「遺傳」(第165頁)
- *沮喪會埋沒天才(第166頁)
- *跳級或留級的利弊(第168頁)
- *平等對待社會地位不同的孩子(第169頁)
- *學校中的性問題(第169頁)
- *觀察孩子的生活風格(第170頁)
- *學校裡的失敗者—懶孩子的秘密(第172頁)
- *孩子中的「領袖」(第173頁)
- *在學校設立「顧問會議」方法(第173頁)
- 第八章 青春期(第177頁)
- *危險而複雜的欲望(第178頁)
- *粗鄙的性活動(第179頁)
- *少年罪犯和精神病(第180頁)
- *青春期的失敗者和勇敢者(第182頁)
- *過早的性關係—十五歲女孩的報復(第182頁)
- *情感錯亂的女孩(第184頁)
- *用性證明自我的價值(第185頁)
- *辨識性別角色(第186頁)
- *惡意的自慰(第187頁)
- *孩子應有的性禁忌(第188頁)
- *享受青春的自由(第189頁)
- 第九章 犯罪心理及治療(第191頁)
- *罪犯和普通人共同的傾向—超越自卑(第192頁)
- *罪犯並不是瘋子(第193頁)
- *什麼人才是真正的罪犯(第194頁)
- *罪犯的生活風格(第195頁)
- *生活三問題的失業者(第196頁)
- *罪犯的私人邏輯(第197頁)
- *罪犯內心的懦弱(第198頁)
- *麻煩從家庭開始(第199頁)
- *自卑與不平衡(第200頁)
- *罪犯的兩種類型(第202頁)
- *少年犯約翰(第203頁)
- *謀殺犯的日記(第207頁)
- *罪犯的生活風格(第210頁)
- *反抗社會(第212頁)
- *母親的重大責任(第212頁)
- *失敗的競爭者(第214頁)
- *容易走上歧途的三類人(第216頁)
- *殺父的少年(第217頁)
- *醜陋的女毒犯(第217頁)
- *殺死弟弟的性病患者(第218頁)
- *從孤兒到騙子(第219頁)
- *救治之道—合作之道(第220頁)
- *隱秘的自卑情結(第221頁)
- *矯正失誤的生活風格(第224頁)
- *讓孩子們學會合作(第226頁)
- 第十章 職業問題(第229頁)
- *人類不能逃避職業問題(第230頁)
- *母親對孩子選擇職業的影響(第232頁)
- *從小培養孩子的職業興趣(第233頁)
- *從遊戲中辨別職業方向(第234頁)
- *天才的秘密(第236頁)
- *職業的目的不是賺錢(第237頁)
- *不能用事業做逃避的藉口(第238頁)
- *減少失業現象(第239頁)
- 第十一章 人和他的同伴(第241頁)
- *圖騰和祭祀的意義(第242頁)
- *愛你的鄰人(第242頁)
- *最大的孤獨是瘋狂(第244頁)
- *扮演狗的女孩子(第245頁)
- *患憂鬱症的女人(第246頁)
- *巧妙的進攻方式(第248頁)
- *「犯罪性疏忽」(第249頁)
- *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友誼(第250頁)
- 第十二章 愛情與婚姻(第253頁)
- *合作是婚姻的首要條件(第254頁)
- *愛情不僅是性(第255頁)
- *成功婚姻的唯一基礎(第256頁)
- *專制的弊害(第257頁)
- *讓孩子理解婚姻(第258頁)
- *肉體的吸引力(第259頁)
- *父母的婚姻對孩子愛情的影響(第261頁)
- *婚姻中雙方的責任(第262頁)
- *婚姻中的約束與自由(第263頁)
- *失敗者的原因(第264頁)
- *性冷感和心理陽萎(第265頁)
- *友誼是婚姻的準備(第265頁)
- *男女不同的戀愛風格(第267頁)
- *夫妻間的性吸引力(第267頁)
- *婚姻的破裂(第268頁)
- *關於情人(第271頁)
- *創造完美的婚姻(第272頁)
- 附錄 阿德勒超越自卑的一生(第275頁)
- *猶太商人的後裔(第276頁)
- *改變人生的遭遇(第276頁)
- *從劣等生到優等生(第277頁)
- *醫學博士和俄國人的婚姻(第277頁)
- *佛洛依德的密友(第278頁)
- *分道揚鑣(第279頁)
- *創立「個體心理學」(第280頁)
- *聲望日隆(第282頁)
- *自卑感—人類進步的動力(第284頁)
- *創造性自我(第285頁)
- *生活風格(第286頁)
- *阿德勒之死(第288頁)
- *個體心理學的影響(第289頁)
紙本書 NT$ 321
單本電子書
NT$
225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1-30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1-3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