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由女神像不應只是觀光景點,
她提醒世人要珍惜自由,
要使自由穿過無知的黑暗和人類的壓制。
二戰結束至今,大英帝國早已夕陽西下,蘇聯及其東歐衛星集團亦已分崩離析。日本從戰爭廢墟中復甦後,國力已漸下降;中國則以強大經濟力崛起,躋身強國之林。然而美國能以唯一超強之勢稱霸世界,科技、經濟和軍事的領先全球,固為原因之一。但細究其根源,思想自由、新聞自由、言論自由、表達自由、學術自由和創作自由等基本人權,才是美國能夠傲視寰宇的源頭活水。
新聞自由和創作自由看似稀鬆平常,卻是美國成為強國的不二法門。《獨立宣言》起草人、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早就在1787年說過一句迴盪古今的話:「如果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要一個沒有政府的報紙,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自由民主國家與獨裁專制國家的分野之一,就是前者的言論與新聞自由,是由人民所爭取,又得到憲法和法律的明確保障;後者則毫無言論與新聞自由可言,即令有一絲一毫妝點門面的「自由」,而這些「自由」卻在軍法、戒嚴法、黨章、特務和公安的虎視眈眈下,萎縮或變形得不成形狀。即使在民主、自由和法治早已上軌道的美國,還是會發生打壓新聞、言論與出版自由的逆流,更遑論那些自由其名、專制其實的國家和地區了。
本書刻畫了促進美國新聞與創作自由的一批先驅人物和少數反面角色。希望他(她)們的理想和貢獻,亦能鼓舞華人社會。
- 導言:表達自由是一切自由的泉源(第11頁)
- 構築新大陸傳播橋樑的媒體人(第15頁)
- 特立獨行的新聞怪傑史東(第16頁)
- 讓十個美國總統不爽的海倫(第20頁)
- 「報業女王」葛蘭姆的崛起(第26頁)
- 使《華郵》成為一流大報的布萊德里(第35頁)
- 水門事件的「深喉嚨」(第40頁)
- 《紐約時報》守護神(第45頁)
- 華府新聞界泰斗雷斯頓(第55頁)
- 誰是敦巴頓會議的「洩密者」?(第63頁)
- 採訪不輟的特派員索斯伯里(第68頁)
- 索茲伯格深度專訪蔣介石、周恩來(第73頁)
- 把訃聞變成傳記的惠特曼(第82頁)
- 使《紐約時報》蒙羞的特派員(第88頁)
- 《紐時》首位女總編黯然下台(第93頁)
- 出版家魯斯夫婦特寫(第99頁)
- 《時代》發行人魯斯與白修德的中國恩怨(第105頁)
- 呼風喚雨的右翼專欄作家艾索普(第110頁)
- 包可華專欄笑傲報壇(第120頁)
- 沒有道德底線的媒體大亨梅鐸(第124頁)
- 梅鐸與鄧文迪的婚變(第129頁)
- 回憶初訪中國的經驗(第135頁)
- 《紐約客》特派員筆下的中國(第140頁)
- CBS創辦人威廉 ‧ 裴理剪影(第146頁)
- 美國近代廣播新聞先驅愛德華 ‧ 莫洛(第153頁)
- 《波士頓環球報》與《驚爆焦點》(第158頁)
- 滋潤新大陸文化心靈的原創人(第161頁)
- 海明威夫婦訪問抗戰中國(第162頁)
- 海明威盛年自殺之謎(第168頁)
- 好勇鬥狠的作家諾曼 ‧ 梅勒(第174頁)
- 遺世而獨立的麥田捕手沙林傑(第178頁)
- 回到梅岡城後的哈珀 ‧ 李(第185頁)
- 黑人作家哈利的傳世之作(第189頁)
- 《廣島浩劫》作者約翰 ‧ 赫西(第194頁)
- 夏爾親睹親撰納粹帝國興亡(第200頁)
- 探討人生百態的劇作家田納西 ‧ 威廉斯(第209頁)
- 最出色的總統文膽蘇仁森(第212頁)
- 為歐巴馬撰寫講稿的「海明威」(第217頁)
- 英譯《西遊記》的芝大教授余國藩(第222頁)
- 中情局與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第227頁)
- 《紐約書評》雜誌獨領風騷(第232頁)
- 國民黨打壓美國言論的一段內幕(第237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21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