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為孩子開啟第101道門:67堂新父母課, 我們所養成的乖, 也許正是讓他們無法高飛的束縛
  • 點閱:309
    224人已收藏
  • 作者: 李玫玨作
  • 出版社:時報文化
  • 出版年:2016
  • 集叢名:教養生活:41
  • ISBN:9789571366616
  • 格式:PDF,JPG

內容簡介
 
孩子,我愛你,不「礙」你!
 
如果你的孩子是老鷹,請不要讓他學馬跑步或是和魚一起游泳

孩子是學習的最佳主角,陪伴孩子就是愛
 
愛孩子,是放下我們認為最需要的
要從關心他的喜、怒、哀、懼開始……
 
愛孩子一定沒有錯,只是愛孩子的方式錯了!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無論做了什麼,就算因此而不小心造成了傷害,也都是因愛而起。
但是,這樣的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了嗎?或是這樣的愛,幫助孩子成長了嗎?這樣的愛是不是讓親子間更親密了?
怎麼會這樣?難道愛孩子也錯了?我們這樣用盡心力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愛著孩子,到最後得到的卻是我們最不想要的?這是爸媽們在愛的過程中,受委屈的心聲。
因為擔心孩子會犯錯,所以,我們不斷的叮嚀著「錯誤」。但這樣的不斷提醒,並不會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
我們過去成長的經驗,讓我們不知不覺地複製著,把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方式,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現在的資訊太多,我們已經不用像過去我們的父母一樣,扮演著資訊來源的角色或是教導者。反倒是要多關心孩子的心情和思緒,扮演好一個過去我們常常忽略的角色──關心、陪伴與支持引導。
最能表達「愛」的做法,就只是那關心的眼神和親身陪伴而已……
 
●當我們不用標準來評斷孩子,就能發現孩子正在用著超乎想像的表現來證明能力。
●當我們不停糾正孩子的行為,只會讓他不斷地看見自己的不足,這並不會使他更好!
●常跟孩子說:可以做什麼,不說:不可以做什麼。
●以身作則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到我們如何對待自己。
●支持孩子所堅持的,理解他並陪伴他,對孩子來說,那就是愛。
●讓孩子在學習中成為「最佳主角」!
●表達力的培養,不是讓孩子說出我們認為對的話,而是讓孩子開始願意說。
●不要隨意評斷孩子的朋友,因為這等於是在說孩子連選擇朋友的能力都沒有。
●父母希望孩子的情緒能夠平穩,那就先得用穩定的情緒來面對孩子。
●在孩子尚未認識自己前,切勿要求他要向別人學習,那只會讓孩子感受被比較。
●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出現,遠比時時刻刻跟在孩子身邊更重要。
 
當我們想用父母的角色教育孩子之前,我們得要先學會當父母
當我們開始回到父母的樣子,孩子就會成為孩子的樣子!


■作者簡介
 
李玫玨
 
 

教育工作者,自民國68年開始了幼教生涯,從最基層的工作「娃娃車姐姐」做起。民國71年進入在當時算是數一數二的大型連鎖幼教機構「道生連鎖幼教機構」任職。接著升格為人母之後,孩子漸漸長大,為了女兒的學習,開始了自辦幼兒園的經營之路。
 
從青春少女到成為三個女兒(分別是31歲、29歲及23歲)的媽,教學經歷也從大型連鎖機構到精緻小校,無論在教學上、經營管理、課程研發設計、環境規劃、社區資源整合與分享……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當孩子漸漸長大之後,毅然決定走出校園,展開了規劃教材、設計教具的另一段經歷,透過擔任出版社之幼兒教材顧問,開始走遍城鎮,到各地擔任講師。從事師資培訓及家長講座。
 
過程中,從自身教養孩子的經驗得知,一般家長對於養育孩子這件事的茫然、及不知所措,故於88年發起設立「台北市親子活動發展協會」,專注於家長成長課程的設計與講授,常態辦理工作坊及專題講座,其目的就是希望家長能夠透過學習,成為一個有效能的父母。
 
曾擔任99年度、101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評審、台北市政風處「我愛誠信說故事比賽」評審、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動兒童深耕閱讀小小說書人評審。期間,接受廣播電台專訪及親職相關文章,更是邀約不斷。
 
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以多元的方式進行教養觀念的推廣,近幾年,更進一步涉獵了心理相關的學習,期使自己能夠將心理學與教育實務有更密切的結合。授課對象也從幼兒延展到幼師以及家長。
 
善以豐富的教學案例及教養三個孩子的親身經歷,分享生命故事及生活中所承受的酸、甜、苦、辣,引起廣大家長群的共鳴與喜愛。雖然,台灣已呈現少子化的現象,但仍不放棄為每一個孩子、每個家庭、每個園所,不斷研究創新的教學法,傳遞最新的教養觀念,期使能讓每個孩子都擁有滿滿的愛,讓每個家庭、每個校園都充滿了喜悅。


  • 前言 父母,該是什麼樣貌?(第3頁)
  • Part 1 孩子是學習的主角(第15頁)
    • 01 「學習」是需要學習的!我們卻沒有「學習」這堂課(第16頁)
    • 02 當學習沒有樂趣,那麼,我們要開始思索學習的目的(第19頁)
    • 03 不要在意孩子的成績,要去理解成績背後所呈現的學習狀態(第22頁)
    • 04 新世代學習,將從競爭轉為合作(第25頁)
    • 05 給不同年齡的孩子吃蘋果要用不同的切法,那教育呢?(第28頁)
    • 06 學習沒有先後、快慢、多少的問題,只有孩子是否喜歡(第31頁)
    • 07 讀書,一定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第34頁)
    • 08 讓孩子在學習中成為「最佳主角」(第38頁)
    • 09 若我們不知孩子該學什麼,又如何告訴孩子要學什麼?(第42頁)
    • 10 孩子進入團體,學的不是人際關係,而是在人群中發現自己(第46頁)
    • 11 當不再用標準評斷孩子,就能發現他正在用盡全力來證明自己(第50頁)
    • 12 我們以往認定的公平待遇,其實最不公平(第52頁)
    • 13 表達力的培養,是讓孩子開始願意說(第55頁)
    • 14 當我們對孩子說:我也不會,那就是孩子啟動學習的開始(第58頁)
    • 15 要求孩子向別人學習,只會讓孩子感受被比較(第62頁)
    • 16 勇於面對並承擔所有後果,就是「負責」(第66頁)
    • 17 教育,是為了培養出可以讓生命獲得美好經驗的能力(第70頁)
  • Part 2 看見孩子的獨一無二(第77頁)
    • 18 請保有孩子的獨特性(第78頁)
    • 19 如果你的孩子是老鷹,請不要讓他學馬跑步或是和魚一起游泳(第81頁)
    • 20 不落入幾點鐘吃飯、幾點鐘睡覺的時鐘控制模式(第83頁)
    • 21 想讓孩子擁有熱情,那就不能潑冷水澆熄火苗(第87頁)
    • 22 不停糾正孩子的行為,只會讓他不斷的看見自己的不足(第91頁)
    • 23 我們相信孩子,孩子就會相信自己(第93頁)
    • 24 當孩子說的話不真實時,他並不一定是在「說謊」(第96頁)
    • 25 孩子的想法跟別人不一樣,那會是最幸運的事(第99頁)
    • 26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從吃飯、睡覺、穿衣的生活小事開始(第103頁)
    • 27 「堅持」是在遇阻礙時,仍願想辦法解決並嘗試完成的態度(第106頁)
    • 28 無視於時間、空間的限制,產生持續的投入,是「熱情」(第109頁)
    • 29 要求孩子跟大家一樣,他將是跟隨者,不會是開創者(第112頁)
    • 30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可是,我們真的知道哪裡是起跑點嗎?(第116頁)
    • 31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親手足、雙胞胎(第119頁)
    • 32 每個人對事情輕重緩急的認定不同,孩子亦然(第122頁)
    • 33 孩子的語言和行為不同調時,請關注他的行為,忽略他的語言(第126頁)
  • Part 3 愛孩子、不礙孩子(第133頁)
    • 34 評斷孩子的朋友,等於在說孩子連選擇朋友的能力都沒有(第134頁)
    • 35 支持孩子所堅持的,理解他並陪伴他,對孩子來說,那就是愛(第137頁)
    • 36 父母希望孩子情緒能夠平穩,那就先得用穩定的情緒來面對孩子(第140頁)
    • 37 有時,我們必須跟孩子一樣的高度,才能看見孩子所看見的(第143頁)
    • 38 別當孩子的朋友或是玩伴(第146頁)
    • 39 我們常用「過去」的觀念,教「現在」的孩子(第148頁)
    • 40 我們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他的內在能量(第151頁)
    • 41 爸爸媽媽,誰好玩?(第154頁)
    • 42 當孩子說謊,他並不是要騙你,而是害怕說實話所帶來的後果(第158頁)
    • 43 給胡蘿蔔還是給棍子?(第161頁)
    • 44 我們的愛為孩子圍起舒適圈,也築起讓孩子無法面對挑戰的高牆(第163頁)
    • 45 多和孩子說「可做」的事情,並且創造出讓他「放手做」的環境(第166頁)
    • 46 我們常希望孩子能夠乖巧,但是乖巧的定義是什麼呢?(第169頁)
    • 47 孩子學習著大人的行為,但這些行為不在他們面前發生,也學得到(第173頁)
    • 48 愛孩子還是礙孩子?(第177頁)
    • 49 讓孩子學習如何處於安全,不是去阻止他做危險的行為(第180頁)
    • 50 愛孩子,就先從關心他的喜、怒、哀、懼開始(第183頁)
  • Part 4 成為孩子的超級力量(第191頁)
    • 51 又不是我的錯(第192頁)
    • 52 不強迫孩子分享物品,那會讓孩子分不清是分享還是被搶(第194頁)
    • 53 不教孩子「你丟我撿」,要教孩子「不丟」(第198頁)
    • 54 不斷的告訴孩子哪些是錯的,並不會讓他知道什麼才是對的(第201頁)
    • 55 父母就是父母,不是朋友也不是家庭教師,更不是法官或警察(第204頁)
    • 56 以身作則不是教養的萬靈丹(第207頁)
    • 57 在尚未找到孩子的「想要」之前,得先放下我們認為需要的(第211頁)
    • 58 不斷的對孩子說:加油!那不是鼓勵,而是在說:你還不夠好(第214頁)
    • 59 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出現,遠比時時刻刻跟在孩子身邊更重要(第217頁)
    • 60 別再對孩子說你錯了,因為對與錯的認定是需要跟孩子討論的(第220頁)
    • 61 親子時間要重視的是相處時的品質,而不是時間的多寡(第223頁)
    • 62 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監督(第226頁)
    • 63 孩子願意跟我們爭吵,代表在他心目中的父母是可以信任的(第229頁)
    • 64 與其擔心人心險惡,不如多跟孩子談如何成為一個正直善念的人(第232頁)
    • 65 讓親子對話達到預期效益,「討論」是必經過程(第236頁)
    • 66 父母一再的對孩子失信,將會使孩子不再相信任何人(第240頁)
    • 67 家長,無可取代的超級力量(第244頁)
  • 後記(第250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96

同分類熱門書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