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暢銷作家瞿欣怡寫給台北這個「家」的深情書,
橫跨雙北,從山到海,鄉鎮巷弄
一天一篇,感受大台北的迷人和多變,
讓你也能找到專屬自己的台北生活滋味。
‧以月分區分,結合大台北三月至八月種種繽紛的人文旅遊指南。
‧溶入作者個人角度及情感的旅遊書寫,既有散文閱讀樂趣,又可隨身攜帶漫遊的雙重享受
‧作者以在地人的敏銳,告訴讀者一個「為什麼要在這一天到這個地方」的好理由,翻開本書,就像翻開台北的秘密日記一般。
不管你是在地人,或只是離鄉來台北打拼,聚集了超過600萬人口的雙北,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家」。對於台北這個「家」,我們都有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一面享受著台北的閒適與小確幸,也焦慮著台北的漸漸不如北京、上海。
就讓台北成為台北吧!
除了大都會習以為常的摩天大樓天際線,除了熟知的一○一、鼎泰豐與士林夜市,讓暢銷作家瞿欣怡帶著你,在新與舊、山與海、人與物間,踏查台北,深入巷弄,品嘗台北不一樣的日常與包容,與她眼中台北最珍貴之處。
春季。
在春光乍現卻又陰雨綿綿的台北,
逛著巷弄間的小店,找尋屬於你的邂逅。
這是繪製自己秘密地圖的好時機。
夏季。
盆地聚集的濕氣,如同散落各地的夜市;
蒸騰著活力、熱鬧,迸發著無窮的生命力,
出了城,馬上就有大海可以一躍而下,清涼透頂。
‧以月分區分,結合大台北三月至八月種種繽紛的人文旅遊指南。
‧溶入作者個人角度及情感的旅遊書寫,既有散文閱讀樂趣,又可隨身攜帶漫遊的雙重享受
‧作者以在地人的敏銳,告訴讀者一個「為什麼要在這一天到這個地方」的好理由,翻開本書,就像翻開台北的秘密日記一般。
不管你是在地人,或只是離鄉來台北打拼,聚集了超過600萬人口的雙北,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家」。對於台北這個「家」,我們都有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一面享受著台北的閒適與小確幸,也焦慮著台北的漸漸不如北京、上海。
就讓台北成為台北吧!
除了大都會習以為常的摩天大樓天際線,除了熟知的一○一、鼎泰豐與士林夜市,讓暢銷作家瞿欣怡帶著你,在新與舊、山與海、人與物間,踏查台北,深入巷弄,品嘗台北不一樣的日常與包容,與她眼中台北最珍貴之處。
春季。
在春光乍現卻又陰雨綿綿的台北,
逛著巷弄間的小店,找尋屬於你的邂逅。
這是繪製自己秘密地圖的好時機。
夏季。
盆地聚集的濕氣,如同散落各地的夜市;
蒸騰著活力、熱鬧,迸發著無窮的生命力,
出了城,馬上就有大海可以一躍而下,清涼透頂。
- 365 封寫給台北的情書(第8頁)
- 三月 春光乍現,台北輪廓(第12頁)
- 台北一⃝一 ― 找到城市的輪廓(第14頁)
- 敦南誠品 ― 最優雅的書店(第15頁)
- 富錦街 ― 家的樓下(第16頁)
- 永康街烘焙者 ― 老派文青的早餐(第17頁)
- 飯糰的滋味 ― 揣在懷中的溫暖(第18頁)
- 櫻花燦爛 ― 台北是座粉紅泡泡城(第19頁)
- 初春三芝 ― 落櫻繽紛 ,夢中小村(第20頁)
- 建國花市 ― 在家裡養一叢季節(第21頁)
- 淡水夕照 ― 挖子尾的小船與落日(第22頁)
- 台北火車站 ― 黑白如此不分明(第23頁)
- 陽明山夜景 ― 故鄉的燈火最美(第24頁)
- 行天宮 ― 藍衣婆婆的保佑(第25頁)
- 尋找管區 ― 慶祝土地公生日(第26頁)
- 大稻埕碼頭 ― 悠悠盪盪的黃金年代(第27頁)
- 大稻埕辜宅 ― 只剩空屋守著故事(第28頁)
- 大藝埕 ― 大稻埕裡賣小藝(第29頁)
- 台北故事館 ― 一個坐船喝茶的優雅年代(第30頁)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雲比畫更美(第31頁)
- 淡水捷運 ― 悠悠晃晃到河邊(第32頁)
- 雲門劇場 ― 百年舞團的氣魄(第33頁)
- 故宮 ― 至善山腳下的寶窟(第34頁)
- 總統府 ― 裡面坐著的自然是總統(第35頁)
- 凱達格蘭大道 ― 抗議者的戰場(第36頁)
- 濟南路長老教會 ― 台灣第一座基督教堂(第37頁)
- 中正紀念堂 ― 無人知曉的鴿子午後(第38頁)
- 圓山飯店 ― 山腰上的輝煌(第39頁)
- 關渡自然公園 ― 送送遠方來的老朋友(第40頁)
- 竹子湖 ― 愛情花與地瓜薑湯(第42頁)
- 台灣大學杜鵑花節 ― 椰林大道上的浪漫愛心(第43頁)
- 九份 ― 在雲端,看風中微塵(第44頁)
- 四月 落雨紛紛,深情凝望(第48頁)
- 法鼓山 ― 觀音殿的蝴蝶(第50頁)
- 農禪寺水月道場 ― 照映在水中的我(第51頁)
- 苦楝開花 ― 城市裡的一抹淺笑(第52頁)
- 台北市立兒童新樂園 ― 永遠都是小孩子(第53頁)
- 八里十三行 ― 知道過去,才能走向未來(第54頁)
- 紅毛城 ― 小熊占領主席台(第55頁)
- 鄭南榕紀念館 ― 自焚日,巷裡迴聲(第56頁)
- 林本源園邸 ― 戲台昨日落葉(第57頁)
- 蘆洲李宅 ― 留下老宅,不讓歷史灰飛湮滅(第58頁)
- 台北光點 ― 這裡就是一部電影(第59頁)
- 台北當代藝術館 ― 轉角撞到當代藝術(第60頁)
- 西門町六號出口 ― 螢光色的世界(第61頁)
- 西門町電影街 ― 從旗袍美人到尖叫少女(第62頁)
- 西門紅樓 ― 同志的夏夜晚風(第63頁)
- 中山堂 ― 忘了尼克森,記住林懷民(第64頁)
- 草山行館―口水止息,山風不息(第65頁)
- 林語堂故居 ― 誰在天上說笑?(第66頁)
- 北投少帥禪園 ― 人走了,密室隨人張望(第67頁)
- 汐止杜月笙墓園 ― 人生計算到最後,只有悲涼(第68頁)
- 士林官邸 ― 玫瑰再香,香不過姊妹的衣裳(第69頁)
- 四四南村 ― 歲月浸泡的青苔破牆(第70頁)
- 寶藏巖 ― 蜿蜒小徑裡的生命力(第71頁)
-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 玫瑰古蹟裡的舞者身影(第72頁)
- 大龍峒保安宮 ― 硬頸宮廟,留下活文化(第73頁)
- 紫藤廬 ― 落魄江湖者的棲身所(第74頁)
- 明星咖啡館 ― 詩人引來的傳奇(第75頁)
- 土城承天禪寺 ― 牆外油桐花開(第76頁)
- 三峽 ― 風中飄揚的藍染(第77頁)
- 菁桐 ― 如霧起時(第78頁)
- 五月 微風習習,笑語爽爽(第80頁)
- 河濱迎風狗公園 ― 逍遙的快樂小狗(第82頁)
- 大佳河濱公園 ― 殭屍和新娘都來了(第83頁)
- 蘆洲微風運河 ― 人們如微風般,輕颺地笑了(第84頁)
- 社子島島頭公園 ― 吃了大象的蛇(第85頁)
- 美堤河濱公園野餐日 ― 裝裝樣子也開心(第86頁)
- 大湖公園 ― 落雨松下賞白鷺(第87頁)
- 榮星花園 ― 讓螢火蟲回到台北市(第88頁)
- 象山步道 ― 一次只走一步(第89頁)
- 永和四號公園 ― 城裡人的春天(第90頁)
- 花博公園 ― 連阿柴都念念不忘的好地方(第91頁)
- 陽明山二子坪步道 ― 傾聽自然的聲音(第92頁)
- 擎天崗 ― 流星、水牛與蘑菇的大草原(第93頁)
- 貓纜 ― 搖搖晃晃到人間(第94頁)
- 指南宮 ― 千階之上的夢境(第95頁)
- 仁愛路圓環 ― 你在那邊,一切都好嗎?(第96頁)
- 仁愛路樟樹林 ― 闖到夢裡面(第96頁)
- 仙跡岩步道 ― 不如別見神仙吧(第98頁)
- 四分子賞桐 ― 花入小溝(第99頁)
- 台北藝術大學 ― 讓藝術從關渡平原飛起(第100頁)
- 中山捷運 ― 藏在巷弄裡的森林系小店(第101頁)
- AMBA 中山意舍 ― 老大樓,新生命(第102頁)
- 台灣好,店 ― Lovely Taiwan(第103頁)
- 民生社區 ― 大樹招搖,家花野出牆(第104頁)
- 微熱山丘 ― 不只賣餅,還賣生活風格(第105頁)
- 北投圖書館 ― 乘著綠光,飛向書海(第106頁)
- 北投普濟寺 ― 湯守觀音的微笑(第107頁)
- 北投溫泉博物館 ― 留著老靈魂的浴場(第109頁)
- 馬場町紀念公園 ― 願淚水隨河流遠逝(第110頁)
- 台二丙公路 ― 蜿蜒離開台北市(第111頁)
- 雙溪 ― 野薑花香小山城(第112頁)
- 六月 浮光恍恍,人影晃晃(第116頁)
- 永康公園 ― 因為我們留下了樹(第118頁)
- 青田七六 ― 用溫柔心意維護的老宅(第119頁)
- 昭和町文物市集 ― 什麼都有,什麼都好奇怪(第120頁)
- 繭裹子 ― 印度媽媽手縫的衣服(第121頁)
- 牯嶺街小劇場 ― 不再神祕的黑盒子(第122頁)
- 紀州庵 ― 文學裡的尋常人生(第123頁)
- 台北植物園 ― 荷花報信,夏天來了(第124頁)
- 欽差行臺 ― 比老樹還老的遙遠(第125頁)
- 齊東詩社 ― 風來寫詩了(第126頁)
- 華山文創 ― 讓歲月做工(第127頁)
- Legacy ― 台北傳奇(第128頁)
- Trio ― 擋不住世界,就讓自己茫吧(第129頁)
- 光點華山電影館 ― 國家級藝術電影館(第130頁)
- 華山大草原 ― 在台北搶到一片草地(第131頁)
- 松菸文創園區 ― 在一○一旁看野鴨游水(第132頁)
- 閱樂書店 ― 書店風格之必須(第132頁)
- 女書店 ― 守護女人的靈魂(第134頁)
- 女巫店 ― 全世界最靠近陳綺貞的地方(第135頁)
- 有河 Book ―生活裡有詩是幸福的(第136頁)
- 永楽座 ― 如果書店就是劇場(第137頁)
- 舊香居 ― 老書頁的迷人香氣(第138頁)
- 水準書局 ― 不好看,我送你去歐洲的機票(第139頁)
- 好樣本事 ― 紅木門裡的無窮宇宙(第140頁)
- 茉莉書店 ― 錯過的總會在這裡遇到(第141頁)
- 永和小小書房 ― 熱鬧巷子裡的安靜書店(第142頁)
- 信義誠品旗艦店 ― 用書本擠掉鍋子的志氣(第143頁)
- 瑞安街水牛書店 ― 在靜巷裡養出一頭牛(第144頁)
- 我愛你學田 ― 總統也來做便當(第144頁)
- 淡水 ― 城市之河的故事(第146頁)
- 七月 盛夏偷閒,放肆翹班(第148頁)
- 北海岸的咖啡館 ― 從老闆那裡,偷回一點人生(第150頁)
- 富基漁港 ― 長堤夕陽與肚裡海鮮(第151頁)
- 富貴角燈塔 ― 經過生死,走向高處(第152頁)
- 石門 ― 基本就是個浪漫(第153頁)
- 跳石海岸 ― 進城像玩命(第154頁)
- 十八王公 ― 摸狗身,大幸福(第155頁)
- 翡翠灣福華 ― 來去海邊住一夏(第156頁)
- 維納斯海岸 ― 愛情比岩石還硬(第157頁)
- 野柳地質公園 ― 參見女王陛下(第158頁)
- 萬里飛行 ― 如果我也能飛翔(第159頁)
- 金山鴨肉ㄜ ― 想吃什麼儘管拿吧(第160頁)
- 貢寮海洋音樂祭 ― 在海邊盡情燃燒吧(第161頁)
- 大安森林公園 ― 免費的夏夜派對(第162頁)
- 三腳渡 ― 老漁人守護的渡口(第163頁)
- 烏來內洞 ― 在水光中飛舞的垂枝馬尾杉(第164頁)
- 金瓜寮溪 ― 驕傲的台灣藍鵲與溪邊老人(第165頁)
- 碧潭風景區 ― 潭深水綠白天鵝(第166頁)
- 手串本鋪 ― 難忘的剝皮辣椒肉串(第167頁)
- 築地市場 ― 擅長海鮮的居酒屋(第168頁)
- 田園台菜海鮮 ― 美食家的私房愛店(第169頁)
- 烤爽 ― 屬於我的深夜食堂(第170頁)
- 蛙咖啡 ― 姊喝的不是咖啡,是熱血(第171頁)
- 臺一牛奶大王 ― 到臺一吃冰吧(第172頁)
- 敦化南路 Häagen-Dazs ― 夏天的小確幸(第173頁)
- FikaFika ― 一起喝杯咖啡吧(第174頁)
- 515 ― 偷吃蛋糕的貓(第175頁)
- 從風流 • 珠寶盒到 Take 5 ―青田街的美食小旅行(第176頁)
- 吃吃看 ― 轉大人的起士蛋糕(第178頁)
- 法朋 ― 連眼淚都變甜了(第179頁)
- 三峽滿月圓 • 大板根 ― 轉彎小心,別撞上蝴蝶(第182頁)
- 八月 夏天炎炎,大吃正夯(第184頁)
- 寧夏夜市 ― 老夜市的好滋味(第186頁)
- 環記麻油雞 ― 冒大汗也要吃的麻油腰子(第187頁)
- 饒河夜市 ― 夜市小吃大戰美食街(第188頁)
- 五分埔 ― 迷失在衣服堆裡的幸福(第189頁)
- 公館夜市 ― 假裝自己還年輕(第190頁)
- 師大夜市 ― 敬我們遙遠的青春(第191頁)
- 通化夜市 ― 總統府祕書長吃的滷味(第192頁)
- 景美夜市 ― 餵飽廣大的小市民(第193頁)
- 南機場 ― 躲在迴旋梯的露西(第194頁)
- 南機場夜市 ― 從早到晚吃不停(第195頁)
- 萬華夜市 ― 連攤吃到爆炸吧(第196頁)
- 萬華龍山寺 ― 拈花笑口開(第197頁)
- 青草巷 ― 赤腳仙仔的百年祕方(第198頁)
- 士林夜市 ― 深夜巷子裡的炒羊肉(第199頁)
- 南門市場 ― 鄉愁的滋味(第200頁)
- 士東市場 ― 貴婦的菜市場(第201頁)
- 微風超市 ― 最接近貴婦的時刻(第202頁)
- 西湖市場 ― 出站就是菜市場(第203頁)
- 東門市場 ― 一個上午兩萬五(第205頁)
- 水源市場 • 劇場 ― 撲朔迷離的藍色大樓(第206頁)
- 永樂市場 ― 讓人瘋狂的花布世界(第207頁)
- 慈聖宮小吃 ― 榕樹下的庶民滋味(第208頁)
- 霞海城隍廟 ― 月老牽情別貪多(第209頁)
- 中山北路婚紗街 ― 生活是甜蜜的(第210頁)
- 復興南路清粥小菜 ― 深夜的一晚熱粥(第211頁)
- 復興南路永和豆漿 ― 跟舒國治一樣的好品味(很敢說)(第212頁)
- 鼎泰豐 ― 小籠包裡的真功夫(第213頁)
- 溫州街蘿蔔絲餅 ― 巷子口的午後小食(第214頁)
- 張家豬腳 ― 台北市第一名豬腳(第215頁)
- 萬里吃蟹 ― 不只是吃那麼簡單(第216頁)
- 附錄(第220頁)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4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