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5

文化本身是由一群人民,長期共同生活所累積出來的群體共同價值現象。因此,在研讀本課程之時,必須以追溯源頭的心思,去從事探索和思考。舉例來說,存在於現在社會的文憑主義,無論有識人士如何呼籲,都很難使之去除,其中原因固然甚多,但是科舉考試,一試得貴的觀念在中國行之多年,這種價值觀念早已深入民心,應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想要扭轉文憑至上的不當觀念,就必須先對中國的科舉考試與統治力量間的關係,作一些徹底地探索和檢討,以求得根本解決之道。再就儒家文化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而言,其中的忠孝節義及倫理觀念,早已成了一般中國民眾的行世準則,有時候甚至比法律的裁判還要嚴苛。因此,當我們身處現代號稱多元化社會之時,對於擁有大量社會資源公眾人物的要求,往往持以較高的標準,原因就是受了儒家追求崇高道德典範的影響。所以在研讀本課程時,對於百家爭鳴時代如何結束,儒家文化思想如何興起,其間對中國文化產生的重大轉型處,都必須特別注意思考。
 
儒家的文化思想注重倫理觀念,自然就非常重視家族制度,而這種以血緣為主的家族制度,上自皇帝,下至庶民,無不恪守遵行,形成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所以由儒家重人倫的觀念,所演變而成的維繫家族制度的理念,也是本課程中的一大重點。學習者對這部分的內容如能充分瞭解,便能夠明白,何以在中國人的社會中立身行事時,所謂「沾親帶故」為什麼是如此地重要。
 
另外,中國的文化固然是以儒家文化思想為主,但是治理一個國家,如果僅憑道德感化,總會有一點兒過度理想化。因此,以法約束和治理,總是難以避免的事。如此地相互帶動,於是便出現了以儒家思想為教化,以法家思想來治世的政治領導。這種情況,也被稱為「外儒內法」的政治領導。這種現象,可說是中國文化中的另一種特色,學習者也必須對這方法多加注意研讀。

 
簡言之,本課程是以介紹中國文化內容為主,所以學習者在研讀過程中,就必須對形成和影響中國文化內容的要素,多多留意。


  • 第壹篇 緒論(第1頁)
    • 第一章 文化定義的基本論述(第3頁)
    • 第二章 中國文化的分期(第11頁)
  • 第貳篇 中國文化的外在特徵(第45頁)
    • 第一章 重形上而輕形下(第47頁)
    • 第二章 知識份子和統治力量的結合(第73頁)
    • 第三章 儒法思想在國家社會之間的交互運用(第113頁)
    • 第四章 溶爐式的文化特質(第155頁)
  • 第參篇 中國文化的演化──從統一性到多元性(第195頁)
    • 第一章 秦漢至隋唐大一統帝國的文化肇建及演化(第197頁)
    • 第二章 兩宋以設多元性文化的肇建及演化(第293頁)
  • 第肆篇 結論(第377頁)
紙本書 NT$ 330
單本電子書
NT$ 26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5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