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關於「佔領」命題,東亞地區的藝術家們,如何以身體行動來回應?
藝術是花,時代是土壤。相同文化圈的創作者,有如同一座花園裡的耕耘者,也是彼此對照的鏡子。
2012年起,作者持續前往日本東京、沖繩、香港、韓國首爾、濟州島、中國武漢地區,採訪並考察東亞地區在激烈的全球化處境下,一波波新類型的藝術行動主義的在地發展。這些藝術行動中,某部分也對應著近年台灣社會的轉變。
每個成熟的社會都有自己的發展命運,每個社會的藝術家也難免被他所屬社會的命題所纏繞,等待他自己來拆解、回答――土地的傷痕、歷史記憶、邊緣化的社群、歷史政治的糾葛……藝術家如何介入社會?藝術行動如何形成力量?
本書以近在隔鄰的東京、沖繩、香港、首爾、濟州島、武漢等地的藝術行動,包含日本的市村美佐子(Misako Ichimura)、韓國藝術家金江(Kim Kang)、金潤煥(Kim Youn-hoan)、武漢「我們家青年自治實驗室」、香港「活化廳」及台灣多位藝術家為例,提出第一手觀察與分享。
本書特色
2012年起,作者持續前往日本東京、沖繩、香港、韓國首爾、濟州島、中國武漢地區採訪並考察,觀察整理出在激烈的全球化處境下,同處東亞地區的藝術家們,以身體行動發展出的「佔領」案例,這些例子對東亞日益文創化、商品化的藝術發展趨勢,有著逆向思考的意義。
名人推薦
蔡明亮、陳界仁、龔卓軍等
高俊宏絕對是台灣最重要的藝術家,沒想到我竟然在廢墟裡發現他。──蔡明亮
閱讀高俊宏,像歷經一場身體的大爆炸。他既像一部認命的在軸承上來回穿梭的古董打字機,也同時飛越在東亞不同的時空。他讓被踐踏過、變成死寂的生靈、場所,一起發出怒聲,而且不斷迴盪在當下;他以倒退引我們進入未竟之地。──吳瑪悧
當被壓迫者、弱勢者、失敗者們不再失語,自憐於鏡中之像的歷史哀怨面貌將無比燦爛。──姚瑞中
高俊宏紮實而深刻的田野,以身體、經驗、足跡踏查那些被掩蔽的東亞近代反抗歷史,並以此拓展可能的文化、歷史對話的頻譜。他的思索細膩,筆調綿密,關注於共振、彼此能牽動的細微歷史精神狀態,使潛流中的「諸眾」以具體的事件、言語、行動顯影。作為身體行動方式之一,高俊宏以文字潛力召喚出重省這危機時代的力量。──鄭慧華
高俊宏發明了一具安那其身體,以行走為方法,像一隻莫比斯環上爬行的螞蟻,在反覆穿梭東亞現代的長時過程中,一點一滴硬是將它們拼接了起來。 ──龔卓軍
- 推薦序(第5頁)
- 一具安那其身體,穿越惡所……/龔卓軍(第5頁)
- 剔骨/林欣怡(第13頁)
- 自序(第15頁)
- 群島藝術三面鏡:諸眾、小說、陀螺(第15頁)
- 前言(第19頁)
- 帝國的紋理:佔領之挫折與超克(第19頁)
- 日本(第27頁)
- 藍帳篷:市村美佐子與代代木公園(第29頁)
- 法外人:野宿者(第59頁)
- 新自由主義天空下:公共空間與野宿者運動/市村美佐子(第71頁)
- 禮物的叛變:沖繩反美軍基地運動(第87頁)
- 韓國(第111頁)
- 有必要就違法:綠洲計畫與三九實驗室(第113頁)
- 島嶼的淚珠:江汀村反海軍基地運動(第151頁)
- 香港(第167頁)
- 街坊萬歲:油麻地上活化廳(第169頁)
- 鐵怒沿線馬屎埔:影行者與馬寶寶(第197頁)
- 在地是一面鏡子:香港本土運動隨想(第213頁)
- 武漢(第219頁)
- 東頭村三號:武漢我們家青年自治實驗室(第221頁)
- 台灣(第245頁)
- 島邊的抹除:台灣失能空間創作之邏各斯(第247頁)
- 後記(第279頁)
- 破鏡之緣:東亞藝術社群(第281頁)
- 太陽與笨蛋(第2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