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2-07
內容簡介
長久以來,經濟學家十分關注一國經濟成長背後的驅動力為何,尤其是中國大陸。過去中國大陸在經濟上的亮眼表現,導因於基礎建設投資在產出與資本形成所發揮的正外部性,然受限於邊際報酬遞減,長期的過度依賴基礎建設投資帶動經濟成長,必定會導致不效率的發生。於是,提倡內需和減低基礎建設投資成為中國大陸十一五以降不遺餘力推行的政策。
有別於諸多分析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因素的文獻,本研究使用狀態空間模型估計中國大陸每一時點上不同要素生產份額的改變,審視現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模式轉變的程度,並佐以追蹤資料模型來檢驗結論的正確性。狀態空間模型顯示基礎建設投資固定資本的生產份額及其對GDP貢獻持續的減少,非基礎建設投資固定資本則逐漸增加。
追蹤資料的估計結果亦與狀態空間模型相似,佐證了結論的正確性。總結來說,本研究發現諸多證據說明了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模式轉型已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勢必在必行,而如何轉型也將成為中國大陸未來的一大挑戰。
- 第 1 章 緒論(第5頁)
- 第 2 章 中國大陸以基礎投資建設為主的成長模式(第11頁)
- 第 1 節 以基礎投資建設為主的成長模式出現背景(第12頁)
- 第 2 節 以基礎建設投資為主的成長模式的利與弊(第14頁)
- 第 3 章 中國大陸成長模式的轉變(第19頁)
- 第 1 節 中國大陸基礎建設投資對GDP貢獻比率之變化(第20頁)
- 第 2 節 實證分析(第24頁)
- 第 4 章 結論(第41頁)
- 參考文獻(第45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21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2-07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2-07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