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中觀:解讀龍樹菩薩《中論》27道題
  • 點閱:332
    63人已收藏
  • 譯自:Nagarjuna's middle way:mulamadhyamakakarika
  • 作者: 桂紹隆(Shoryu Katsura), 馬克.西德里茨(Mark Siderits)編撰 , 方怡蓉譯
  • 出版社:橡實文化出版 大雁文化發行
  • 出版年:2017
  • 集叢名:觀自在:35
  • ISBN:9789865623234
  • EISBN:9789869491327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附註:紙本書初版: 2015年7月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迷惑與不滿,希望與恐懼的原因,只有一個:
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中觀就是深觀,用智慧之眼辨證萬物的存在。
一旦明白萬物的虛實,無執、無滯的空性智慧,

便能清除內在的成見、枯寂、不滿足及痛苦。
 
●中觀論師龍樹的「八不」中道及其論證方法,照見萬法的真相:無有自性,它不僅破除凡人的我執、外道的常見、斷見和小乘學人的法執,同時更進一步彰顯「諸法皆空」的論點。
 
●中觀不只是高明的論證,更是一條直觀實證的道路,唯有透過《中論》「緣起性空」的修證,才能不再固著在某種觀點上、某種經驗模式,而能如實了知當下的真相。
 
●本書彙整當今最重要的四部論注:《無畏論》、《佛護注》、《般若燈論》、《淨明句論》的精華詳解,澈見《中論》每個論證背後的脈絡與理路,是般若智慧的極致詮釋。
 
 
【內容簡介】
錯誤的見地一旦斷除,
輪迴不需捨棄,涅槃不需他求,當下即解脫!
 
印度佛教論師龍樹菩薩以「八不」中道為思想核心,提出「27觀」來論證萬物的真假虛實,將小乘佛教,乃至其他學派對「究竟真實」所持的假設及見解各個擊破,確立佛教核心「緣起」的深義。「八不」中道指出一切萬法「緣起性空」,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這四組相對的概念:生滅、常斷、一異、來去,正是阻擋我們看凊事物真相的罩門。
 
本書詳解龍樹菩薩《中論》27道題的論證,彙整當今最重要的四部論注:《無畏論》、《佛護注》、《般若燈論》、《淨明句論》的精華詮釋,清楚闡述了龍樹的思想背景,以及每個論證背後的脈絡與理路,讓複雜的思辨系統及佛法要義背後的哲學論點深入心髓。


【《中論》作者簡介】
龍樹菩薩(Nāgārjuna, 約150-250)
龍樹出生於南印度的婆羅門家庭,相傳為證得初地果位之菩薩。他樹立大乘佛教的思想體系,廣泛影響大乘佛教各宗派,同時也是中觀派的創始者。其著作甚多,有「千部論主」的稱譽,其中又以《中論》及《大智度論》最為著稱。
 
【編撰者簡介】

桂紹隆(Shōryū Katsura)
京都龍谷大學印度哲學教授及亞洲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廣島大學任教多年。主要研究領域涵蓋佛教論理學與知識論、阿毘達磨哲學、中觀與瑜伽行派哲學,以及大乘經典。主要著作包括《「喻」在古典印度論理學中的角色》(The Role of the Example (Dṛṣṭānta) in Classical Indian Logic)、《印度人的論理學》(Indian Logic),以及《因明正理門論研究》(A Study of the Nyayamukha)。
 
馬克.西德里茨(Mark Siderits)
首爾國立大學榮譽哲學教授,曾在伊利諾州立大學教授哲學多年,於2008年轉往首爾大學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分析形上學,此領域涉及當代分析哲學、古典印度與佛教哲學。其著作有《印度語言哲學》(Indian Philosophy of Language)、《人格同一性與佛教哲學:人空》(Personal Identity and Buddhist Philosophy: Empty Persons)與《佛教即哲學》(Buddhism as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譯者簡介】
方怡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現職為法鼓山僧伽大學兼任講師。譯有《心念的賽局》、《經王法華經》、《佛陀之心》、《放下禪》、《放輕鬆》等書。


  • 封面
  • 序言
  • 導論
  • 皈敬偈
  • 01 觀察「因緣」
  • 02 觀察「已去」、「未去」、「現在去」
  • 03 觀察「六處」
  • 04 觀察「五蘊」
  • 05 觀察「六界」
  • 06 觀察「貪染」與「貪染者」
  • 07 觀察「有為法」[1]
  • 08 觀察「對象」與「作者」
  • 09 觀察「先存在者」
  • 10 觀察「火」與「柴薪」
  • 11 觀察「(輪迴的)始終」
  • 12 觀察「苦」
  • 13 觀察「行」
  • 14 觀察「和合」
  • 15 觀察「自性」
  • 16 觀察「繫縛」與「解脫」
  • 17 觀察「業行」與「果報」
  • 18 觀察「我」
  • 19 觀察「時間」
  • 20 觀察「和合」
  • 21 觀察「(現存事物之)生成與壞滅」
  • 22 觀察「如來」
  • 23 觀察「顛倒」
  • 24 觀察「四諦」
  • 25 觀察「涅槃」
  • 26 觀察「十二因緣」
  • 27 觀察「見解」
  • 參考書目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297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