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音樂是最美的同義詞
穿越古典樂的迷思高牆
你將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主題曲
焦元溥繼《聽見蕭邦》後,睽違四年新作 ──《樂之本事》
〈〈張懸設計統籌〉〉
書衣雙封面,附音樂家年表
以迷人故事和美好文字解答千奇百問,使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古典音樂入門指南!
其中包括:古典樂的定義和討論、品味樂曲的態度與方法、錄音與現場演出的差別、不可不知的音樂小常識、古典音樂簡史,以及無比實用的音樂會注意事項、選座参考乃至聆賞進階之道。
筆調輕鬆而內容詳盡,穿插音樂名家故事之餘,更從文學、攝影等諸多面向旁徵博引,讓你以經典混搭時尚,在藝術思考脈絡上融會貫通,一次解決對於古典音樂想愛又不敢愛的掙扎與矛盾!
書衣雙封面,附音樂家年表
以迷人故事和美好文字解答千奇百問,使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古典音樂入門指南!
其中包括:古典樂的定義和討論、品味樂曲的態度與方法、錄音與現場演出的差別、不可不知的音樂小常識、古典音樂簡史,以及無比實用的音樂會注意事項、選座参考乃至聆賞進階之道。
筆調輕鬆而內容詳盡,穿插音樂名家故事之餘,更從文學、攝影等諸多面向旁徵博引,讓你以經典混搭時尚,在藝術思考脈絡上融會貫通,一次解決對於古典音樂想愛又不敢愛的掙扎與矛盾!
- 前言 莫忘初衷(第6頁)
- 第一章 為什麼聽古典音樂?(第11頁)
- 是的,音樂很難懂(第13頁)
- 一定要「學音樂」才能欣賞古典音樂?(第16頁)
- 音樂中,最重要的並不在音符裡(第18頁)
- 學音樂的方式不只一種(第19頁)
- 潛移默化的力量(第24頁)
- 每個人都可以聽古典音樂?(第28頁)
- 來自南美的音樂奇蹟(第32頁)
- 古典音樂有什麼好處?(第33頁)
- 第二章 什麼是古典音樂(第39頁)
- 如果要為「古典音樂」下定義……(第42頁)
- 新舊可口可樂的故事(第44頁)
- 從歷史看Classical Music(第45頁)
- 「古典樂派」其實不見得「古典」,「古典音樂」也不見得「古」(第46頁)
- 「經典」的意義隨時間變動(第47頁)
- 卡爾維諾的「經典」定義(第49頁)
- 「經典」的豐厚與縱深(第51頁)
- 有所謂的「經典名曲曲單」嗎?(第54頁)
- 不聽古典音樂有關係嗎?(第60頁)
- 第三章 現場演出二三事(第67頁)
- 「回不去了」:錄音技術改變世界(第70頁)
- 為什麼要聽現場演出?(第71頁)
- 音樂演出,「空間因素」也很重要(第73頁)
- 不只要聽,還要看(第74頁)
- 就是要你看得見卻聽不到(第76頁)
- 對演出的期待:現場會聽到什麼?(第78頁)
- 協奏曲與歌劇的實際音量比例(第79頁)
- 錯音究竟有多重要?(第82頁)
- 不可預料的現場(第84頁)
- 音樂表演是舞台藝術(第86頁)
- 演奏者該背譜嗎?(第88頁)
- 讓我們現場見(第92頁)
- 第四章 音樂會生存之道(第95頁)
- 聲音與位置(第98頁)
- 挑選座位參考(第99頁)
- 音樂會有禮儀要遵守嗎?(第100頁)
- 聽音樂會該怎麼穿?(第101頁)
- 演出進行中,請當安靜的聽眾(第105頁)
- 基督山伯爵和包法利夫人告訴我們……(第107頁)
- 從僕役到藝術家(第111頁)
- 安靜聽音樂(第113頁)
- 尊重藝術創作、維護作品呈現(第114頁)
- 參與比掌聲更重要(第116頁)
- 獻花,但別踏上舞台(第118頁)
- 喝采、安可與簽名(第120頁)
- 安可的藝術(第121頁)
- 再說一次:將心比心(第124頁)
- 「預習」真的必要嗎?(第125頁)
- 別怕「聽不懂」(第126頁)
- 不懂,並不表示不能欣賞(第128頁)
- 不懂,其實沒有關係(第130頁)
- 音樂,就是用來聽的(第131頁)
- 第五章 簡談西方古典音樂史(第137頁)
- 天才與大師所建構的音樂史(第142頁)
- 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前後不同的美學價值(第146頁)
- 西方古典音樂史摘要(第148頁)
- 奇形怪狀的珍珠(第150頁)
- 古典時期的來臨(第152頁)
- 「週期式」音樂句法與變化豐富的情感(第153頁)
- 古典時期的改革與開創(第155頁)
- 古典與浪漫,其實延續多過對立(第157頁)
- 巨人的身影、影響的焦慮(第160頁)
- 從歌劇到樂劇(第161頁)
- 巨人再現:華格納與李斯特的影響(第163頁)
- 印象派的新天地(第166頁)
- 布拉姆斯與國民樂派(第167頁)
- 「後發先至」的俄羅斯(第170頁)
- 個人特質與名人技(第172頁)
- 調性解離與世紀末美學(第173頁)
- 新古典主義 vs. 十二音列(第176頁)
- 二十世紀的多元面貌(第177頁)
- 通俗音樂也能成為經典(第180頁)
- 美國音樂家進入國際舞台(第182頁)
- 當代音樂的面貌(第183頁)
- 歷史的重要與限制(第186頁)
- 再談「經典」與「經典作曲家」(第191頁)
- 第六章 古典音樂小知識(第195頁)
- 獨奏會的藝術(第197頁)
- 繽紛燦爛的室內樂(第200頁)
- 刺激非常的協奏曲(第202頁)
- 豐富精妙的管弦天地(第204頁)
- 樂器的分類原則(第205頁)
- 博大精深的管弦樂寫作(第207頁)
- 聲樂:人類與生俱來的樂器(第210頁)
- 指揮在做什麼?(第213頁)
- 樂團首席之舉足輕重(第215頁)
- 音樂知識不等於音樂(第216頁)
- 第七章 詮釋的藝術(第219頁)
- 作曲家沒寫出來的音樂(第222頁)
- 作曲家無法壟斷對自己作品的解釋(第225頁)
- 詮釋必須有所本(第228頁)
- 詮釋隨著了解而深刻(第230頁)
- 解放想像力(第232頁)
- 歷史錄音與考古演奏(第236頁)
- 欣賞音樂,也欣賞演奏家的詮釋(第240頁)
- 第八章 入門之後的進階之道(第247頁)
- 聽音樂,別只聽選曲(第250頁)
- 欣賞音樂,請專注(第253頁)
- 聽自己沒聽過、不熟悉的曲目與作曲家(第256頁)
- 不要預設立場(第258頁)
- 別排斥古典音樂以外的音樂(第260頁)
- 增進音樂之外的知識(第263頁)
- 體會作曲家所屬的文化與風土(第266頁)
- 找到自己的觀點與聲音(第270頁)
- 擁抱世界,也要支持故鄉(第275頁)
- 為何學習古典音樂?(第276頁)
- 千山萬水,莫忘本心(第279頁)
- 結語 在音樂中找到自己(第283頁)
- 附錄/ CD 曲目解說(第287頁)
紙本書 NT$ 550
單本電子書
NT$
35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