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樣板戲」記憶:「文革」親歷
  • 點閱:43
    18人已收藏
  • 作者: 李松編
  •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 出版年:2013
  • 集叢名:現當代華文文學研究叢書:12
  • ISBN:9789863261995
  • 格式:PDF,JPG
  • 頁數:490
  • 書籍難度(SR):635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紅色戲曲的記憶典藏
文革人生的酸甜苦辣
客觀事實的多維透視
價值判斷的今夕對照
 

本書根據「文革」記憶主體的身份與職業,分為編劇、演員、導演、音樂、電影、錄音、攝影、演出、知情者見證、觀眾十大類別,每一類別即為一個完整的章節。通過大量的可靠史實重構歷史;通過「樣板戲」親歷者的往事回眸保存珍貴的戲曲史料;通過敘述者對今昔歷史的對比,更為清晰地展示「樣板戲」的發展過程,並從各個角度展現它的多重面目。
 
本書特色
 
訪談經歷文革時期,對樣板戲記憶的各色人物,因親歷者的角色而更凸顯出歷史的真切。


李松
 
文學博士,目前任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自2007—2010年在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0—2011在哈佛大學東亞系從事訪問研究。
曾經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主要著作有《「樣板戲」編年史》(秀威,2011,2012)、《文學理論新視野》(秀威,2012)、《文學研究的知識論依據》(秀威,2012)、《「樣板戲」的政治美學》(秀威,2013)等。

  • 李松「樣板戲」研究系列.總序(第3頁)
  • 導言(第13頁)
  • 第一篇 編劇(第29頁)
    • 翁偶虹:千秋功過記「紅燈」(第31頁)
    • 阿 甲:阿甲出庭指出江青人格卑鄙手段殘忍(第42頁)
    • 汪曾祺:關於「樣板戲」(第58頁)
    • 蕭 甲:蕭甲憶「樣板戲」(第99頁)
    • 趙起楊:「文革」中焦菊隱(第101頁)
    • 張士敏:我參與修改樣板戲《 海港 》始末(第104頁)
    • 邢 野:《 平原游擊隊 》修改記(第115頁)
    • 楊益言:江青的「江姐夢」(第121頁)
  • 第二篇 演員(第127頁)
    • 童祥苓:明星童祥苓:「楊子榮」的寵辱一生(第129頁)
    • 楊春霞:「樣板戲」仍然是京劇歷史上的里程碑(第138頁)
    • 劉長瑜:「李鐵梅」的六十年人生(第144頁)
    • 趙燕俠:趙燕俠訪談(第159頁)
    • 劉慶棠:我只是個演員、劇團抓業務的幹部 ─「洪常青」回憶樣板戲(第162頁)
    • 高玉倩:高玉倩等人的訪談(第177頁)
    • 石鍾琴:我演「白毛女」的歲月(第185頁)
    • 高牧坤:那時候我們搞創作是「赤膽忠心」(第200頁)
    • 曾廣發:排演《 奇襲白虎團 》的風風雨雨(第203頁)
    • 殷寶忠、曾廣發:朝鮮戰場上誕生的樣板戲(第207頁)
    • 馬 賽:當年我在樣板劇團(第212頁)
  • 第三篇 導演(第217頁)
    • 謝 晉:謝晉談樣板戲(第219頁)
    • 謝鐵驪:謝鐵驪訪談記(第221頁)
    • 嚴寄洲:江青折騰我拍「樣板電影」(第229頁)
  • 第四篇 音樂(第241頁)
    • 吳祖強:吳祖強訪談(第243頁)
    • 殷承宗:六十回眸如幻想曲(第250頁)
  • 第五篇 電影(第261頁)
    • 李文化:沒有拍完的《 南海長城 》(第263頁)
    • 李晨聲:時代風潮中的李文化(第274頁)
  • 第六篇 錄音(第277頁)
    • 劉廣階:劉廣階訪談錄(第279頁)
  • 第七篇 攝影(第281頁)
    • 張雅心:樣板戲劇照誕生記 ─「離樣板戲最近的人」張雅心自述當年(第283頁)
    • 陳娟美:樣板戲:代表一段歷史的特殊藝術(第292頁)
  • 第八篇 演出(第299頁)
    • 俞建章:紅色芭蕾舞國外演出憶往(第301頁)
    • 朱 實:親歷中日芭蕾外交(第305頁)
    • 江培柱:「文革」中的樣板戲風波(第313頁)
    • 嚴廷昌:革命樣板戲《 杜鵑山 》出國演出記(第316頁)
  • 第九篇 知情者見證(第327頁)
    • 林默涵:「文革」前的幾場文藝風波(第329頁)
    • 張 穎:憶老友阿甲與京劇現代戲匯演(第333頁)
    • 張東川:《 紅燈記 》改編、排演始末 ─ 紀念老友阿甲逝世十周年(第341頁)
    • 任桂林:阿甲的藝術道路(第349頁)
    • 劉厚生:深切懷念周信芳同志(第353頁)
    • 胡金兆:「京劇革命」源頭補遺(第356頁)
    • 樂美勤:樣板戲往事並不如煙 ─ 訪旅居本地上海劇作家樂美勤(第359頁)
    • 朱士場:黃佐臨與《 白毛女 》(第365頁)
    • 吳 德:吳德回憶文藝界往事(第369頁)
    • 李 莉:我所知道的京劇改革(第375頁)
  • 第十篇 觀眾(第393頁)
    • 巴 金:「樣板戲」(第395頁)
    • 微 音:我對「樣板戲」的看法(第398頁)
    • 金敬邁、章明:我們對「樣板戲」的看法(第400頁)
    • 陸谷孫:「文革」中看電影(第406頁)
    • 邢小群:我的父親(第409頁)
    • 沙葉新:塵埃落定說《 紅燈 》(第412頁)
    • 劉嘉陵:真是個 ─ 裝不完、卸不盡的上海港(第416頁)
    • 汪國真:大木倉胡同「百雞宴」(第429頁)
    • 康 偉:給阿慶嫂提意見(第431頁)
    • 張年如:農村普及樣板戲紀實(第434頁)
    • 傅春桂:不老的樣板戲(第439頁)
    • 阿依黛:看一場革命樣板戲(第441頁)
    • 柳采真:我的樣板戲情結(第444頁)
    • 袁念琪:樣板戲的記憶碎片(第447頁)
    • 楊餘泓:樣板戲的記憶(第458頁)
    • 王德彰:排演「樣板戲」的歲月(第461頁)
    • 路來森:鄉下人的「樣板戲」(第473頁)
    • 尼克森:尼克森憶「樣板戲」(第475頁)
  • 參考文獻(第477頁)
  • 後 記(第482頁)
紙本書 NT$ 590
單本電子書
NT$ 413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