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10
內容簡介
佛教是迷信嗎?科學家們怎麼看待佛教?什麼是意識和物質?哪個更為重要?宇宙的運行是指向一個目標嗎?人類的最終定位是什麼?本書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並重新思考佛教! 從懷疑中醒來的覺悟者,我們稱為佛陀。兩千五百年前,印度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為眾生宣講了覺醒的教言,這些真知的智慧,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消散,反而利用現代科技,跨越鴻溝,震醒了西方──科學發達、佛教新興的國度。截至2012年,已經有超過八千名前沿科學家,投入科學與佛教的研究。
《說文解字》言,「科」者,「從禾從斗,斗者量也」。「學」者,「覺悟也」。「科」、「學」連起來的意思是透過觀察、測量達到覺悟。在現代泛指西方舶來的解釋自然真理的各種學說。
從懷疑中醒來的覺悟者,我們稱為佛陀。兩千五百年前,印度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為眾生宣講了覺醒的教言,這些真知的智慧,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消散,反而利用現代科技,跨越鴻溝,震醒了西方--科學發達,佛教新興的國度。截至2012年,已經有超過八千名前沿科學家們投入科學與佛教的研究。
本書是智悲翻譯中心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翻譯的國外各個科研領域,對佛教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和演講等內容,很好地闡述了佛教對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有著怎樣的幫助和借鑒作用。
西方科學界對於佛學的實證研究,讓智識分子們重新認識和思考佛教。西方科學對於佛教的實證研究,加強了我們對於佛學的重新認識。佛教是迷信嗎?科學家們怎麼看待佛教?什麼是意識和物質?哪個更為重要?宇宙的運行是指向一個目標嗎?人類的最終定位是什麼?本書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並重新思考佛教!
收回
- 序
- 本書緣起
- 智悲翻譯中心簡介
- 一、對話
- 1. 解開佛教與科學的密鑰
- 2. 探索信仰與理性的界限
- 3. 打開真理之門
- 二、佛教與物理學
- 1. 佛教與量子物理學:東西方對話的貢獻
- 2. 第二次量子革命
- 三、佛教與心理學
- 1. 觀測心中的太空
- 2. 正念情緒療法的基本原理探究
- 3. 積極心理學與佛法的慈悲之道
- 四、佛教與經濟學
- 1. 可持續發展的佛教經濟學透視
- 2. 佛教和可持續發展:自足適度生活的科學
- 五、佛教與倫理學
- 1. 佛教倫理:佛陀反對用動物祭祀
- 2. 野生物種保護倫理學說—超越人與自然二元論
- 3. 佛教倫理的人類價值
- 六、佛教與環保
- 1. 未來的痛 尚未開始
- 2. 大乘佛教與環境倫理學:唯識教義之透視
- 七、社會快訊
- 1. 為富不仁:越有錢,越缺乏同情心
- 2. 佈施的學問:為何佈施讓人心情愉快?
- 3. 寧靜以致遠
- 後記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4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10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1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