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穆藕初所創辦崑劇傳習所事件展開論述,開辦時所採取的新式辦學方針,如開設文化課程、設置體育武術課、廢除體罰、保障學員權益等。皆反映了他的民生、民主及人文意識的理念,而這一些恰是缺乏現代管理思想的曲家(無論是蘇州與上海)所不能為的,崑劇傳習所從一開始就採用了新式辦校的方針,將傳習所的學員培養成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演藝人員,使崑劇在現代社會中能生存下去。
本書特色
本書為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主持人、台灣崑劇團團長洪惟助教授,所編崑曲叢書第三輯之第一本。內容描述穆藕初對民國初年的中國實業和教育、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民國十年在蘇州創辦的「崑劇傳習所」,穆藕初是最重要的支持者,他對崑劇的貢獻,是崑劇史不可磨滅的一頁。
- 【總序】崑曲叢書第三輯總序/洪惟助(第3頁)
- 【代序】崑劇保存社功不可沒/穆家修(第7頁)
- 穆藕初照片回顧(第19頁)
- 前言(第57頁)
- 第一章 從療癒習曲到鍾情崑曲(第77頁)
- 一、曲折的人生歷程(第78頁)
- 二、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第86頁)
- 三、習曲療疾(第96頁)
- 四、唱曲老師(第101頁)
- 五、築韜盦唱曲休養(第107頁)
- 第二章 創辦崑劇傳習所(第115頁)
- 一、全福班在上海最後幾次演出(第116頁)
- 二、商議籌備崑劇傳習所(第121頁)
- 三、滬蘇曲家聞風而動(第131頁)
- 四、籌措資金(第141頁)
- 第三章 崑劇傳習所概況(第151頁)
- 一、傳習所中的教戲老師(第152頁)
- 二、提倡素質教育(第163頁)
- 三、傳字輩學員坐科學習(第166頁)
- 四、學員出科前的幾次演出(第184頁)
- 五、杭州第一台事件(第192頁)
- 六、幫唱(實習)時期的公演(第198頁)
- 第四章 崑劇保存社與粟社(第209頁)
- 一、成立崑劇保存社之宗旨(第210頁)
- 二、夏令匹克戲院的曲家會串(第218頁)
- 三、穆藕初粉墨登場(第229頁)
- 四、崑曲保存社的其他活動(第239頁)
- 五、別具一格的粟社(第249頁)
- 六、重慶唱曲活動(第256頁)
- 第五章 穆藕初與現代社會(第261頁)
- 一、與吳梅、俞氏父子的關係(第262頁)
- 二、與徐凌雲之比較(第271頁)
- 三、對崑劇的貢獻(第279頁)
- 四、傳字輩演員對穆藕初的評價(第292頁)
- 第六章 研究穆藕初的相關資料(第311頁)
- 一、穆藕初與戲曲改良(第312頁)
- 二、周傳瑛崑劇生涯六十年的質疑(第320頁)
- 三、從孤兒到崑劇演員 ── 上海孤兒院至蘇州崑劇傳習所的幾位孤兒(第330頁)
紙本書 NT$ 420
單本電子書
NT$
29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