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全球客家研究 [第5期]
- 點閱:146
- 並列題名:Global Hakka Studies
- 作者: 全球客家研究編輯室編輯
- 出版社: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 出版年:2015.11
- ISSN:2308-2437 2310-8436
- 格式:PDF
- 附註:部分內容為英文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2
本期內容簡介
編輯室報告
以族群經驗與客家研究知識典範的形成為主軸,本期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甫昌老師擔任客座主編。以「族群關係與客家認同」為題,收錄了3位臺灣客家研究的新生代學者的論文。王老師為這個專題,寫了相當有意思的導言。他指出臺灣客家學術研究發展脈絡,和中國最初的客家研究出現狀況,有相當的相似性,並指出三類研究課題之間的相互關連與銜接性。其一為臺灣客家研究對於「族群化」概念的反省與回應。其二為「客家意識」進入體制化的發展與衍生的新現象。其三為脫離「運動論述」轉而探討「體制化」過程中,「客家認同」內涵的轉變與發展。在此專題下的三篇文章,洪馨蘭與徐孝晴共同撰寫的〈臺灣屏東市頭分埔北客的聚落化過程及其能動性〉,姜貞吟的〈法屬波里西亞客家族群邊界與認同在地化〉,與柯朝欽的〈臺灣客家現代族群想像的三種類型:民族認同、公民權利以及認知框架〉,分別通過歷史材料、民族誌材料,理論文獻的回顧,表達客家研究的學術性、當代性,與典範轉換下,所呈顯的知識創造與歷史化過程。
社會語言學代表了另一個視角,呈現臺灣脈絡裡族群經驗的再現。本期的研究論文,徐富美撰述的〈閩南語「契兄」與客家話「契哥」的語義發展及時代競爭〉描述與探討,通過婚姻、性別、社會文化,與族群經驗再現的關聯。
- 編輯室報告 Editor's Note(第vi頁)
- 封面照片介紹 Cover Photo(第viii頁)
-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s 閩南語「契兄」與客家話「契哥」的語意發展、文字誤用及時代競爭(第1頁)
- 專題論文 Thematic Articles(第27頁)
- 「族群關係與客家認同」專題導言(第27頁)
- 臺灣屏東市頭分埔北客的聚落化過程及其能動性(第35頁)
- 法屬玻里尼西亞客家族群邊界與認同在地化(第85頁)
- 臺灣客家現代族群想像的三種類型:民族認同、公民權利以及認知框架(第149頁)
- 田野紀要 Fieldwork Note 馬來西亞新村客家婦女初探:以沙登新村為例(第193頁)
- 評論 Review/ Comment(第217頁)
- 評邱彥貴等:《發現客家:宜蘭地區客家移民的研究》(第217頁)
- 評寶島客家電臺:《曉嬈姐妹儕》紀錄片(第225頁)
- 評鍾適芳:《邊界移動兩百年》紀錄片(第235頁)
- 客家社群與研究機構 Hakka Commun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嘉應大學客家研究院(第243頁)
- 客家研究相關書目References to Hakka Studies 中英文客家研究相關學位論文書目彙編:2013-2014 年(第253頁)
- 徵稿啟事Call for Papers(第311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