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29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問題形成之探討
政策問題之形成位居政策運作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具有相當的重要性。以之為起始階段,從而方有後續之政策規劃、政策合法化、政策執行、政策評估等政策階段。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已於2013年開始實施,不僅是大規模的教育改革工程,其方向應為提升國民素質。本研究之重點在於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於政策形成階段,即須界定國內外環境因素與確立教育政策目標,換言之,應先對教育政策問題相關因素等進行確認,以利往後政策規劃階段之順利進行,並據此研擬有關解決教育政策問題的具體方案。
論本土語言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中應有的地位
針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否應將本土語言在國中階段由選修改為必修之議題,本文特從多元文化角度論述本土語言教學之必要性及國語政策所造成之影響,以呈現多元文化教育與本土語言之關聯性及國中改為必修之重要性。接著,本文再呈現本土語言教學所做之問卷調查結果,說明已實施十二年之本土語言教學成效與未來發展的條件。最後,則就爭取國中本土語言必修過程的爭議做摘要介紹,以呈現正反論爭,並論述本土語言應在國中列為必修的理由。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各就學區入學方式比較與評析:以法規文本為分析對象
2014年8月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我國數十年來教育的重大變革,其中最為社會大眾所關注的焦點即是入學方式,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入學方式涉及學區劃分、明星高中的定位及學校類型等因素。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即在透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法規的文本分析,首先了解15個免試就學區入學方式之差異並加以評析,其次比較各就學區特色招生的差異,最後對國中教師與教育行政機關提出建議。
證據本位的教育政策: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為例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在2014年實施,本文以證據本位之角度探究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制定過程是否符合國際潮流、國家經濟發展與達到國民共識。經分析後提出三點結論:一、延長國民教育年限是國際上教育的潮流;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先進國家的趨勢;三、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共識不足。建議政府加強政策溝通,採取更具體的證據說服國民,以形成共識。
卓越與均等的難題:談十二年國教高中職的特色招生
目前國家最重要的教育政策,當屬自1983年開始規劃、歷任12任教育部長、已開始啟動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未來高中職入學方案的規劃,尤其是超額比序和特色招生兩部分。本研究首先敘述政策推動的目的和挑戰,以及入學方式。其次,說明特色招生、特色課程、特色學校與人才培育的關係。再者,聚焦在特色招生的政策規劃,及其面臨的六大難題,分別是:一、特色招生的目的真的是為了建立學校特色提供學生適性選擇嗎?二、特色招生會不會讓學生提早分流呢?三、特色招生是緩衝機制,未來比率真的能降低嗎?四、特色課程能擺脫大學入學考試的方向嗎?五、特色招生會不會讓學校有資源過度集中的疑慮呢?六、特色招生明則給予學生選擇權,會不會實則懲罰選擇的學生?最後,研究提出建議,包括未來應增加核定特色招生校數,並考慮區域分布,讓「明星學校分散化」,每校特色招生名額並應限制在50%以下,才能做為緩衝機制。而特色招生如何結合特色課程,發展成特色學校,應列入特色招生申請計畫書,做為審查項目,且各校應提供一定比率做為第二次免試入學名額,以免懲罰參加特色招生之學生。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方案的評析與展望
教育旨在培育人才以厚植國家競爭力,教育的興衰決定個人的發展與國家前途至巨且大,不但孕育著個人的成就,也將是促進社會進步與國家發展的主要原動 力。臺灣在歷經了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快速變革後,社會也連帶地有了很大的變化,政府在九年國民教育的基礎上,為落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 多元進路以及優質銜接等五大理念,耗時29年、歷經13任教育部長,且邀集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家長學生、民意代表等舉辦無數次座談會、公聽會,正式決定將於 2014年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十二年國教)。
免試入學是十二年國教成敗之關鍵
2011年元旦,馬總統宣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十二年國教)即將從103學年度開始實施。在經過一年多的研議之後,教育部終於2012年3、4月間先在北、中、南、東召開四場座談會,緊接著於4月25日在中正紀念堂召開一場大型記者會,公布十二年國教的「三大願景」、「五大理念」、「六大目標」、「七大面向」及「二十九個方案」。這五場會議不但由教育部部長親自主持,更邀請馬總統出席,顯示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決心。
十二年國民教育免試入學問題初探
臺灣自1968年起實施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規定6至15歲之國民應受國民教育,修業年限分為兩個階段,前六年為國民小學教育,後三年為國民中學教育,其辦理之主要模式為學區制。實施之後,對於國民素質之提高、國民經濟能力與競爭力之加強等均產生了莫大的助益(秦夢群、莊玉鈴,2010,頁2)。也由於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推動的成功,教育部一直有延長國民教育之研議。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制度之探討:以高雄區為例
2003年,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將十二年國民教育之規劃列為討論議題,並達成「階段性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之結論與共識。2004年,教育部籌組「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工作圈」(陳益興、王先念,2007),開始規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十二年國教),並積極推動高中職社區化。高中高職社區化強調以「社區化」的概念,引導國中畢業生「就近入學」;藉由高中、高職之間的合作機制及教育資源共享,來滿足當地學生的教育需求,進而提升社區內國中畢業生之就近入學比率。該政策推動的成效具體反映在新生入學的數據上:高一學生就近入學率從91學年度的51.82%,至94學年度成長為57.80%(陳清溪,2007),達到一定程度「就近入學」的成效。
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價值之一:「教育資源重分配的正義」─以臺北市教育經費分配為例
當前臺灣教育問題的癥結之一,在於教育無法使社會階層正常流動。然而,教育本是人民向上流動的管道,也是弱勢者翻身的支柱,因教育衍生的問題千頭萬緒,即使臺灣從1994年9月即開始推動的教育改革,諸如教育鬆綁、帶好每一個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等政策,的確使國內的教育有一定的成長與進步,但卻仍未能解決所有民眾所關心的教育問題。而其中較為嚴重的,包括國中升學壓力仍重、智能教育掛帥的教育理念,以及高等教育市場商品化的競爭。
作者:(按章節順序排列)
顏國樑、任育騰、鄭安住、林芬妃、葉兆祺、張民杰、濮世緯、林海清、謝國清、蘇鈺楠、鄭新輝、游淑惠、陳弘裕、黃城、卓民道、林政谷
本書為教育研究月刊歷年經典論文集結
-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問題形成之探討 顏國樑、任育騰(第1頁)
- 2 論本土語言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中應有的地位 鄭安住(第25頁)
- 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各就學區入學方式比較與評析:以法規文本為分析對象 顏國樑、林芬妃(第41頁)
- 4 證據本位的教育政策: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為例 葉兆祺(第63頁)
- 5 卓越與均等的難題:談十二年國教高中職的特色招生 張民杰、濮世緯(第81頁)
- 6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方案的評析與展望 林海清(第101頁)
- 7 免試入學是十二年國教成敗之關鍵 謝國清(第117頁)
- 8 十二年國民教育免試入學問題初探 蘇鈺楠(第131頁)
- 9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制度之探討:以高雄區為例 鄭新輝、游淑惠、陳弘裕(第147頁)
- 10 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價值之一:「教育資源重分配的正義」─以臺北市教育經費分配為例 黃城、卓民道、林政谷(第171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9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29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29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