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網路社群開啟「共學、共玩、共養」時代
揪團養小孩
你是否覺得夫妻倆帶一個孩子,就讓人筋疲力盡?
你總在大人缺幫手、孩子缺玩伴的僵局裡?
於是有愈來愈多人在網路上揪玩耍、揪學習……
焦點人物
曾宇謙 感謝爸爸相信我的鬼話
父親節企劃
賴馬:家有3寶,催生暢銷繪本
教育現場
行政主管荒,學校運作停擺
B+媽媽
劉若英:成為母親,也是一種創作
特別企劃
年輕世代的熱血運動:自己的教育自己救
愛的相談所
呂秋遠:親密關係的冷暴力
悅讀
10本書+10部電影抓住暑假尾巴
親子小旅行
親子飯店輕鬆遊
- In Every Issue 專欄與短波(第24頁)
- 簡報(第12頁)
- 專欄(第24頁)
- World & Vision 世界與視野(第36頁)
- 國際趨勢 暑假玩中學,提升學力關鍵(第36頁)
- 教育反思 面對電玩,爸媽該怎麼做?(第38頁)
- 焦點人物 二○一五柴可夫斯基音樂獎得主 曾宇謙:感謝爸爸相信我的鬼話(第44頁)
- Family & Parenting 家庭與教養(第52頁)
- 教養一點通 孩子被網路霸凌怎麼辦?(第52頁)
- 家有學前兒 給孩子一個精采的童年(第56頁)
- 爸媽教養習作簿 親子狀況題:孩子,我要你更棒 小心讚美後遺症!(第58頁)
- 爸爸這條路 為孩子開啟生命之窗(第62頁)
- 親密關係 允許老公當個小男孩(第66頁)
- 愛的相談所 夫妻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說 冷暴力,重傷卻沒傷口(第68頁)
- B+媽媽 劉若英,在多重身分裡保留自我 成為母親,也是一種創作(第72頁)
- 家有青少年 姚仁喜、安藤忠雄的生涯探索 家長的大膽,成就建築大師(第74頁)
- 健康家庭(第78頁)
- 特別企劃1(第85頁)
- 家庭故事 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從媽媽來的「追夢基因」(第92頁)
- 友善家庭企業 遊戲橘子創辦附設幼兒園 親子一起上下班(第98頁)
- 玩具小家庭 怎麼養就怎麼長大(第100頁)
- School & Learning 學習與教育(第104頁)
- 教育現場 國民教育危機 行政主管荒,學校運作停擺(第104頁)
- 特別企劃2(第114頁)
- 翻轉老師 成大資工系教授蘇文鈺 我想成為孩子生命裡的光(第128頁)
- 翻轉教育 一同鬆開僵化教育的土壤(第134頁)
- 師路之旅 最佳教學法不該投票決定(第136頁)
- 未來之光 安平國中帆船隊的海上青春 風浪板上的黑衣部隊(第140頁)
- 學習工具箱 一張計畫表,從容完成暑假計畫(第146頁)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網路社群開啟「共學、共玩、共養」時代 揪團養小孩(第151頁)
- 教養趨勢(第152頁)
- 團體故事(第160頁)
- 人物故事(第166頁)
- Lifestyle 生活(第172頁)
- 親子小旅行 玩樂系飯店 全家都愛(第172頁)
- 生活筆記 當孩子的「引路者」(第182頁)
- 悅讀(第186頁)
- 選品與居家 自製下午茶好幫手(第192頁)
紙本書 NT$ 220
單本電子書
NT$
70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