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私藏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彙編. 第十冊
- 點閱:102
- 作者: 楊蓮福, 陳謙總編輯
- 出版社:博揚文化
- 出版年:2015[民104]
- 集叢名:博揚經典大系
- ISBN:978-986-5757-44-1 ; 986-5757-44-3
- 格式:PDF
- 版次:初版
- 附註:版權頁題名: 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彙編 第十冊
內容簡介
一九一七年,中國「五四文學運動」自然是「近代文學」最顯而易見的起點。際此,本書收錄之圖書斷限,不免新舊紛陳;但百花齊放,亦見證是時出版之常態與樣貌。本彙編第一至五冊,出版時間約在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七年之間,主要以各版本之文學史、文學運動,文學家傳記、或文學流變為主題,,對往後文學觀念影響最為深遠;六至十冊,則以古典詩文選為主,收錄範疇極廣,廣蒐上海北新書店、上海商務印書館、正中書局等當時重要出版品,時間亦多在一九四七年前即已出版,為珍貴文史見證之資料。
在此近一百年的文學發展中,無奈許多史料散佚,但博揚文化楊蓮福社長不只長期從事史料的收集與研究,甚至不遠千里,自日本多所大學查找搜尋,忠實地呈現這些珍貴史料,保存原貌,供知音參酌之,直可謂功德大矣!
- 傳奇小說集(第1頁)
- 卷一(第19頁)
- 卷二(第53頁)
- 卷三(第106頁)
- 卷四(第140頁)
- 卷五(第170頁)
- 卷六(第194頁)
- 卷七(第221頁)
- 文人傳記選下冊(第256頁)
- 韋莊(第260頁)
- 李煜(第262頁)
- 林逋(第271頁)
- 晏殊(第273頁)
- 梅堯臣(第278頁)
- 歐陽修(第280頁)
- 蘇洵(第288頁)
- 曾鞏(第289頁)
- 王安石(第294頁)
- 蘇軾(第304頁)
- 蘇轍(第318頁)
- 黃庭堅(第322頁)
- 秦觀(第325頁)
- 周邦彥(第327頁)
- 賀鑄(第329頁)
- 李清照(第332頁)
- 楊萬里(第337頁)
- 陸游(第342頁)
- 范成大(第345頁)
- 姜蘷(第350頁)
- 辛棄疾(第353頁)
- 元好問(第360頁)
- 揚維楨(第363頁)
- 高啓(第369頁)
- 王九恩(第371頁)
- 李夢陽(第372頁)
- 康海(第377頁)
- 歸有光(第380頁)
- 徐渭(第382頁)
- 湯顯祖(第386頁)
- 吳偉業(第389頁)
- 宋琬(第394頁)
- 施閏章(第397頁)
- 董說(第400頁)
- 朱彝尊(第403頁)
- 王士禎(第408頁)
- 蒲松齡(第412頁)
- 洪昇(第415頁)
- 納蘭性德(第416頁)
- 方苞(第420頁)
- 厲鶚(第424頁)
- 鄭燮(第427頁)
- 吳敬梓(第429頁)
- 袁枚(第432頁)
- 蘇士銓(第436頁)
- 趙翼(第439頁)
- 黃景仁(第445頁)
- 項鴻祚(第448頁)
- 劉鹗(第451頁)
- 吳沃堯(第456頁)
- 李寶嘉(第461頁)
- 吳南屏文選(第465頁)
- 序(第467頁)
- 文敝(第485頁)
- 拌湖文錄序(第487頁)
- 柈湖詩錄序(第490頁)
- 記鈔本震川文後(第492頁)
- 李公蓋詩序(第495頁)
- 毛西垣詩序(第497頁)
- 書毛西垣黔苗竹枝詞後(第499頁)
- 九日鹿角登高詩序(第502頁)
- 十月復至君山歸與退庵(第505頁)
- 與篠岑論文派書(第509頁)
- 與楊性農書(第513頁)
- 再與性農書(第518頁)
- 答性農(第521頁)
- 上曾侍郎書(第524頁)
- 己未上曾侍郎(第526頁)
- 與梅伯言先生書(第530頁)
- 與朱伯韓書(第534頁)
- 與項几山書(第538頁)
- 答李香洲書(第540頁)
- 序意贈西垣(第542頁)
- 為守齋五叔父暨張叔母五旬雙慶之序(第544頁)
- 屠禹甸夫妻八十壽序(第547頁)
- 業師兩先生傳(第549頁)
- 程日新先生家傳(第554頁)
- 郭依永傳(第557頁)
- 書謝御史(第558頁)
- 許孝子傳(第561頁)
- 孫烈婦耿氏傳(第562頁)
- 亡弟雲松事狀(第565頁)
- 南屏山齋記(第568頁)
- 聽雨樓記(第569頁)
- 樊圃記(第572頁)
- 遊大雲山記(第575頁)
- 寬樂盧記(第579頁)
- 恬園遊記(第582頁)
- 新修呂仙亭記(第585頁)
- 君山月夜泛舟記(第589頁)
- 君山示遊客(第591頁)
- 梅伯言先生誄辭(第594頁)
- 吳雲臺哀辭(第597頁)
- 石君硯銘(第599頁)
- 書義猴事(第601頁)
- 說釣(第603頁)
- 雜說(第605頁)
- 附錄(第607頁)
暫不開放單本銷售
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彙編
一九一七年,中國「五四文學運動」自然是「近代文學」最顯而易見的起點。際此,本書收錄之圖書斷限,不免新舊紛陳;但百花齊放,亦見證是時出版之常態與樣貌。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