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只要是在醫院往生的病人,應該要得到很好的安寧照護;但如果只把這樣的照顧,侷限在安寧病房,那就好像在醫院裡,病人想要安寧死,就得全部到安寧病房去。如此一來全台灣安寧病床,一定是不夠用的。如果我們能夠跳脫狹義的安寧病房概念,應該變成整個醫院都有辦法做好生命末期照護,因為這是一個基本動作!
每一個醫生要學會急救,也應該要學會死亡照護。絕大部份的醫生對死亡的議題並不熟悉,尤其是,應該何時啟動生命末期議題的討論、如何討論以及如何開口談死亡,常常採取迴避的態度,以致於病人或家屬無法在訊息透明之下,做出最好的決策。甚至有醫生認為安寧照護的概念,違背醫生救人的天職,以至於面臨生死決策時往往顧生不顧死,有「搶救到底」的計畫,卻沒有「放手」的計畫。
醫師無法面對死亡,病人就無法善終。無法接受死亡的醫生,讓醫院裡面的加護病房,變成是「往生室的前哨站」!一看明明就已經是末期的病人大限將至,還往加護病房推,而不去捫心自問這樣做是對的嗎?
是在真正的救病人能「起死回生」呢?還是在做「無效醫療」?除了影響死亡照護品質之外,真正可怕的是「排擠」效應。沒有人希望,當自己迫切須要醫療救治的時候,卻因某些醫生的不當處置,佔用醫療資源做「無效醫療」,而排擠掉真正還能被救起來的病人,這樣「排擠效應」你認同嗎?
這麼多年來,黃勝堅院長深信:「病人有救,要讓他日後活得好,救不起來,也要死的舒適有尊嚴;那活著的親人,才能活得心安、沒有遺撼。」與其抱怨:「含怨含恨的家屬會咬人!」為什麼不在事前盡可能的做好善意的溝通呢?只要在情在理,家屬回饋給醫療團隊的情誼,一樣是很溫馨感人的。
全書最後一章,六位1960-198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年輕主治醫師們,提出和老一輩醫師對「末期病人」和「臨終照護」,有很大不同的見解與做法,堅叔很欣慰:「江山代有人才出」,當整個善終氛圍越能上正軌,不也是人生到頭的一種「福份」嗎?
希望透過書中各個不同故事面相,讓讀者自己能有所體悟,人生走到最後那一關,你想由自己來決定?還是陷家人於要不要簽署DNR同意書的兩難?還是由醫療團隊,依照常規來處置?
- 序(第9頁)
- 用人性化照護,彌補科技化醫療 陳明豐(第10頁)
- 沒有哪種布施,會大過於幫助一個人好好地死 陳榮基(第12頁)
- 愛與捨、悟與執 陳慶餘(第19頁)
- 請別讓不正常,被當作正常 邱泰源(第23頁)
- 第一章 風雲(第29頁)
- 四個字(第31頁)
- 誰來關機(第36頁)
- 一碼歸一碼(第40頁)
- 十八簽(第47頁)
- 家務事(第52頁)
- 大愛不是只有一種(第56頁)
- 什麼人會告你(第63頁)
- 為什麼都不見了(第68頁)
- 不正常的數值(第71頁)
- 第二章 晚霞(第81頁)
- 遊子(第83頁)
- 姊姊(第89頁)
- 早知道(第95頁)
- 軌跡(第100頁)
- 月退俸(第105頁)
- 其他救治行為(第109頁)
- 芳草碧連天(第114頁)
- 以歌送行(第118頁)
- 土地公(第122頁)
- 第三章 夕陽(第131頁)
- 老爸(第133頁)
- 親親寶貝(第139頁)
-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第145頁)
- 師母(第151頁)
- 知情知末(第155頁)
- 不會被打嗎(第160頁)
- 回家睡一覺(第166頁)
- 最後這晚,陪你(第170頁)
- 喉鳴(第174頁)
- 第四章 山外山(第183頁)
- 和生命末期對話 洪芳明(第185頁)
- DNR,必須是急重症醫療的一部分 陳彥元(第193頁)
- 肝硬化之後,醫生怎麼說 李柏居(第198頁)
- 救不了病人,救家屬 蔡翊新(第207頁)
- 醫生的心,也是肉做的 張 麟(第215頁)
- 沒走之後 彭仁奎(第223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9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