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席間聽到一句緬甸“順口溜”:“要想中國人那樣會找,像印度人那樣節省,不要像緬甸人那樣花費”,這是形容中國人善經營,印度人能守財,緬甸人就不管明天了。
緬甸華文文學寫作也開創出新局。緬甸中斷近四十年的華文教育,在上世紀90年代以多元化的態勢逐漸恢復。加入新世紀後,有了華文報刊,有了年輕的寫作者,尤其新詩創作的“五邊形”成員組合,已讓緬華文學在世界華文文學園地裡,不再是裸露孤獨的枝幹, “一株落了黃的老樹/ 一夕之間/ 又長滿了葉”。緬甸華文文學創作的春天重現。
《Min-ga-lar-bar 伊江》,一個緬甸華人的年少回憶記述,可以當故事看看,當資料收藏,當書話瀏覽……
- 緬甸人文風光掠影(第2頁)
- 也是序言 不會熄滅的緬甸華文文學薪火(第11頁)
- 原《伊江書情》序:寫在前面(第15頁)
- 輯一 大金塔下(第17頁)
- 緬甸。逆旅行(第18頁)
- 沉「緬」佛光——到緬甸旅遊吧(第23頁)
- 緬甸故事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第27頁)
- 經典緬甸(第34頁)
- 緬甸小日子(第37頁)
- 停電仰光(第40頁)
- 南洋(第44頁)
- 夢回伊江(第48頁)
- 吉鐵窯途中(第51頁)
- 返家日記(第56頁)
- 輯二 仰光江邊(第69頁)
- 仰光十七條街的活佛(第70頁)
- 《時代報》被「下降頭」的蘇先生(第74頁)
- 仰光慶福宮(第77頁)
- 著迷武俠小說的年少歲月(第82頁)
- 星相月曆(第87頁)
- 春牛圖裡的節慶日(第91頁)
- 緬甸的節日(第96頁)
- 緬甸潑水節(第100頁)
- 老家隔壁的咖啡店(第105頁)
- 看電影(第109頁)
- 緬甸鈔票(第112頁)
- 輯三 新聞歲月(第117頁)
- 50年前在仰光出版的華文報紙(第118頁)
- 想起仰光《自由日報》(第122頁)
- 緬甸有了華文日報──《世界日報(緬甸版)》(第127頁)
- 艾蕪在仰光的日子(第130頁)
- 《黃綽卿詩文選》(第135頁)
- 那年,為緬華文壇添薪柴(第138頁)
- 我珍藏的《緬甸華報》(第143頁)
- 緬甸華文週刊《金鳳凰》(第148頁)
- 盧偉林的《佛國緬甸》(第153頁)
- 結緣《緬甸新文學網》(第156頁)
- 輯四 書話緬甸(第167頁)
- 蒐藏書寫緬甸的華文書(一)(第168頁)
- 蒐藏書寫緬甸的華文書(二)(第174頁)
- 蒐藏書寫緬甸的華文書(三)(第179頁)
- 緬華社團年慶紀念特刊(第184頁)
- 陳孺性先生與古廟慶典特刊(第186頁)
- 緬甸華商商會百年紀念特刊(1909-2009)(第189頁)
- 華中情(第194頁)
- 大陸翻譯出版的三部《緬甸史》(第198頁)
- 孤軍浪濤裡的細沙(第203頁)
- 四本翁山蘇姬傳記(第207頁)
- 緬甸古典音樂與小說(第210頁)
- 輯五 昨日書香(第213頁)
- 緬甸華僑圖書館(一)(第214頁)
- 緬甸華僑圖書館(二)(第222頁)
- 緬甸華僑圖書館(三)(第225頁)
- 仰光的華文書店(第228頁)
- 仰光「班梭坦」書街(第231頁)
- 魯迅舊書(第235頁)
- 八十二年前的《石獅》(第240頁)
- 異鄉買《小說》(第244頁)
- 《王雲五小辭典》(第247頁)
- 緬戰回憶錄(第250頁)
- 書之話語三帖(第253頁)
- 輯六 也是書話(第257頁)
- 成長歲月裡的香港書刊(第258頁)
- 徐訏資料收集(第263頁)
- 徐訏與徐速的書(第267頁)
- 小小說《一份公證書》(第271頁)
- 2007年九月的焦慮(第275頁)
- 小金的閱讀(第278頁)
- 緬甸僑生知多少(第283頁)
- 仰光帶回來的書(第294頁)
- 輯七 書友情誼(第297頁)
- 臺灣會文友(第298頁)
- 老街坊的新年禮物(第303頁)
- 寄情書鄉的老街坊(第307頁)
- 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第313頁)
紙本書 NT$ 260
單本電子書
NT$
182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