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主之城:拉丁文中文全譯本
- 點閱:405
- 譯自:De civitate Dei
- 作者: 聖奧古斯丁(St. Aurelius Augustinus)原著 , 吳宗文譯
- 出版社:臺灣商務
- 出版年:2014[民103]
- 集叢名:Open:2/57
- ISBN:9789570528145
- 格式:PDF
- 附註:附錄 : 1, 中西人名對照表 ; 2, 引用經書簡字表
《天主之城》為希坡的奥古斯丁所著。公元413年,羅馬城已被哥德蠻族攻破,當時人們把羅馬帝國的衰退歸咎於基督徒之離棄傳統多神宗教。當時羅馬城已被哥德蠻族攻破,人們把羅馬帝國的衰退歸咎於基督徒之離棄傳統多神宗教。奥古斯丁覺得有必要著書回應此攻擊,於是提筆寫作此書。
《天主之城》(拉丁文:De Civitate Dei)共分兩部,二十二章。
奥古斯丁在書中說明,羅馬的衰退是肇因於道德的衰退;基督教不但不是羅馬衰退的原因,反而有助於道德的提升。但基督徒所歸屬的不是羅馬帝國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與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前者人民的共通點在於對自己的愛,後者則是結合於對上帝的愛和因此而生的對彼此的愛。在對比這兩個城從起源到結局的過程中,他對人類的群體生活有深入的討論,也建構了基督教的歷史觀。
本書共分二十二章。第一部份一至十章主要在駁斥對基督教不實的攻擊,第二部份十一至二十二章則說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進展和結局。
第一部(第一至十章)主要在論述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駁斥對基督教不實的攻擊;第二部份(第十一至二十二章)則說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進展和結局。
奧古斯丁在書中說明,基督徒所歸屬的不是羅馬帝國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天主之城。地上之城與天主之城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前者人民的共通點在於對自己的愛,後者則是因對上帝的愛和因此而生的對彼此的愛而結合。
在對比這兩個城從起源到結局的過程中,他對人類的群體生活有深入的討論,也建構了基督教的歷史觀。
本書特色
★全球唯一一本依據拉丁文原典翻譯的中文全譯本。
★輔大哲學暨宗教系教授高凌霞修女(教授)校訂、導讀。
★天主教神學家聖奧古斯丁,曠世鉅著。
★神哲學經典原著,全新修訂、編校、潤飾。
名人推薦
本書第一版由輔仁大學文學院高思謙院長校對、修改、潤色。
天主教于斌樞機主教提字。
- 譯者序(第VI頁)
- 作者序(第X頁)
- 聖奧古斯丁校對序(第XI頁)
- 第一卷(第15頁)
- 第二卷(第55頁)
- 第三卷(第89頁)
- 第四卷(第129頁)
- 第五卷(第167頁)
- 第六卷(第207頁)
- 第七卷(第229頁)
- 第八卷(第265頁)
- 第九卷(第303頁)
- 第十卷(第329頁)
- 第十一卷(第375頁)
- 第十二卷(第413頁)
- 第十三卷(第445頁)
- 第十四卷(第477頁)
- 第十五卷(第517頁)
- 第十六卷(第561頁)
- 第十七卷(第621頁)
- 第十八卷(第669頁)
- 第十九卷(第745頁)
- 第二十卷(第787頁)
- 第二十一卷(第847頁)
- 第二十二卷(第895頁)
- 後記一 高凌霞教授(第953頁)
- 後記二 谷聲野神父(第960頁)
- 附錄一 中西人名對照表(第969頁)
- 附錄二 引用經書簡字表(第975頁)
紙本書 NT$ 1000
單本電子書
NT$
70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