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的智慧:信仰與務實的交融
-
點閱:62
28人已收藏
- 作者: 高惠珠著
- 出版社:新潮社
- 出版年:2011
- 集叢名:世界的智慧:6
- ISBN:9789861678252
- 格式:JPG
- 頁數:292
內容簡介
阿拉伯人的故鄉是阿拉伯半島。雖然半島周圍也是他們居住的地方,但半島是阿拉伯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這個半島位於亞洲西南、北界敘利亞沙漠、東接波斯灣、南濱印度洋、西瀕紅海。那裡絕大部分是沙漠地帶。
直到公元七 世紀以前,當幼發拉底河流域及尼羅河流域的居民,早已創造出燦爛的文明時,被包圍在高山大海中的半島上古代阿拉伯人,大多數仍然過著遊牧的生活。
遊牧人不事農工,不習商航,專靠放牧駱駝和羊為生,逐水草而居,生活全靠天時,水盡糧絕之時,甚至搶劫,擄掠也成為他們的謀生手段之一。
當時文盲遍地,如此生存環境似很難致人類於文明進化之域。
然而,僅過了兩百年,到阿拔斯王朝前期,這個從荒涼的大漠中走來的民族,不僅有了與基督教教堂和宮殿同樣巍峨的清真寺和皇宮,而且以其在「百年翻譯運動」中對希臘典籍的完整保存而為歐洲文藝復興提供了指路明燈;它不僅發明了代數學,介紹了印度的十進位和零的學說,為世界貢獻了直到十九世紀還在歐洲再版的醫學巨著,並使早先為遊牧人使用的阿拉伯語普及到世界各方,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閃語族中最年輕、最活躍、最富生命力、使用範圍最廣的一個語支。
在此期間,阿拉伯伊斯蘭教帝國的疆域,也擴展到敘利亞、伊拉克、波斯、埃及甚至到達北非和西班牙。直到今天,以阿拉伯國家為主體的穆斯林世界,更是蓬勃興旺。
這個民族究竟靠了什麼力量演出了這樣宏偉壯觀的民族躍進史劇,究竟是什麼樣的生存智慧能具有如此動人心魄的神奇魅力?這是作者企圖在本書中作一番探尋的標的。
- 《世界的智慧》叢書總序/顧曉鳴(第3頁)
- 前 言(第14頁)
- 第一章 立身處世的智慧(第23頁)
- *信賴真主,同時拴住你的駱駝(第23頁)
- *滾動的塔基亞原則(第37頁)
- *我確已把人造成具有最美的形態(第47頁)
- 第二章 崇智圖強的智慧(第63頁)
- *真主加賜奮鬥的人(第63頁)
- *在我創造的萬物中,我只喜歡智力(第73頁)
- *學者的墨跡比殉教者的血跡更加高貴(第83頁)
- 第三章 群體生存的智慧(第90頁)
- *我同你們一樣,是個凡人(第90頁)
- *朋友和兄弟同等重要(第98頁)
- *不窺探他人的隱私就是仁慈(第112頁)
- 第四章 巧創文明的智慧(第120頁)
- *一座清真寺,一座學校(第120頁)
- *用與書本等重的黃金作稿酬(第130頁)
- *求學問是男女穆斯林的天職(第141頁)
- 第五章 樂善好施的智慧(第154頁)
- *行一件善事的人,將得到十倍的報酬(第154頁)
- *你們絕不能獲得全善,直到分捨自己所愛的事物(第163頁)
- *刷牙禮二拜勝過不刷牙禮七拜(第173頁)
- 第六章 經商謀財的智慧(第182頁)
- *應當用充足的斗與公平的秤,這是善事(第182頁)
- *真主准許買賣,而禁止重利(第196頁)
- *勇者創造機遇(第211頁)
- 第七章 執政掌權的智慧(第221頁)
- *寧遠勿近,方為良緣(第221頁)
- *讓「伊制馬爾」和「格亞斯」發揮威力(第231頁)
- *使用合法的計謀(第241頁)
- 第八章 婚喪嫁娶的智慧(第251頁)
- *都以「聖名」為「經名」(第251頁)
- *結婚是瓦直卜,結婚是遜奈(第262頁)
- *亡人奔土如奔金(第274頁)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