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5
內容簡介
透過千年來的國畫史
我們就像是在見證中國人的情感變化和生命歷程
彭明輝(心靈勵志暢銷作家,《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作者):
我開始認真研究國畫,原本是想要從國畫去體驗,中國人在數千年歷史內有過哪些偉大的情感與人格,以便回答自己「人活著有什麼值得追求的?人活著有什麼值得珍惜的?」
後來,我在范寬與五代的山水畫裡,領略到國畫背後莊嚴、崇高的情感世界與思想,也藉此看見自己內在世界裡,那一份莊嚴、崇高而近乎神聖的情懷,
因而確信:人活著,有遠比名利更值得追求、領會的精神世界等待我們去開發。靠著這份信念的引導,我才走出虛無。
跨出狹義的繪畫藝術,
心靈勵志暢銷作家彭明輝援引書法藝術的精神、
《史記》記載中孔子與季札的音樂美學,
以及彩陶、青銅器的特色為佐證,相互發明,
結集成《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勾勒出先秦以降的中國美學精神。
藝術保留人類數千年的情感變化,直透、鮮活有如往昔,認真揣摩可以感受到許多超乎言詮的情感、胸懷,有如跟千年前的古人當面對話。
《史記》記載中孔子與季札的音樂美學,
以及彩陶、青銅器的特色為佐證,相互發明,
結集成《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勾勒出先秦以降的中國美學精神。
藝術保留人類數千年的情感變化,直透、鮮活有如往昔,認真揣摩可以感受到許多超乎言詮的情感、胸懷,有如跟千年前的古人當面對話。
周朝以來中國有其一脈相承的美學精神,特別重視藝術形式、內在情感和人格三者不分的緊密關係,使得藝術創作突破「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的格局,變成一個值得以生命相許的終生職志,也因而讓我們有機會藉由國畫名作而看見前人偉大的生命丰采。
彭明輝新作《崇高之美》力求深入淺出,論述的視野也遠比傳統國畫更寬廣:它以國畫為探討的焦點,但是把討論的背景安置在中西繪畫的對比,以及彩陶、青銅、先秦音樂美學與書法的精神面貌。本書視野橫跨古今中外,用以相互發明,企圖藉此較周延地掌握中國繪畫的美學與文化特質,從而釐清在這中西文化衝突的時代裡,我們該如何進行藝術、美學與文化的取捨與傳承。
- 序(第7頁)
- 前言(第13頁)
- 第一章 開創山水畫史的《匡廬圖》(第19頁)
- 水墨取代敷色,寫意凌駕寫實(第21頁)
- 恢弘莊嚴的《匡廬圖》(第24頁)
- 開創水墨新法的〈筆法記〉(第32頁)
- 六要、六法與青綠山水(第37頁)
- 第二章 北宋首選《谿山行旅圖》(第43頁)
- 氣勢磅礡,曠古絕今(第48頁)
- 天尊地卑,層次井然(第56頁)
- 心隨筆運的原作,氣遺象死的仿作(第60頁)
- 第三章 范寬的心路歷程(第67頁)
-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第69頁)
- 《谿山行旅圖》的神祕情感與六要(第78頁)
- 第四章 北宋大山水的筆墨世界(第85頁)
- 四面斬絕,不通人跡的《關山行旅》(第88頁)
- 五代與北宋山水的情感世界(第94頁)
- 李成的深邃懿美(第102頁)
- 第五章 山水畫精神導源(第111頁)
- 書畫同源與筆墨的情感世界(第112頁)
- 西畫的參照與對比(第119頁)
- 孔子操琴的精神傳承(第127頁)
- 第六章 大自然與可居可遊的山水(第133頁)
- 可居可遊的遐想世界(第136頁)
- 超乎「美」的「崇高之美」(第142頁)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第147頁)
- 第七章 寫意山水與南北宗(第157頁)
- 披麻皴的情感世界(第159頁)
- 南北宗的美學與抉擇(第168頁)
- 寫意山水與情感的抉擇(第178頁)
- 第八章 花鳥畫的流變與創新(第187頁)
- 花鳥畫的寫意與寫實(第189頁)
- 花鳥畫的創新與突破(第198頁)
- 減筆畫與潑墨的興起(第207頁)
- 第九章 文人畫與美術革命的論爭(第217頁)
- 文人畫到底是什麼?(第220頁)
- 人性與情感的美學(第225頁)
- 國畫的形式與內涵(第233頁)
- 第十章 從大歷史看水墨創新的困境(第239頁)
- 從大歷史的框架看近代水墨的「困境」(第243頁)
- 創新的形式與內涵(第249頁)
- 水墨與色彩的糾葛(第254頁)
- 結語(第258頁)
紙本書 NT$ 750
單本電子書
NT$
488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5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