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辭賦 [簡中版] [2015年第4期]
- 點閱:107
- 作者: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編
- 出版社:《長篇小說選刊》雜誌社
- 出版年:2015.04
- 格式:PDF,JPG
- 頁數:100
本期內容簡介
高峰在望 攜手攀登
辭賦詩歌乃中華民族之文化精粹,廣博深邃,源遠流長。國風雅頌,楚辭騷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非單為一代之文學,更是久恆滋潤中華民族之甘霖。於陶冶情操、睿化修為之中,凝聚炎黃子孫,塑造華夏品格,激勵仁人志士,成就文治武功。恩澤百代,惠渥千秋。歷代先哲,前赴後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吾輩後生,自當追隨前賢,再譜新篇。延接文脈以告慰遠祖,光大詩賦以啟迪後世。既抒發情思逸采、張揚跌宕意氣,更無愧於時代大潮之壯闊波瀾。
夫詩賦之光大,承繼為先。承繼之基礎,當為追尋本源。由天籟無邪之淳樸,到熱烈誇張之浪漫。由潤色鴻業渾茫遒勁,至抒發心緒深邃空靈。
詩經楚辭漢賦,為漢語言文學提供了不竭之甘泉。吾輩當敬畏有加,守衛彌堅,窮畢生之精力以孜孜不倦。承繼之要務,在於全面系統。不因一葉障目,切忌坐井觀天。昔者有三代遺文,春秋縱橫,兩漢捭闔,六朝麗婉。詩賦浩蕩,恰如長河萬裡;英才輩出,聳立群峰嵯峨。吾輩當翰海遨游,雲帆直掛,擷英采玉以充實,兼收並蓄而拓展。承繼之功力,發自合作交流,中華文化瑰寶,弘大精深,浩如煙海,以一己之力,僅能拾之片甲,唯眾志成城,方得滿載而歸。吾輩當戮力同心,分享交流,集一代人之大成,為後世留存不朽之璀璨。
詩賦之拓展,貴在創新,承繼者體驗“一覽眾山小”之愜意,創新者追求“更上一層樓”之高標。江河澎湃,物換星移,吾輩有幸身處嶄新之時代,技術進步,徹底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經濟騰飛,造就了空前的繁榮昌盛。鴻業輝煌令人歡欣振奮,氣像萬千令人目不暇接。民族復興伴隨著文化之復興,國威煊赫擴散著中華文化之影響。肩擔道義,筆縱春秋,乃吾輩之氣魄。砥礪風節,淡泊名利,乃吾輩之襟懷。禮贊祖國,吾輩為之自豪,謳歌時代,吾輩為之感動。展現中華韻律美,吾輩兢兢業業,提振民族精氣神,吾輩當仁不讓。
立足大地,筆下自有雷霆磅礡,放飛靈魂,心底盡收萬裡長空。
山川壯美,驅動思想馳騁,改革發展,激揚心底豪情。書寫人民,發現真善美;詩賦憧憬,刻畫中國夢。以詩詞歌賦之珍品,存儲時代文化之記憶,乃歷史賦予吾輩之使命。唐風宋韻之熏陶,龍飛鳳翥之圖騰,乃貫通血脈之傳承。中華文學,全新之高峰在望,吾輩相約,攜手而並肩攀登。
- 诗赋人物 张福有(第i頁)
- 卷首语 姜东阳 高峰在望 携手攀登(第1頁)
- 奇赋新碑(第5頁)
- 张福有 敦化赋 大泉源赋 词一首(第5頁)
- 白雪生 新华社赋(第8頁)
- 渠平光 西路军赋(第10頁)
- 徐康 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赋 天佑德青稞酒赋(第11頁)
- 唐珂 农展馆赋(第15頁)
- 刘能英 女娲赋(第18頁)
- 马璐璐 贺兰山赋(第20頁)
- 刘学山 松花砚赋(第22頁)
- 马永祥 公务员赋(第24頁)
- 刘湘鹏 兴化水乡千垛菜花节赋(第25頁)
- 王一秋 宁陵赋(第27頁)
- 张晶 凭海赋(第28頁)
- 王忠民 中国祖母绿都赋(第30頁)
- 诗词联选登(第9頁)
- 王家麟(第9頁)
- 周庆礼(第14頁)
- 黎敬芳(第17頁)
- 马焯荣(第19頁)
- 张兰俊(第21頁)
- 杨聚民(第23頁)
- 白英君(第23頁)
- 邵国庆(第24頁)
- 苏占山(第26頁)
- 沈文进(第26頁)
- 寒桥(第29頁)
- 刘瑞(第29頁)
- 刘德勋(第31頁)
- 王泽敏(第34頁)
- 李中峰(第34頁)
- 唐国庆(第37頁)
- 李伯伦(第37頁)
- 龚声茂(第37頁)
- 杨学军(第39頁)
- 辜学超(第41頁)
- 牛宝琴(第41頁)
- 张素梅(第44頁)
- 储满贵(第46頁)
- 樊新旺(第48頁)
- 张耀斌(第48頁)
- 马从学(第48頁)
- 李虎(第50頁)
- 钱奕和(第55頁)
- 马永华(第57頁)
- 张向红(第60頁)
- 郭宏伟(第66頁)
- 宋进林(第92頁)
- 天涯赋海(第32頁)
- 朱庆文 南湖赋(第32頁)
- 何茂活 黑河赋(第33頁)
- 俞强 观海卫赋(第35頁)
- 赵厚庆 抗震救灾赋(第38頁)
- 刘书环 吐鲁番赋(第40頁)
- 唐卓 恩施州赋 天门赋(第42頁)
- 罗正洪 永兴庙赋(第45頁)
- 商怀祯 商州大云寺赋(第47頁)
- 吴丕中 诊室铭(第49頁)
- 刘长义 根河赋(第50頁)
- 骆浩 碑林赋(第51頁)
- 胡安顺 咸阳湖记(第52頁)
- 李相民 清江赋(第53頁)
- 姚铁飞 鱼塘赋(第54頁)
- 宗振龙 太白山赋(第56頁)
- 杨鹄昉 驿都红叶赋(第58頁)
- 牛汝辰 西部测图工程赋(第59頁)
- 张寿镒 学院展览感赋(第61頁)
- 杨传向 秋声赋(第62頁)
- 辞赋论坛(第64頁)
- 张福有 华刊盛会赋(第64頁)
- 王改正 溢目之黻黼 盈耳之韶濩(第65頁)
- 诗词撷英(第67頁)
- 沈鹏周笃文刘征张福有诸公唱和诗(第67頁)
- 李旦初 诗九首(第68頁)
- 张益群 诗九首(第69頁)
- 李葆国 诗八首(第70頁)
- 李凡 诗词九首(第71頁)
- 刘如姬 词七首(第72頁)
- 李金光 诗词八首(第73頁)
- 原振华 词六首(第74頁)
- 韦顺 诗词七首(第75頁)
- 张晓虹 词五首(第76頁)
- 戴俊卿 词五首(第77頁)
- 赵春女 诗九首(第78頁)
- 韦勇 诗词七首(第79頁)
- 张桂娟 词七首(第80頁)
- 于景坤 诗词七首(第81頁)
- 杨玉宝 诗词八首(第82頁)
- 张占一 诗八首(第83頁)
- 谢南容 诗十二首(第84頁)
- 曹敬元 词七首(第85頁)
- 郭凤祥 诗词九首(第86頁)
- 赋林佳话(第87頁)
- 李永泉 心伴诗旅唱大风(第87頁)
- 六诗友贺《闵凡路辞赋集》出版发行(第88頁)
- 黄奎 评《闵凡路辞赋集》(第89頁)
- 天涯诗论 胡跃飞 当代田园诗要在“创新”二字上下功夫(第90頁)
- 散曲新韵(第93頁)
- 常永生 【正宫.塞鸿秋】抗日十大英雄谱(选七)(第93頁)
- 侯续冬 散曲七首(第94頁)
- 古赋选读 李清照 打马赋(第95頁)
- 古诗选读 吴兆骞 诗选(第96頁)
- 中华辞赋社理事会 《中华辞赋》特约编委(第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