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內容簡介
一方山水,如夢之夢:徽州
徽州,從春季黃花海、秋日紅楓林,馬首是瞻的昂然牆垣、九曲心腸的婉轉小徑,無不令人心醉;其千年歷史,也從遁隱塵世、開枝散葉到盛極而衰,回首不知夢裡花落知多少。今回,我們沿著古韻前行,訪山水、品建築、憶文化,追索那未盡的如夢之夢。
夢裡風範,徽派精神
徽州的「好儒」之風札實反映在建築上,即便尋常民居亦講究規格禮數,不乏雅致。品味徽州,覽盡名門之家「儒商合一」的精髓,才能真切體會為何這些山中聚落能美得如此純粹。
先賈後儒的徽州人|徽州女人與牌坊|徽派聚落|親訪徽州第一家|徽派雕刻
夢裡境界,古鎮人家
徽州之美,讓人心深處夢境得到完滿:探古鎮風采,老宅細數昔日情事;聽田園詩篇,點亮隱逸山林的理想;還有農村裡的茶香、書香、咖啡香,以及大導演鏡頭下的劍客風情。夢裡徽州,三條經典路線,桃林深處各有耐人尋味之處。
文藝青年指定路線|山水歌謠田園詩篇|百年沉澱古鎮丰姿
夢裡滋味,徽菜大賞
徽菜之精道處,在於一「奇」字。用料稀奇、做法新奇,彷彿一筆一畫都帶著濃墨重彩。而觀其色、品其味,更是明豔絕倫,鮮香嗆辣外還有文章,猶如小船東去,柳暗花明又一村。
毛豆腐|臭鱖魚|胡適一品鍋|鹽幫雞|黃山一絕|筍衣臘肉煲|屯溪藏寶圖
MAP╳徽州旅遊資訊
【次專題】
西湖角落慢旅行
攤開中國地圖,極少有一個地方同西湖一樣,飽含了如此豐富的名人傳說,即使是一道堤防、一道佳餚,都與古今名人有著話不完的聯繫,而湖畔眾多名人駐足歇息過的角落,更是獨自旅行西湖時,不能錯過的浪漫寧靜去處。
其他精彩要目
【旅讀會客室】張孝全X膝關節
假如有一段時間,可以毫無顧忌旅行,你會去哪裡,以什麼方式?計畫周全還是隨興而為,張孝全與膝關節,兩位電影圈的大忙人,敞開心扉,與讀者分享生活態度、旅行體會,還有在工作中忙裡偷閒、截然不同的旅行方式。
【行行攝攝】拍出人人滿意的團體照
在家族聚會、畢業升遷或長官巡視等場合,常會拍個大合照紀念一下。從一開始的編排整隊、拍攝中的互動……,團體照的拍攝作業,其實都有一些規則可循,只要掌握這些訣竅,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拍出人人稱讚的團體照。
【移動城市】抵達城市的第一餐
人生的第一次總是難忘,譬如說初戀絕對忘不了,而抵達目的城市的第一餐,也常如初戀般總令我難以忘懷。旅途中,我總是對抵達目的地的美食好酒充滿期待,常常多年後依然記得酒食的滋味,甚至成為我記憶中的城市印象。
【穿越千年】唐朝「紳士西服」
從君王到庶民,唐朝男裝大多身穿長及膝下乃至腳踝的圓領窄袖長袍,下身搭配長褲和靴子、腰束皮帶。普及的胡風裝扮,有點像現代男性以西服為正裝的情況;跟現代服裝有市售成衣、專櫃名牌、高級訂製西裝等差異一樣,唐朝男人的圓領袍也有等級之分,能從細節上表現衣主的身分地位。
- 活動 ╳ EVENTS(第9頁)
- 食旅團 做自己的正山小種(第9頁)
- 旅講堂 跟著達人探索世界(第144頁)
- 生活 ╳ LIFE(第16頁)
- 旅讀會客室Or Talk 張孝全╳膝關節(第16頁)
- 創意遊中華 or Project 走青春的絲路(第28頁)
- 品味生活Shopper's Digest 蔣熊料理(第32頁)
- 筷譯中國Gourmet ╳ 黃學正 南龍的資本(第36頁)
- 行行攝攝Take a Photo ╳ 盧大中 拍出人人滿意的團體照(第98頁)
- 新訊 ╳ HOT China Briefing(第30頁)
- 兩岸同過植樹節(第30頁)
- 香港四月起禁用塑膠袋(第31頁)
- 中國首家公營網路醫院上線(第31頁)
- 文化 ╳ CULTURE(第40頁)
- 見築中國China Architectures ╳ 杜政偉 水井街酒坊遺址博物館(第40頁)
- 歡喜年華Chinese Carnival ╳ 吳駿聲 佛陀誕生的秘密(第126頁)
- 穿越千年Chinese Clothing ╳ 龔元之 唐朝「紳士西服」(第130頁)
- 精神食糧Book & Movie(第136頁)
- 專欄 ╳ VIEW(第44頁)
- 瞅中國Sight ╳ 李政亮 《穹頂之下》啟示錄(第44頁)
- 移動的城市Roam ╳ 楊志弘 抵達城市的第一餐(第46頁)
- 我的中國科學之旅 Science Journey to China ╳ 江才健 中國大陸的科學版圖(第124頁)
- 封面故事 ╳ COVER STORY(第51頁)
- 一方山水,如夢之夢 徽州(第51頁)
- 築夢風範,徽派美學(第69頁)
- 尋夢遊踪,古鎮人家(第81頁)
- 夢裡滋味,徽菜大賞(第89頁)
- MAP ╳ 徽州旅遊資訊(第97頁)
- 專題報導 Feature 西湖角落慢旅行(第103頁)
- 聰明玩中國TOUR PLAN 摩登.魔都 上海3天2夜(第120頁)
雜誌簡介
《Or旅讀中國》為針對台灣青年族群、旅遊新世代的旅遊興趣和品味所設計,透過台灣在地編輯團隊的角度,加上和台灣文化、生活上 有趣的差異,並以台灣人熟悉的筆調,介紹兩岸四地的文化、生活、藝術、人文、思潮、科技、娛樂及趨勢的各種面向,更提供創意激發旅遊中國的N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