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緒論
第二篇 中國修辭思想的萌芽期〈上〉─甲古金文時代
第三篇 中國修辭思想的萌芽期〈下〉─先秦時代
第四篇 中國修辭思想的成熟期─兩漢時代
第五篇 中國修辭學的發展其─魏晉南北朝
第六篇 中國修辭學發展的延續期─隋唐時代
- 《中國修辭學史》自序(第iv頁)
- 《中國修辭學史稿》郭序(郭紹虞)(第viii頁)
- 《中國修辭學史稿》自序(第xi頁)
- 凡例(第xiv頁)
- 第一篇 緒 論(第1頁)
- 一、「修辭」二字的含義兼論文辭和語辭(第1頁)
- 二、修辭學與邏輯、語法及文學批評的關係(第5頁)
- 三、中國歷代修辭學發展的大勢(第8頁)
- 第二篇 中國修辭思想的萌芽期(上)──甲骨金文時代(第15頁)
- 一、楔 子(第15頁)
- 二、甲骨金文中談修辭記載的發現(第16頁)
- 三、小 結(第23頁)
- 第三篇 中國修辭思想的萌芽期(下)先秦時代(第27頁)
- 一、楔 子(第27頁)
- 二、經傳談修辭(第28頁)
- 三、道家的修辭論(第45頁)
- 四、儒家的修辭論(第47頁)
- 五、墨、法二家的修辭論(第55頁)
- 六、小 結(第57頁)
- 第四篇 中國修辭思想的成熟期──兩漢時代(第61頁)
- 一、楔 子(第61頁)
- 二、董仲舒《春秋繁露》論《春秋》的用辭(第61頁)
- 三、賈誼《陳政事疏》論避諱、王逸《離騷經序》、王符《潛夫論》論譬喻(第66頁)
- 四、劉向《說苑》主張飾辭和善說(第67頁)
- 五、司馬遷、桓寬、揚雄、班固、王符、荀悅論華質(第69頁)
- 六、王充《論衡》反對華文飾辭、評論夸飾(第72頁)
- 七、小 結(第79頁)
- 第五篇 中國修辭學的發展期──魏晉南北朝(第83頁)
- 一、楔 子(第83頁)
- 二、一般的修辭論(第83頁)
- 三、論文體與修辭(第94頁)
- 四、論作家的修辭技巧(第105頁)
- 五、談論辭格(第117頁)
- 六、小 結(第126頁)
- 第六篇 中國修辭學發展的延續期──隋唐時代(第135頁)
- 一、楔 子(第135頁)
- 二、反駢儷而正文體的主張(第136頁)
- 三、主辭巧的修辭論(第139頁)
- 四、反對麗辭的修辭論(第142頁)
- 五、劉知幾的《史通》論華約、辭格及其他(第147頁)
- 六、論作家的修辭技巧、南北修辭的不同及各種文體的修辭特徵(第157頁)
- 七、《藝文類聚》論連珠(卽頂真)(第159頁)
- 八、武瞾《織錦回文記》(第161頁)
- 九、杜甫以詩論辭格(第163頁)
- 十、《詩式》與《詩品》(第164頁)
- 十一、白居易、柳宗元、皇甫湜辭格(第169頁)
- 十二、《文鏡秘府論》對中國修辭學的影響(第173頁)
- 十三、小 結(第187頁)
- 第七篇 中國修辭學發展的再延續期──宋金元代(第191頁)
- 一、楔 子(第191頁)
- 二、主綺麗、折衷與反雕飾的修辭論(第192頁)
- 三、論消極修辭(第205頁)
- 四、論作家的修辭技巧(第209頁)
- 五、第一部修辭學的專著──《文則》(第214頁)
- 六、宋吳曾《能改齋漫錄》(第237頁)
- 七、宋曾季狸《艇齋詩話》、周紫芝《竹坡詩話》(第242頁)
- 八、宋洪邁《容齋隨筆》(第245頁)
- 九、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第257頁)
- 十、宋魏慶之《詩人玉屑》(第290頁)
- 十一、宋俞文豹《吹劍錄》(第315頁)
- 十二、宋嚴羽《滄浪詩話》(第316頁)
- 十三、宋李耆卿《文章精義》(第320頁)
- 十四、《宋詩話輯佚》及其他(第323頁)
- 十五、金王若虛《滹南遺老集》(第338頁)
- 十六、元王應麟《困學紀聞》(第355頁)
- 十七、元王構《修辭鑑衡》(第359頁)
- 十八、元楊載《詩法家數》、范德機《木天禁語》、《詩學禁臠》(第365頁)
- 十九、元陳繹曾《文說》和《文筌》(第367頁)
- 二十、小 結(第369頁)
- 第八篇 中國修辭學的崇古期(上)──明代(第377頁)
- 一、楔 子(第377頁)
- 二、學古、反學古典修正的學古修辭論(第379頁)
- 三、論文、質與辭達(第387頁)
- 四、論各家修辭技巧(第393頁)
- 五、《文章辨體》與《文體明辨》(第399頁)
- 六、王世貞《藝苑巵言》(第406頁)
- 七、謝榛《四溟詩話》──第一本論詩的修辭法的專著(第412頁)
- 八、郎瑛《七修類稿》(第428頁)
- 九、何孟春《餘冬詩話》(第437頁)
- 十、楊慎《升庵詩話》與《詞品》(第440頁)
- 十一、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第449頁)
- 十二、胡應麟《詩藪》(第456頁)
- 十三、胡震亨《唐音癸簽》(第461頁)
- 十四、顏元慶《夷白齋詩話》、王文祿《詩的》、朱國楨《湧幢小品》(第464頁)
- 十五、費經虞《雅倫》、高琦《文章一貫》(第466頁)
- 十六、小 結(第468頁)
- 第九篇 中國修辭學的崇古期(下)──清代(第475頁)
- 一、楔 子(第475頁)
- 二、崇古的修辭論(第477頁)
- 三、反崇古的修辭論(第485頁)
- 四、折衷的修辭論(第491頁)
- 五、論文與質(第492頁)
- 六、論辭與意(第499頁)
- 七、顧炎武《日知錄》(第502頁)
- 八、吳景旭《歷代詩話》(第510頁)
- 九、王夫之《姜齋詩話》(第514頁)
- 十、葉燮《原詩》、薛雪《一瓢詩話》、沈德潛《說詩晬語》(第521頁)
- 十一、唐彪《讀書作文譜》(第531頁)
- 十二、劉大櫆《論文偶記》、吳德旋《初月樓古文緒論》(第539頁)
- 十三、趙翼《陔餘叢考》(第542頁)
- 十四、章學誠《文史通義》(第549頁)
- 十五、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第554頁)
- 十六、袁枚《隨園詩話》(第557頁)
- 十七、正燮《癸巳存稿》(第562頁)
- 十八、俞樾《古書疑義舉例》(第565頁)
- 十九、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第569頁)
- 二十、《清詩話》中的修辭論(第572頁)
- 二十一、清詞話中的修辭論(第582頁)
- 二十二、《馬氏文通》談修辭(第591頁)
- 二十三、林紓《春覺齋論文》(第595頁)
- 二十四、小 結(第600頁)
- 第十篇 中國修辭學的革新期──現代(第605頁)
- 一、楔 子(第605頁)
- 二、新舊兩派修辭學的論爭(第605頁)
- 三、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第609頁)
- 四、陳介白的《修辭學》(第613頁)
- 五、幾本談論到辭格的文章學著作(第615頁)
- 六、五十年代以後的修辭學(第619頁)
- 七、臺灣的修辭學研究(第627頁)
- 八、語法修辭結合論──郭紹虞著《漢語語法修辭新探》(第643頁)
- 九、小 結(第648頁)
- 第十一篇 結 論(第653頁)
- 一、最早的修辭論與最早將「修辭」二字連用的著作(第653頁)
- 二、修辭的辭源(第654頁)
- 三、修辭散論與修辭學專著(第655頁)
- 四、修辭史與修辭學史(第657頁)
- 五、修辭學史資料的選擇和選擇的依據(第658頁)
- 六、有了修辭學史之後文學批評史應該縮小它的範圍(第659頁)
- 七、中國修辭學是自已萌芽和發展起來的(第660頁)
- 八、從《修辭學發凡》談到風格(第661頁)
- 九、談音節的修辭妙用(第663頁)
- 十、修辭學的實用價值(第664頁)
- 十一、語法與修辭的分與合(第666頁)
- 十二、結 語(第667頁)
- 附論(第669頁)
- 一、與陳望道先生論照應(第669頁)
- 二、論《史記》修辭之偶疏(第675頁)
- 三、評傳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與周振甫《詩詞例話》(第681頁)
- 四、評楊樹達《古書句讀釋例》(第692頁)
- 五、讀錢鐘書《談藝錄》與《管錐編》筆記(第700頁)
- 附錄 我對語法修辭結合論的意見──覆鄭子瑜的信(呂叔湘)(第708頁)
- 《中國修辭學史稿》初版後記(第711頁)
紙本書 NT$ 600
單本電子書
NT$
42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