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三編,第一編為“駢文之淵源與進展”;第二編為“方法論”,包括對偶、用典、煉字、音韻等;第三編為“作家與作品”。
- 第一章 中國語文述略(第1頁)
- 一 世界語言之種類(第1頁)
- 二 世界文字之種類(第4頁)
- 三 中國語文之特質(第7頁)
- 四 中西語文與文學之關係(第9頁)
- 第二章 駢文之界說(第27頁)
- 一 駢文與散文(第27頁)
- 二 駢文與韻文(第46頁)
- 三 駢文之名稱(第51頁)
- 第三章 駢文之起源及其流變(第57頁)
- 一 駢文產生之因素(第57頁)
- 二 駢文衍進之過程(第84頁)
- 三 駢文變遷之大勢(第86頁)
- 第四章 駢文構成之要件(第91頁)
- 一 對偶精工(第95頁)
- 二 典故繁夥(第137頁)
- 三 辭藻華麗(第202頁)
- 四 聲韻諧美(第237頁)
- 五 句法靈動(第261頁)
- 六 駢體文表解(第281頁)
- 第五章 麗辭瓌寳 — 文心雕龍(第307頁)
- 一 劉勰之著作旨趣(第310頁)
- 二 劉勰之文學思想體系(第313頁)
- 三 文心雕龍文學理論探賾(第315頁)
- 四 文心雕龍對後世文學理論之影響(第402頁)
- 第六章 美文淵府 — 昭明文選(第405頁)
- 一 蕭統之文學思想(第406頁)
- 二 蕭統選文得失平議(第427頁)
- 第七章 駢林七子(第457頁)
- 一 徐陵(第458頁)
- 二 庾信(第481頁)
- 三 陸贄(第504頁)
- 四 蘇軾(第513頁)
- 五 汪中(第529頁)
- 六 洪亮吉(第542頁)
- 七 成惕軒(第550頁)
- 第八章 駢文之評價(第565頁)
- 附 成惕軒.各家對駢文之看法(第581頁)
- 第九章 歷代駢文家之地域分布(第587頁)
- 一 地理環境與文學(第587頁)
- 二 南北文化比較觀(第589頁)
- 三 歷代駢文家之地域分布(第602頁)
- 第十章 歷代駢文書目擧要(第637頁)
- 第十一章 習駢芻言(第645頁)
- 附 劉開.與王子卿太守論駢體書(第651頁)
- 第十二章 駢文之支流 — 聯語(第655頁)
- 一 聯語概說(第655頁)
- 二 古今聯語選粹(第661頁)
- 本書重要參考及徵引書目(第709頁)
- 附錄 粹芬閣麗體文(第719頁)
紙本書 NT$ 600
單本電子書
NT$
42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