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1-27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二二八紀念美展提出三個問題。二二八事件發生於1947年,當時的國民黨殖民政權有系統地消滅台灣知識分子,並且重重地鎮壓各地民眾。為回應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對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化和紀念所發展的台灣建國運動,1993年起台灣民間與政府相繼舉辦二二八紀念美展,這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確實有助於當代台灣國族和文化認同與主體性的論述發展。
於此首先提出的問題是:這究竟是不是如1990年代中期以後經常被提出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個已經過去的「事件」,台灣人要往前看,繼續走下去?第二個問題是:「女性」和「女性身體」如何以及為什麼被納入這個敘述,以致再度被遺忘?第三個問題則是:像二二八這樣的歷史事件的力量,會對文化帶來什麼負面影響?美學實踐如何對見證和轉化的過程提出貢獻?
二二八事件不應只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也是一種歷史和政治的創傷。創傷會帶來長期、未知和無邊無際的影響,而一再回來干擾,甚至到今日。因此,我們有必要重訪二二八記憶形成的過程,在此論述中則是透過當代藝術的途徑,謹慎地找出它作為一種創傷的結構和機制,而非僅只將它視為一個創傷事件。同時,筆者也想指出,透過二二八紀念活動和歷史化所形構的新台灣國家論述,事實上是父權下的產物,具有非常嚴格的邊界,它讓台灣對二二八事件中菁英男性受難者以外的女性和其他人完全被遺忘,或是被短暫地紀念,然後很快地又被遺忘。
創傷的力量來自於佛洛伊德所發現的機制,這機制不僅造成個人心理上的痛苦,也對文化認同和傳統的形塑有所影響,亦即:早期創傷——防衛——潛伏——精神官能症爆發——受壓抑的局部復返。本書會說明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的記憶形成過程中,如何一再重複這個創傷結構的循環。筆者的建議則是,二二八事件具有創傷的性質,只有透過見證和聆聽創傷,這個創傷的循環才有可能轉變。
- 序 一篇非常個人的介紹|葛莉賽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
- 引言
- 第一部 二二八事件與文化記憶的形成
- 第一章 紀念二二八:文化記憶在台灣 1987至2004年
- 第二章 「台灣美術」:二二八紀念美展的國族意識和美學政治
- 第三章 「悲情昇華」與新台灣國家的美學再現
- 第二部 理論性的重新檢視
- 第四章 國家,國族主義和消失的女性
- 第五章 二二八歷史與政治創傷的理論化
- 第三部 閱讀美學昇華(悲情「昇華」)
- 第六章 閱讀二二八的美學昇華
- 結語
- 圖版
- 附錄一:二二八歷史與文化再現的文獻精選
- 附錄二:二二八紀念碑和紀念館設立時間表
- 附錄三:二二八紀念美展一覽表
- 參考書目
- 編輯後記
紙本書 NT$ 500
單本電子書
NT$
35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1-27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1-27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