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金釵記:前鎮加工區女性勞工的口述記憶
  • 點閱:62
    25人已收藏
  • 作者: 蕭伊伶編著
  • 出版社:高市政府文化局 麗文文化
  • 出版年:2014
  • ISBN:9789860409468
  • 格式:PDF,JPG
  • 頁數:172
  • 書籍難度(SR):606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內容簡介

那是一個沒有KTV的年代,卡拉OK尚未出現,夜生活只有舞廳與酒吧,電視也只有三台,好萊塢電影帶來了貓王(Elvis Presley)的藍調搖滾與阿哥哥舞(A-gogo Dance)。換下藍色工作服,這些加工區的女性勞工也曾是穿著普普風緊身上衣、大喇叭褲與大墨鏡,跳著阿哥哥舞(A-gogo Dance)的時尚女郎。那還是戒嚴的年代,電台裡放著是鄧麗君、瓊瑤的電影配樂與劉家昌的愛國歌曲。這些閒暇時光的記錄構築了七○年代臺灣日常生活與通俗文化的樣貌。余光開始介紹西洋流行音樂,ABBA與披頭四,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的「周末夜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引領了迪斯可風潮。這些日常生活的片斷,看似平淡無奇卻是我們隨時可以觸摸的風景,建構「知面」(Studium)與層層堆疊的文本。

十二位受訪者從閒談間各別提供了零散的記憶拼圖與影像,拼湊出彼時女性勞工的總體生活樣貌,從工作、家庭生活甚至休閒生活,這些充滿「懷舊」的記憶口述,其實是試圖抓住現代化的碎片,一如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筆下的「俄羅斯玩具」,利用個別言說下跳越與斷裂的時空懷想,進行工業遺址與城市空間的想像,這些片片段段甚至零碎的回憶與「真實」產生了距離感,甚至是「超現實」的美好感受。

作者簡介

蕭伊伶

出產自港都高雄,曾就讀私立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書寫狀態跨越藝術評論與文史田野調查。文字散見《藝術認證》、《今藝術》、《文化研究月報》、《高雄文獻》等期刊,2011年以《金釵記-前鎮加工區女性勞工的口述記憶》入選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1書寫高雄創作獎助計劃」,2013年同時以「尋找蕭水妹」家族史寫作計劃及《金釵記-前鎮加工區女性勞工的口述記憶》出版計劃入選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3寫高雄-年輕城市的微歷史」文史出版獎助計畫。2013年通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推薦甄試,錄取為103學年度博士班研究生。

  • 序(李文環)(第4頁)
  • 序(王雅倫)(第6頁)
  • 誌謝(第7頁)
  • 前言(第9頁)
  • 01 王錦燕(第24頁)
  • 02 阮蘭英(第30頁)
  • 03 凌淑金(第42頁)
  • 04 陳美貞(第54頁)
  • 05 黃秋雪(第66頁)
  • 06 葉素卿(第84頁)
  • 07 劉安民(第96頁)
  • 08 劉美珠(第108頁)
  • 09 蔡宮慧(第122頁)
  • 10 蕭秀金(第134頁)
  • 11 蕭秀滿(第140頁)
  • 12 謝秀美(第146頁)
  • 後記(第156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9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