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5
內容簡介
「電影發明了以後,我們的生命延長了三倍。」
這是一本集結多年觀看與思索,歷歷呈現電影如何開闊視野界線,延長生命經歷的心得分享文集。作者686熱愛閱讀與觀影,並曾有幸在導演楊德昌劇組工作過,對電影的理解深入卻不拘泥於特定範疇領域。從網路新聞台一直到部落格、臉書,一篇篇角度獨特的影評在網路上吸引眾多讀者。本書是十多年文章在讀者千呼萬喚下的彙整集結,既是紀念過去諸多電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對未來堅守一個看電影的人所做出的重量級宣告。
- 序 你永遠不會獨行(第6頁)
- 序 好一個Why Not 影評人(第10頁)
- 自序 看電影的人(第14頁)
- 你不要只是看(第21頁)
- 我的浪漫主義(第22頁)
- 喜劇也必須超越(第27頁)
- 視線與態度(第35頁)
- 製造怪物(第39頁)
- 掃描與連結(第43頁)
- 冷血的懷舊(第49頁)
- 勸服的基底(第54頁)
- 從廢墟到文明(第59頁)
- 作者論的終結(第65頁)
- 你不要只是看(第70頁)
- 如何閱讀一位電影導演(第78頁)
- 紀錄片的應許之地(第82頁)
- 權力與現場(第83頁)
- 非全景的美學思索(第88頁)
- 紀錄片的應許之地(第94頁)
- 香港沒有曙光,台灣可有樂生?(第101頁)
- 揭穿《美麗天堂》裡的美國夢(第106頁)
- 出去尋愛,馬上回來(第111頁)
- 看西(第117頁)
- 第一世界──英雄的幻影(第118頁)
- 第二世界──心靈的框限(第218頁)
- 第三世界──全景的家園(第280頁)
- 看東(第313頁)
- 日本──身體的地獄(第314頁)
- 韓國──回憶的表情(第336頁)
- 中國──純真的消逝(第358頁)
- 香港──錯置的西天(第382頁)
- 台灣──認同的孤島(第426頁)
- 我的楊德昌(第509頁)
- 黑暗時代的一盞燈(第510頁)
- 不敢告訴你(第512頁)
- 台灣電影之告別新浪潮(第516頁)
- 關於《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十七條隨想(第519頁)
- 我的楊德昌(第524頁)
紙本書 NT$ 500
單本電子書
NT$
35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5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