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為何害怕核能與輻射?
  • 點閱:344
    44人已收藏
  • 作者: 林基興著
  • 出版社:臺灣商務
  • 出版年:2012
  • ISBN:9789570527070
  • 格式:PDF,JPG
  • 頁數:278
  • 附註:含附錄

內容簡介

「核能」爭議就是個建構的問題,若非反核者與媒體一再「炒作」,大家不會這麼驚慌地以放大鏡檢視它。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郭位於2011年9月22日發表文章提到,撇開心理因素與政治炒作,核電廠造成的危害與其他工安隱患相比微不足道。就像「看到別人眼中的刺,但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民眾確已過度注意核能了。

為何專家不澄清呢?中研院動物所某魚類專家在「祕雕魚事件」時感嘆,學者若出面說明則成為反核人士(團結、大聲)的箭靶,被抹黑為「御用學者」而遭圍剿;因此,專家寧可明哲保身,而社會上只見反核者在哇哇叫。媒體難辨科學是非,但喜歡抗爭與聳動,樂得加油添醋地報導;民眾從媒體中學科技,受到誤導而害怕;結果,整個社會惡性循環地恐慌。

福島事故讓反核聲大,總統在2011年底決定核電廠不延役,這是「眾口鑠金」的結果?相對地,法國已有八成為核電,大部分國民仍支持核電,這可是「眾志成城」?為何國民意向差這麼大?我國需要眾口鑠金或眾志成城?

本書志在澄清核能發電相關的疑慮,希望民眾袪除「核能恐慌」。

本書特色

日本福島核能電廠事故後,媒體喜歡說「聞『輻』色變」,弄得民眾如驚弓之鳥,表象之一是搶購鹽(以為可防治從兩三千公里外的福島飄來輻射)。
本書解釋核能與輻射的正確知識,袪除正在污染社會的「核能輻射恐慌」。

作者簡介

林基興

現職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研究員
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預警機制風險評估小組」主席

學歷
台大工程學士

 
經歷
台大化工所兼課
行政院資訊發展推動小組委員

著作
《電磁恐慌》
《風雲100:我國百年科技大事紀》
《天花之死》(100.05.01 由台灣商務出版)


  • 作者序──眾口鑠金?眾志成城?(第I頁)
  • 一、輻射常識(第1頁)
    • 1. 輻射是什麼?(第2頁)
    • 2. 天然與人為的輻射(第5頁)
    • 3. 輻射的健康效應(第7頁)
    • 4. 民眾害怕輻射:主因是媒體宣染(第19頁)
    • 5. 高輻射地區並沒更危檢(第20頁)
    • 6. 輻射劑量規範(第21頁)
  • 二、核能發電(第25頁)
    • 1. 核能發電的原理(第25頁)
    • 2. 核能電廠的安全設計(第26頁)
    • 3. 世界核能發電趨勢(第30頁)
    • 4. 我國核能電廠(第31頁)
  • 三、解析國際核能事故(第33頁)
    • 1. 美國三哩島(第33頁)
    • 2. 蘇聯車諾比(第38頁)
    • 3. 日本福島(第46頁)
  • 四、自然現象與人為後果(第65頁)
    • 1. 天然核反應器(第65頁)
    • 2. 全球暖化(第68頁)
    • 3. 酸雨(第77頁)
    • 4. 空氣污染(第77頁)
    • 5. 能源安全(第78頁)
    • 6. 「1公克鈾=3噸煤=600加侖油」(第80頁)
    • 7. 理當善用自然資源(第81頁)
  • 五、宏觀人生風險(第83頁)
    • 1. 車禍風險(第84頁)
    • 2. 火災風險(第85頁)
    • 3. 國人十大死因(第87頁)
    • 4. 權衡風險與利益(第88頁)
    • 5. 為風險定量(第90頁)
  • 六、核能發電安全事宜(第95頁)
    • 1. 廠址安全性(耐震、抗海嘯)(第95頁)
    • 2. 核能發電與核彈關係很遠(第100頁)
    • 3. 防禦恐怖政擊(第103頁)
    • 4. 核能電廠沒增鄰近致癌率(第105頁)
    • 5. 秘雕魚(畸形魚)(第109頁)
    • 6. 輻射屋(第113頁)
    • 7. 蘭嶼貯存場(第116頁)
    • 8. 放射性廢棄物(第122頁)
  • 七、再論反對核能之因:誤解(第137頁)
    • 1. 「萬年無解的難題」?(第138頁)
    • 2. 「核能電廠無法100%安全」?(第146頁)
    • 3. 「核能電廠像核彈一樣爆炸」?(第149頁)
    • 4. 「留給後代什麼」?(第150頁)
    • 5. 找不到存放場址?(第151頁)
    • 6. 反核者的理性與核能知識(第153頁)
    • 7. 「瘋綠電」(第155頁)
    • 8. 民眾的憂鬱來自誤導(第161頁)
  • 八、回顧「核四再評估」(第163頁)
    • 1. 院長錯誤的宣示(第164頁)
    • 2. 再評估報告(第165頁)
    • 3. 澄清反核的說辭(第166頁)
    • 4. 放在蘭嶼的低放射性廢棄物(第169頁)
    • 5. 贊成續建核四的理由(第171頁)
    • 6. 院長被「綠色和平」誤導(第175頁)
    • 7. 「非核家園」(第176頁)
  • 九、名人與媒體的影響力(第179頁)
    • 1. 演戲:「中國症候群」(第180頁)
    • 2. 催逼台灣的名人(第181頁)
    • 3. 媒體揉捏民眾認知(第185頁)
    • 4. 科學(而非愚昧)引導人生(第188頁)
    • 5. 不理性恐慌的傷害遠大於輻射的(第194頁)
    • 6. 眾口鑠金:為何將核能逼上絕路?(第195頁)
    • 7. 攻擊稻草人術(第196頁)
  • 十、民調與輿論(第197頁)
    • 1. 民意如用字(第197頁)
    • 2. 科學議題:以民調當政策?(第200頁)
    • 3. 英人:沒懂到足以提出意見(第202頁)
    • 4. 正確科學先於政治決定(第203頁)
    • 5. 澄清環保人士的話(第209頁)
  • 十一、同理心(第211頁)
    • 1. 認知差異:風險意識(第211頁)
    • 2. 堅持己念?更新思維?(第212頁)
    • 3. 團體的加量:大家分攤風險(第213頁)
  • 十二、總結──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第215頁)
    • 1. 國人需要瞭解風險(第215頁)
    • 2. 「溝通」有其極限(第217頁)
  • 附錄一 有用的輻射知識(第219頁)
  • 附錄二 專家出馬:美國經驗(第227頁)
  • 附錄三 可發電的廢棄物(第233頁)
  • 附錄四 發電原料大觀園(第234頁)
  • 附錄五 輻射的應用(第238頁)
  • 附錄六 國際相關組織(第249頁)
  • 附錄七 培育核工人才(第255頁)
  • 附錄八 我國核能大事記(第257頁)
  • 附錄九 參考文獻(第258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