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它是一種全新的信息沁透模式及其產生的無限能量。這個傳播的力量如何建構?有何規律?對世界帶來何許變化?未來趨勢又如何?本書對世界傳播理論前沿帶來創新性突破,創造性地提出“沈浸傳播”的定義、特征及模式,在全球首次完整建構了沈浸傳播的理論體系。
沈浸傳播攜帶著基於大數據泛在網絡連成一體的世界的本質特征,對人類的信息溝通方式、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突破性質變,推動著“第三媒介時代”的到來。沈浸傳播為“智慧中國”的構建提供支撐,助我們智慧生存。
- 第1章 導論(第1頁)
- 1.1 文獻綜述:媒介演進理論──從人際傳播到沉浸傳播(第1頁)
- 1.2 "沉浸"相關概念溯源及理論演變(第14頁)
- 1.3 媒介技術及社會發展:"沉浸傳播"演進的條件和環境(第22頁)
- 1.4 現有理論的局限及研究意義(第34頁)
- 1.5 小結(第37頁)
- 第2章 沉浸傳播的定義(第39頁)
- 2.1 新定義的思維邏輯(第39頁)
- 2.2 對沉浸傳播的定義(第43頁)
- 2.3 新定義對已有相關定義的突破(第44頁)
- 2.4 小結(第49頁)
- 第3章 沉浸傳播的形態特徵(第50頁)
- 3.1 傳播以人為中心:ㄧ切皆為媒介,人也是媒介形態(第50頁)
- 3.2 傳播無時不在:現在、過去與未來融合,虛擬與現時同在,即時與恒久同在(第52頁)
- 3.3 傳播無從不在:"遙在"與"泛在"融合,固定、移動、虛擬並存(第54頁)
- 3.4 傳播無所不能:娛樂、工作和生活邊界消失,運計算整合ㄧ切(第56頁)
- 3.5 小結(第57頁)
- 第4章 沉浸傳播的信息構成和運動方式(第59頁)
- 4.1 語言形態(第60頁)
- 4.2 沉浸媒介的語言霸權(第63頁)
- 4.3 信息呈現方式(第66頁)
- 4.4 沉浸傳播信息運動的途徑及特徵(第67頁)
- 4.5 小語(第68頁)
- 第5章 沉浸傳播模式的模式圖(第70頁)
- 5.1 傳播學現有主要傳播模式分析(第70頁)
- 5.2 沉浸傳播模式(第74頁)
- 5.3 沉浸傳播過程模式:IC矩陣圖(第78頁)
- 5.4 沉浸傳播過程模式:IC立體螺旋圖(第82頁)
- 5.5 沉浸傳播關係模式:IC示意圖(第83頁)
- 5.6 小結(第84頁)
- 第6章 沉浸傳播模式的應用及驗證(第86頁)
- 6.1 沉浸傳播模式的應用(第86頁)
- 6.2 沉浸傳播模式的案例驗證(第94頁)
- 6.3 小結(第103頁)
- 第7章 沉浸傳播引導"第三媒介時代"的形成(第108頁)
- 7.1 "第三媒介時代"形成的必然原因(第109頁)
- 7.2 "第三媒介時代"的概念及特徵(第116頁)
- 7.3 小結(第125頁)
- 第8章 "沉浸人"及生產生活特徵(第128頁)
- 8.1 "沉浸人"的信息獲取方式(第129頁)
- 8.2 "沉浸人"的生活方式(第131頁)
- 8.3 "沉浸人"的生產方式(第134頁)
- 8.4 "沉浸人"的娛樂方式(第136頁)
- 8.5 "沉浸人"的位來:生物媒介的開啟(第139頁)
- 8.6 小結(第140頁)
- 第9章 結論:沉浸傳播揭開人類傳播史的新篇章(第141頁)
- 9.1 人與媒介關係的革命(第142頁)
- 9.2 傳播內容的革命(第143頁)
- 9.3 傳播方式的革命(第144頁)
- 9.4 媒介功能的革命(第145頁)
- 參考文獻(第149頁)
- 後記(第159頁)
紙本書 NT$ 216
單本電子書
NT$
15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