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報導
蛻
這些元素代表了驅動生態系的作用力,也是影響歷史文化的潛能量。9月號將由「蛻」呈現這一季自然及人文的變遷與律動。
走過30,國家公園進入而立之年,墾丁國家公園首揭百年大業,戰戰兢兢地於臺灣人民心中建構起保育普遍之認知,在風風雨雨中守護臺灣生態的核心。回顧墾丁30年歲月紀實,肯定過往,思考突破,看見前瞻與挑戰。
玉山海拔4,000公尺中的植被更新與演替從未停歇,自然與人為的干擾總是啟動一波波的激烈競逐,寧靜林相下的動態是否曾被仔細體察?在崇山峻嶺之中跟隨著鹿野忠雄的腳步,看見開創臺灣自然研究新紀元的純粹靈魂,比對今古的異,看見恆變的時空中,應被重視的永恆精神。
蓬萊米的原鄉,曾經隱沒在竹子湖叢叢花海中,透過一群行動夢想家,這一切變得不一樣,尋根的願望已許下,復耕的力量已啟動,故事將持續下去。身處長春祠,仰望太魯閣、俯瞰立霧溪,日治時期的舊橋墩,仍屹立於滔滔河水中,行經嶄新的橋梁,百年且在一瞬間,蛻變即在兩岸中,東西橫斷的路繼續走,百年的經過不會抹滅。
了解需求、精確分析、轉換思考、引入新知、尋求最適方案,歷代山屋在這樣的過程中,彷彿進行了有機的演變。科技精進不代表人對山屋的期待可以無限膨,回到需求的本質、提供登山者最好的保障下,不忘對於環境永續的承諾―合理化的設計、降低碳排放量與生命週期成本、減少環境整體衝擊,新一代的山屋,登場。
- 原風景(第4頁)
-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蔓延著海的氣息(第5頁)
- 墾丁國家公園:滿州秋色(第7頁)
- 台江國家公園:台江漁人(第9頁)
- 特別報導:國家公園三十風華(第10頁)
- 立足三十‧放眼未來—專訪營建署丁育群署長(第13頁)
- 同歲慶生—細數墾丁三十載(第15頁)
- 專題報導:蛻(第26頁)
- 經緯縱橫 4x103裡的森林動態(第30頁)
- 穿古越今 山,都記得—再憶鹿野忠雄高山行跡(第40頁)
- 聖稜重生(第48頁)
- 金石之功(第53頁)
- 蓬萊仙境‧米原鄉(第54頁)
- 百年長春(第62頁)
- 境外之音 別有洞天―德國貝希特斯加登鹽礦(第70頁)
- 綠色腹地 三代共築生態新夢―成龍濕地(第78頁)
- 綠實踐 登山者的庇護所 —山屋的綠實踐(第86頁)
- 遊園行事曆(第96頁)
- 閱讀自然(第100頁)
- 國家公園三十年之回顧與前瞻─ 學術研討會現場側記(第101頁)
- 徵件(第102頁)
- 讀者回函(第B頁)
紙本書 NT$ 0
單本電子書
NT$
0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