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焦元溥用文字尋找藏身四處的音樂,讓古典一點也不黑白、不可怕。
音樂與人生,從來不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線。這位我們所熟知的音樂研究人,筆鋒力道是喜歡文字能力編輯的鍾愛。遇到樂壇盛事,文化版面負責人無不想起他的名字,更多次受邀撰寫專欄。這本書是從作者大學時代到今天的一次散文回顧,從深邃學術到人世時事,由廣博知識到嬉笑怒罵,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焦元溥;而我們也將透過焦元溥的視野,讓我們看到不一定熟悉,卻妙趣無窮的藝術世界。
今年,三十而立的焦元溥,第一本散文集出版是與兩位妹妹的創意結合,文字貫穿時事、生活、飲食和家庭,為大家呈現在書頁上喧嘩的音樂狂歡節——《樂來樂想》。
作者的音樂散文獲中國時報、今周刊、天下雜誌、幼獅文藝、表演藝術雜誌、聯合晚報、聯合報、MUZIK……等媒體高度肯定。
- 不一樣的音樂風景——推薦序 陳長文(第IX頁)
- 焦元溥訪問焦元溥——自序(第XII頁)
- 1(第1頁)
- 當聽眾的藝術(第2頁)
- 賦格,告別(第14頁)
- 兒歌考(第18頁)
- 作曲家密碼(第22頁)
- 淺談歌劇中的女性(第27頁)
- 永遠的Diva(第32頁)
- 鋼琴大賽的傳奇(第44頁)
- 裸體鋼琴教室(第51頁)
- 莫斯科、北京到平壤——美國與共產國家的音樂外交史(第57頁)
- 不彈鋼琴,也要知道「史坦威」(第66頁)
- 限制中求無限(第78頁)
- 2 跟著旋律走(第83頁)
- Tea for Two——紅襪、洋基、百老匯(第84頁)
- 法律人與音樂夢(第88頁)
- 浩劫遺音(第92頁)
- What's in a name?談音樂家姓名學(第96頁)
- 聯覺幻境(第101頁)
- 雨聲樂談(第107頁)
- 運動與音樂(第111頁)
- 來電傳音(第117頁)
- 時尚.美貌.音樂家(第120頁)
- 3 樂樂欲試好味道(第125頁)
- 美食.美樂.美樂地(第126頁)
- 巧克力狂想曲(第130頁)
- 關於蘑菇的音樂隨想(第134頁)
- 咖啡,吾人所仰望的喜悅(第138頁)
- 甜點旋律(第142頁)
- 4 古典大悶鍋(第145頁)
- 為與不為(第146頁)
- 下台的智慧(第149頁)
- 不要放棄對美的追求(第154頁)
- 誰愛莫札特?(第158頁)
- 白癡詠嘆調(第162頁)
- 出名的後遺症(第166頁)
- 探戈的歷史(第170頁)
- 古典也八卦(第174頁)
- 擇善固執,方能追求卓越(第179頁)
- 我的颱風天音樂(第186頁)
- 5 生、旦、淨、末、丑(第189頁)
- 李希特之謎(第190頁)
- 百年風華卡拉揚(第195頁)
- 一個顧爾德,兩個傳奇(第200頁)
- 烽火下的鮮花——鄧泰山印象(第204頁)
- 淡掃蛾眉朝至尊——齊柏絲坦的音樂傳奇(第207頁)
- 呂紹嘉的漢諾威故事(第211頁)
- 台灣之光太沈重——陳必先的歐洲苦旅(第216頁)
- Dem Andenken eines Engels——紀念一位天使:李聲淇(第221頁)
- 妳這樣彈,根本是零分!(第225頁)
- 音樂家的台灣印象(第230頁)
- 親愛的俄國猶太媽媽們……(第235頁)
- 焦氏雙姝奏鳴曲(第240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82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