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演員自我修養
  • 點閱:1440
    186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An actor prepares
  • 作者: 史旦尼斯拉夫斯基(Sergvich Stanislavski)著 , 鄭君里, 章泯合譯
  • 出版社:新銳文創出版 秀威資訊科技發行 貿騰發賣經銷
  • 出版年:2013
  • 集叢名:新美學:22 表演藝術系列
  • ISBN:9789865915681
  • 格式:PDF,JPG
  • 頁數:392
  • 附註:附錄: 1, 史旦尼斯拉夫斯基在莫斯科藝術劇場的演劇工作年表--2, 術語中英對照表--3, 譯後記

演員如何體現角色是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但史旦尼斯拉夫斯基記錄了自己的以及別人的工作經驗,勇敢地努力於「言傳」。
 
從這一段追尋表演奇蹟的歷程看來,那是一個在話劇初興但又環境艱苦的年代,一個醉心於戲劇藝術並熱情奉獻的青年,在史氏表演體系的啟蒙與滿足中,找到並堅定了他的表演方向及藝術追求。
 
「史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在這本書中是當做「體驗」的體系來闡明,它要求有效的、積極的與充滿情感與情緒的創作。要求演員不僅是被創造形象的一切行為與情感的表現與表示,應當實際地再現這些適當的情感、情緒與角色的精神動作。史旦尼斯拉夫斯基在本書中,依照各個要素,一步步地探索演員怎樣準備這種創作──「體驗」,怎樣在舞台上達到足以保證在表演過程中有真摯深刻「體驗」的創作能力。

作者簡介
 
康斯坦丁.史旦尼斯拉夫斯基□□□□□□ □□□□□ □□□□□□□□(1863-1938)
 
俄國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理論家。史旦尼斯拉夫斯基與丹欽科聯合執導的契訶夫名劇《海鷗》獲得轟動性成功,標誌著一個新的現實主義戲劇流派的誕生。史旦尼斯拉夫斯基創造了自己獨有的的演劇體系,深深影響了其後的一大批戲劇人。他的體系相當龐大,囊括了表演、導演、戲劇教學及方法等方方面面。

 
譯者簡介
 
鄭君里(1911-1969)
 
中國著名電影、戲劇導演,電影、戲劇理論家,著名電影演員。1928年考入南國藝術劇院戲劇科,1932年畢業後加入聯華影業公司任演員,演出了《大路》等20多部電影和話劇。1937年後轉嚮導演工作,抗戰期間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新聞部主任,赴青海湖拍攝了紀錄片《民族萬歲》。1946年,鄭君里任上海崑崙影業公司導演,執導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影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鄭君里留在上海工作,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烏鴉與麻雀》、《枯木逢春》、《林則徐》、《聶耳》等。
 
章泯(1906-1975)
 
中國電影、戲劇導演,教育家。1929年畢業於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1924年考入北平人藝戲劇校,後又入北平藝術學院戲劇系。1934年起,導演了《娜拉》、《欽差大臣》、《大雷雨》等話劇。相繼導演了《結親》、《靜靜的嘉陵江》、《冬去春來》等影片。戲劇理論譯著及著作主要有:《演員的自我修養》、《表演藝術論》、《導演藝術論》等。曾任中央電影局藝委會主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


  • 總序 跨世代的奇蹟追尋/徐亞湘(第7頁)
  • 導讀 再次認識史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朱宏章(第11頁)
  • 莫斯科國立文藝出版局序(第17頁)
  • 自序(第25頁)
  • 英譯者序(第31頁)
  • 第 一 章 初次檢驗(第33頁)
  • 第 二 章 演技的藝術觀(第45頁)
  • 第 三 章 動作(第69頁)
  • 第 四 章 想像(第93頁)
  • 第 五 章 注意底集中(第113頁)
  • 第 六 章 筋肉鬆弛(第137頁)
  • 第 七 章 單位與目的(第153頁)
  • 第 八 章 信念與真實感(第171頁)
  • 第 九 章 情緒記憶(第209頁)
  • 第 十 章 交流(第241頁)
  • 第十一章 適應(第275頁)
  • 第十二章 內在的動力(第297頁)
  • 第十三章 不斷的線(第307頁)
  • 第十四章 內心的創造狀態(第317頁)
  • 第十五章 最高目的(第329頁)
  • 第十六章 下意識的起點(第341頁)
  • 附錄(第375頁)
    • 史旦尼斯拉夫斯基在莫斯科藝術劇場的演劇工作年表(第375頁)
    • 術語中英對照表(第381頁)
    • 譯後記(第385頁)
紙本書 NT$ 470
單本電子書
NT$ 329

同分類熱門書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