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博士、劉若瑀、古秋妹、田美秋、張膺康、袁啟同、周由美、謝春德、潘燕九、林惠蘭、呂政宇、楊敏郎、陳正治、王灝、甘興德、梁姈嬌、林孝宗、王心怡、徐兆煜、劉文龍、吳炳忠、楊武東、陳樹根、方錫淋、焦雲龍、鄭光遠、聖輪法師……
本書訪問了以上二十七位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士,有的已經成名,辦過數次的展覽,有的已成為人師,已經在做傳承的工作,有的已經成為知名的表演團體,在藝文界是人盡皆知。他們的心路歷程,人們未必知曉。更多的是,隱藏在社會的底層,默默無聞,只為自己的興趣,從事創作的工作。
- 自序(第3頁)
- 第一章 以色列藝術家珂朶羅博士(第19頁)
- 一、殊勝的因緣(第19頁)
- 二、和平之書(第20頁)
- 三、由簡單來創作(第21頁)
- 四、通往神的道路(第22頁)
- 五、人不是世界的重心(第23頁)
- 六、打開自己(第24頁)
- 第二章 劉若瑀的優人神鼓傳奇(第27頁)
- 一、修行與藝術的結合(第27頁)
- 二、心中有願 (第28頁)
- 三、蛻變的過程(第31頁)
- 四、黃誌群的奇遇(第32頁)
- 五、一日三打(第33頁)
- 第三章 經典佛舞首創者古秋妹(第35頁)
- 一、動的藝術教育(第35頁)
- 二、向下扎根,向上萌芽(第36頁)
- 三、研發經典佛舞的因緣(第37頁)
- 四、什麼是經典佛舞 (第39頁)
- 五、傳舞亦傳法(第41頁)
- 六、遍地開花(第42頁)
- 第四章 田美秋的異數構成美學(第44頁)
- 一、感恩父親的成就 (第44頁)
- 二、啟蒙恩師的影響(第45頁)
- 三、繪畫旅程中的貴人(第47頁)
- 四、萬綠之紅與異數構成(第49頁)
- 五、瓶頸的突破(第51頁)
- 六、心中的尋夢園(第52頁)
- 第五章 把做陶當修行的張膺康(第54頁)
- 一、美的呼喚(第54頁)
- 二、迷上柴窯(第55頁)
- 三、大自然的力量(第56頁)
- 四、尊重的態度(第58頁)
- 第六章 袁啟同的思想雕塑(第60頁)
- 一、初露才華(第60頁)
- 二、選擇了雕塑(第61頁)
- 三、楊英風大師的啟示(第62頁)
- 四、聖輪法師的影響(第64頁)
- 五、思想雕塑(第65頁)
- 第七章 周由美進入繪畫的心靈世界(第66頁)
- 一、心靈的震撼(第66頁)
- 二、藝術生活化(第67頁)
- 三、以畫會友(第68頁)
- 四、繪畫改變了人生觀(第69頁)
- 五、親近自然 (第70頁)
- 第八章 攝影大師謝春德(第73頁)
- 一、生命中的任性(第73頁)
- 二、玩自己的遊戲(第75頁)
- 三、尋找生命的出口(第76頁)
- 四、攝影是一種創作方式(第78頁)
- 五、鏡頭下的人生(第79頁)
- 六、藝術的感動與心靈的提昇(第80頁)
- 第九章 傳承茶道藝術的潘燕九(第82頁)
- 一、茶道藝術(第82頁)
- 二、刀風墨雨茶煙之室(第83頁)
- 三、詩書畫印舊因緣(第85頁)
- 四、花酒茶石不了情(第90頁)
- 五、煙霞泉石任懶散(第91頁)
- 第十章 愛玩美求完美的林惠蘭(第93頁)
- 一、藝術就是在玩美(第93頁)
- 二、自然藝術的運用(第94頁)
- 三、常民藝術 (第96頁)
- 四、種子的啟示(第96頁)
- 五、心靈的導師(第97頁)
- 六、玩美完美(第99頁)
- 第十一章 藝術教育工作者呂政宇(第100頁)
- 一、生涯難以規劃(第100頁)
- 二、篆刻藝術(第102頁)
- 三、全方位的藝術創作(第104頁)
- 四、藝術創作帶來什麼(第106頁)
- 第十二章 用水泥作畫的楊敏郎(第109頁)
- 一、筆架山下一隱士(第109頁)
- 二、畫人像門庭若市 (第110頁)
- 三、畫中畫(第111頁)
- 四、用水泥作畫(第113頁)
- 五、英雄豪傑任我擺佈(第115頁)
- 六、山居樂趣多 (第116頁)
- 第十三章 傳承麗水畫派的陳正治 (第118頁)
- 一、就是愛畫畫(第118頁)
- 二、水墨意境 (第120頁)
- 三、妙趣渾然天成(第121頁)
- 四、創意無限(第122頁)
- 五、麗水畫派的精神(第126頁)
- 六、繪畫可以減壓(第128頁)
- 第十四章 能詩能書能畫的王灝(第130頁)
- 一、踏上藝文之路(第130頁)
- 二、藝術的本質 (第132頁)
- 三、且把詩筆換畫筆(第133頁)
- 四、在地的鄉土的(第134頁)
- 五、在地的活力(第135頁)
- 第十五章 將書法與器皿結合的甘興德(第136頁)
- 一、茶與書法(第136頁)
- 二、學書法的要訣(第138頁)
- 三、以刀代筆(第140頁)
- 四、美化生活(第142頁)
- 第十六章 繪畫改變了梁姈嬌(第144頁)
- 一、幾乎忘了自己(第144頁)
- 二、進入藝術的桃花源 (第147頁)
- 三、抗癌畫家(第150頁)
- 四、繪畫改變了她(第151頁)
- 第十七章 把藝術當修行的林孝宗(第154頁)
- 一、四十歲開始創作(第154頁)
- 二、被逼上創作之路(第155頁)
- 三、大師的啟示(第157頁)
- 四、工作傷害(第159頁)
- 五、心境的改變(第161頁)
- 六、蓄勢待發(第162頁)
- 第十八章 將圖形文字藝術化的王心怡(第164頁)
- 一、苦學出身(第164頁)
- 二、藝術的潛能(第166頁)
- 三、圖形文字藝術(第167頁)
- 四、找到生命的感動(第168頁)
- 五、感恩回饋(第169頁)
- 第十九章 迷戀柴燒的徐兆煜(第170頁)
- 一、泥巴是童年的玩具(第170頁)
- 二、設計,雕塑,陶藝(第172頁)
- 三、用泥土創作(第174頁)
- 四、最愛捏碗(第175頁)
- 五、迷人的柴燒(第176頁)
- 六、作品的特色 (第178頁)
- 第二十章 賦予石頭生命的劉文龍(第179頁)
- 一、從小愛畫畫(第179頁)
- 二、參訪心得(第181頁)
- 三、創作理想(第183頁)
- 四、石雕創作(第185頁)
- 第二十一章 在木頭中尋找生命的吳炳忠(第188頁)
- 一、木頭的魅力(第188頁)
- 二、從木頭中尋找靈感(第189頁)
- 三、在枯木中發現生命(第190頁)
- 四、作品的生命力(第191頁)
- 第二十二章 生活藝術工作者楊武東(第194頁)
- 一、音樂愛好者(第194頁)
- 二、茶之藝術(第195頁)
- 三、一切都是為了茶(第196頁)
- 四、陶藝創作(第197頁)
- 五、竹雕創作(第198頁)
- 六、生活藝術 (第199頁)
- 第二十三章 從事寺廟彩繪的陳樹根(第200頁)
- 一、從小愛塗鴉(第200頁)
- 二、寺廟彩繪(第201頁)
- 三、彩繪的內容(第202頁)
- 四、藝術無限(第204頁)
- 第二十四章 鄉土藝術工作者方錫淋(第207頁)
- 一、鄉土是藝術的源頭(第207頁)
- 二、無師自通創作藝術(第208頁)
- 三、自製樂器,創作歌曲(第210頁)
- 四、城市有錢,山中有寶(第212頁)
- 五、木雕創作(第213頁)
- 第二十五章 玩桌椅藝術的焦雲龍(第215頁)
- 一、築木而居(第215頁)
- 二、搜救經驗(第216頁)
- 三、豐富的休閒生活(第218頁)
- 四、回歸自然(第219頁)
- 五、玩桌椅藝術(第219頁)
- 六、山中無煩惱(第221頁)
- 七、生活理念(第221頁)
- 第二十六章 浪漫的陶人鄭光遠 (第223頁)
- 一、美的引誘(第223頁)
- 二、上天給的際遇(第224頁)
- 三、浪漫的陶人(第226頁)
- 四、生命的感動(第227頁)
- 第二十七章 聖輪法師的心靈藝術(第229頁)
- 一、自性的流露(第229頁)
- 二、生活藝術大師 (第230頁)
- 三、心靈藝術(第232頁)
- 四、禪的藝術觀 (第233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9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