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1-21
內容簡介
本書榮獲2011年曾虛白先生新聞學術著作獎評審實錄。
本書以布迪厄場域概念與資本類型交換為主要理論進路,掌握台灣新聞記者從戒嚴時期到解嚴後的專業行動軌跡。從承繼「文人辦報」民初報業歷史資產,到政治威權下的「侍從報業」格局,以迄於報禁解除後的商業資本競逐,作者透過豐富的理論資源與多樣的實地訪談,從報紙作為文化財貨的資本雙重性,來探討報業的競爭策略與生存適應之道,並引入世代概念,說明不同世代的新聞工
作者必須面對不同社會權力空間,也發展出不同因應策略,從觀念與視角上拉開了台灣新聞史研究的廣闊面向,並提出許多值得後續發展的重要線索與研究方向。
- 成為可能的方法/張維安(第V頁)
- 記者志業的政治認知/馮建三(第VII頁)
- 自序/黃順星(第XV頁)
- 第一章 緒論(第1頁)
- 第二章 記者的回歸(第15頁)
- 一、台灣新聞場域的變遷(第15頁)
- 二、世代與場域變遷(第29頁)
- 三、台灣政治新聞記者的世代(第40頁)
- 第三章 知識份子的圖像(第49頁)
- 一、誰是知識份子(第52頁)
- 二、自由飄移的知識份子(第58頁)
- 三、與階級相繫的知識份子(第64頁)
- 四、獨立自存的知識份子(第74頁)
- 五、知識份子到文化仲介(第82頁)
- 六、小結:轉向知識勞動(第89頁)
- 第四章 專業化的文人(第93頁)
- 一、知識份子到專業者(第94頁)
- 二、新聞的專業論述(第100頁)
- 三、士人傳統的過渡(第111頁)
- 四、小結:隱匿的傳統(第120頁)
- 第五章 台灣新聞場域的變遷(第123頁)
- 一、傳承與斷裂(第124頁)
- 二、侍從報業體系(第133頁)
- 三、侍從的爭寵(第140頁)
- 四、衣食足、知榮辱(第146頁)
- 五、正統與異端(第156頁)
- 六、場域的再生產(第163頁)
- 第六章 新聞作為志業(第175頁)
- 一、文化流氓(第177頁)
- 二、書生報國(第183頁)
- 三、記者的樣版(第192頁)
- 四、扒糞到介入(第202頁)
- 第七章 新聞作為職業(第211頁)
- 一、集體狂飆(第211頁)
- 二、做個大記者(第217頁)
- 三、媒介邏輯(第224頁)
- 四、工作而已(第230頁)
- 第八章 結論(第237頁)
- 附錄(第255頁)
- 參考書目(第265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1-21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1-2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