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人類世的億萬塵埃:輕如鴻毛的沙塵,如何掀動地球尺度的巨變?
  • 點閱:115
    4人已收藏
  • 作者: 潔伊.歐文斯 著 , 方慧詩,饒益品 譯
  • 出版社:衛城出版
  • 出版年:2025
  • ISBN:9786267645406
  • EISBN:9786267645383 EPUB; 9786267645390 PDF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295091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從太空塵埃到床底下的灰塵,從輻射落塵到塑膠微粒,
一場看不見的環境危機,正在滲透你我的每一口呼吸。
宛如《星際效應》般令人驚豔的報導文學

一粒沙塵背後,隱含那些地質、生態、歷史、氣候、文化的更替?

一部精采絕倫的人文地理著作,
結合地理學X環境史X旅行田野 X政治批判
帶領我們以塵觀天,洞察這個星球的生機與傷口……
塵埃無處不在。
從書桌牆角堆積的灰塵皮屑、每天出門呼吸的PM2.5懸浮微粒,到生命消逝後化為的塵土——塵埃輕如鴻毛,卻能跨越時間與地理疆界,記錄萬物的生與滅、文明與自然的消長。
塵埃也無比沉重。
隨著現代工業發展,人類燃燒能源與開墾土地,造成環境污染、土地荒漠化與水資源枯竭,塵埃不再只是自然循環一部分,而是化身為飛揚的沙塵暴、有毒的落塵與乾涸的惡土。現今地球每年有超過 200 億噸礦塵飛舞,空氣污染更成為全球第五大死因,每年奪走逾 420 萬條性命。這些文明的殘留物,劇烈改變地球生態景觀,也提醒我們尋找丈量世界的全新尺度。
本書從微物視角,重新探勘人類世的環境歷史。作者歐文斯結合旅行書寫、地理知識與政治批判,穿越內華達沙漠、中亞鹹海、格陵蘭冰原與煙霧中的倫敦,帶我們細察每一粒灰塵中潛藏的地質、氣候、生物與殖民記憶。這些空氣中漂浮的粒子,不只是污染指標,更是環境破壞與歷史不義的殘留,見證了人類如何失去與土地的連結。
本書寫下人類世的億萬塵埃,為這個星球帶來的無數傷口;也透過重構對土地與生命的感知,思索如何療癒受傷地景。塵埃的故事,是文明駕馭自然失敗的故事,也是從廢墟從尋求光亮,從氣候遽變與環境災難中,看到社群、動力、抵抗與變革的故事。


作者簡介

潔伊.歐文斯(Jay Owens)

作家、數位媒體總監。研究領域包含生態環境系統、科技與媒體文化,關注現代進步與未來願景等宏大敘事,如何與當代複雜混亂的現實產生拉鋸。撰寫有關科技、空間與未來學等文章,散見於《衛報》與《新人文主義者》(New Humanist)等媒體平臺。歐文斯目前居住於倫敦,擔任《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讀者經營主管。

譯者簡介

方慧詩

博物館策展研究人員,策有《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的餐桌》特展;同時為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位學程博士候選人,曾任國際博物館協會自然史博物館與典藏委員會(ICOM NATHIST)秘書、去殖民化工作小組成員。與饒益品合譯有《我的野蠻室友》(獲得第十一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翻譯類金籤獎)、《舌尖上的演化》。

饒益品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曾於東華大學森林生態學實驗室擔任研究助理,於法國圖魯茲第三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後,目前於英國劍橋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繼續鑽研森林動態。與方慧詩合譯有《我的野蠻室友》(獲得第十一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翻譯類金籤獎)、《舌尖上的演化》。


  • 封面
  • 推薦序:每下愈況/洪廣冀
  • 導論
  • 第一章 置身於地獄:煙霧、煤灰與現代倫敦的誕生
  • 第二章 讓那片土地乾涸
  • 第三章 終歸塵土
  • 第四章 清潔與控制
  • 第五章 海的遺跡
  • 第六章 落塵
  • 第七章 冰封的歷史
  • 第八章 灰塵是大地代謝之道
  • 第九章 流水之地
  • 尾聲
  • 謝詞
  • 版權
紙本書 NT$ 580
單本電子書
NT$ 406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