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訊 [第475期]:劇透 臺灣當代原創舞臺劇本的生成與發展
-
點閱:2
5人已收藏
- 作者: 文訊雜誌社編著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年:2025.05
- 格式:PDF,JPG
- 頁數:188
- 附註: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6
本期內容簡介
臺灣小劇場運動八○年代至今四十餘年,現代劇場發展雖然年輕但樣態豐富多元,然而臺灣的劇本發展,相較於其他藝術領域,似乎居於某種「遲到」的狀態。這四十年間,因著劇場前輩們的作品演出發表、各家戲劇學系慢慢培育的成果、各類官方民間文學獎增加舞臺劇本獎項,漸漸地,臺灣原創舞臺劇劇本的各種樣態與可能性逐漸展露。本期專題將劇透「臺灣當代原創舞臺劇本的生成與發展」,內文概括:臺灣舞臺劇本發展脈絡、劇本寫作教育或創作指引、當代舞臺劇本書寫主題及形式上的實驗與突破、從紙上到場上文學獎的耕作與收成、兩代劇作家漫談創作、當代表演空間下的報告劇和講述表演、簡介「泛華青年劇本競賽」與「序場」劇本交流平臺。
- 編輯室報告(第1頁)
- 自由談(第10頁)
- 〈影響我文學生命的關鍵人物〉流浪者之歌與情人―赫塞與莒哈絲(第10頁)
- 〈怪奇日常〉三小(第12頁)
- 〈我見物哀〉烏鬼井(第15頁)
- 特稿 在影像與樂音之間,有愛滋長―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側記(第18頁)
- 本期專題 劇透:臺灣當代原創舞臺劇本的生成與發展(第28頁)
- 當代劇本的英雄旅程(第30頁)
- 從「文學性」到「劇場性」的劇本生成漸變(第32頁)
- 在對不起自己,之後―初論後八○的臺灣劇本創作與藝術政治(第35頁)
- 尋找金剛杵(第38頁)
- 當代臺灣劇本創作教育的實踐與思考(第41頁)
- 文人相親―兩代劇作家的真情交流(第44頁)
- 我想講個屬於你的故事―書寫臺灣當代社會的劇本創作與田野調查(第48頁)
- 歷史皆是history,herstory隱而不顯(第51頁)
- 臺語劇場劇本創作―一個編劇的自覺進度(第54頁)
- 從紙上到場上的(個人)民間故事(第56頁)
- 文學性或者演出性―如何把文學獎作品帶到離觀眾更近的地方?(第58頁)
- 臺灣小劇場運動中的報告劇與行為藝術(第60頁)
- 沉浸式抽離(第63頁)
- 聖殿外的焦慮與不滿足―「邁向全球的臺灣劇本創作」座談側記(第66頁)
- 人物春秋(第70頁)
- 〈資深作家〉成為魚,成為完整的人―專訪廖鴻基(第70頁)
- 〈懷念作家〉(第78頁)
- 臺北文學季.國際華文作家特輯 煉獄或者盛宴:作家孤獨的第三隻眼睛―鍾文音與張翎越洋筆談(第89頁)
- 談文論藝 〈俯仰皆宇宙〉分類使你感到快樂嗎(第93頁)
- 我們的文學夢 一場沒有終點的旅程―陳慧的文學夢(第99頁)
- 書的世界(第107頁)
- 歷史的悲涼與生命的省思―讀張英珉《猩猩輝夫》(第107頁)
- 佯愚.聖愚.大智若愚―讀孫得欽《想死的愚人》(第110頁)
- 坐擁書城、有容無私的史料家―讀《秦賢次先生訪談錄》(第114頁)
- 原子小金剛的陰暗面仍然溫柔―讀陳夏民《迷信的無神論者》(第117頁)
- 在喧囂時代,傾聽詩的聲音―穿越《2024臺灣詩選》的心靈地圖(第120頁)
- 臺灣,值得更美好―《愛.樹.無可取代》編後記(第124頁)
- 拾碎、拾歲―《田野正在忙》作者後記(第127頁)
- 土地的療癒―《田野正在忙》書序(第128頁)
- 大陸有關華文文學研究動態(第130頁)
- 草原副刊 遇見拿破崙(第134頁)
- 銀光副刊(第141頁)
- 〈逍遙遊〉法庭上的兒子(第141頁)
- 〈記憶行腳〉(第144頁)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