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春月刊 [第506期]:綻放女力 活出健康
-
點閱:29
10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Evergreen
- 作者: 臺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出版社:臺視文化
- 出版年:2025.05
- 格式:PDF,JPG
- 頁數:148
- 附註:民96年3月起改名為 : 常春樂活, 期數繼續, 第293期(民96年8月)起恢復本刊名
本期內容簡介
【專題報導】綻放女力 活出健康
現代女性在家庭、職場與社會中扮演多重角色,但無論身處哪個階段,健康始終是女性綻放自信與力量的基礎;健康不是身體無病無痛,還有心理平衡與自我實現。健康管理應從日常做起,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都是維持身心活力的關鍵;而定期健檢能幫助預防疾病,特別是乳癌、子宮頸癌及骨鬆等女性高風險疾病,此外,學會紓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從容地面對生活挑戰,展現女性獨特的力量與光彩。
【Part1】現代女性面臨多重挑戰
無論在家庭內部或社會文化上,女性仍被視為家務管理者與主要照顧者,這樣的角色設定,不僅未隨時代變遷而改變,反而與工作角色重疊後,形成雙重負擔。
【Part2】家庭與職場 壓力兩頭燒
「媽媽不是只有一種樣貌。」這是現代女性愈來愈重視的觀念,尤其在網路世代成長的女性,更清楚自己不必符合某種傳統意義上的「好媽媽」形象,而是可以成為一個既能照顧自己,也能兼顧家庭與伴侶需求的「新好媽媽」。
【Part3】應對女性獨有健康問題
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和骨質疏鬆等疾病,可以算是女性專屬的疾病,針對這三個疾病,做好定期健康檢查、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及紓壓非常重要;對於這些健康問題,及早發現並採取預防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態,女性朋友才能在各個領域中綻放光彩。
【Part4】生育大權自己掌握
人工授精成功率約為10到15%,會受到女性年齡、精卵品質,以及子宮內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由於人工授精屬於較自然的受孕方式,因此風險相對較低。不過,若在進行多次人工授精後仍未成功,則可能需要考慮更進一步的生殖技術。
【Part5】世代媽媽育兒戰
現代社會多為小家庭,但爺爺奶奶的影響力依然存在,媳婦常覺得長輩過於寵溺孫子,照顧方式偏傳統,可能影響健康或安全,讓人擔憂。特別是在過年、節慶團聚時,長輩的一句話可能成為引爆情緒的導火線。
【名醫系列】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黃瑞仁 生死之間的醫療哲學
在國內心臟內科界,黃瑞仁院長素以精湛的心導管技術與豐富的急救經驗聞名,數十年來挽救無數瀕臨絕境的生命,被譽為「與死神拔河的急救專家」。他不僅在臨床技術上享有盛譽,更以醫療溝通與人文關懷,深受病患及醫界同儕的尊敬。
【特別報導】聽力好,大腦老得慢
根據國外的研究表示,聽力退化的長者,因為無法正確判讀別人所說的話,容易對他人話語產生誤解,甚至是雞同鴨講,時間久了,會變得比較封閉,不想與人交談,拒絕社交活動;因為減少了與人互動的機會,會讓大腦的認知功能退步,因此維持良好的聽力,才能延緩大腦的退化。
【Part1】重聽,失智風險倍增
使用聽覺輔具可以降低19%認知功能下降風險,而有聽力損失的失智症患者戴上助聽器之後,短期內可以增加3%的認知功能分數,有效降低憂鬱症狀。
【Part2】搶救聽力的好習慣
近年來,聽力醫學專家、耳鼻喉科團隊及相關機構積極推動聽力與失智預防的公衛工作,並呼籲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透過定期的聽力檢查、早期發現與矯正,以及提高助聽輔具的可近性等策略,能有效在聽損初期就介入治療,延緩惡化,同時降低失智的風險。
無論在家庭內部或社會文化上,女性仍被視為家務管理者與主要照顧者,這樣的角色設定,不僅未隨時代變遷而改變,反而與工作角色重疊後,形成雙重負擔。
【Part2】家庭與職場 壓力兩頭燒
「媽媽不是只有一種樣貌。」這是現代女性愈來愈重視的觀念,尤其在網路世代成長的女性,更清楚自己不必符合某種傳統意義上的「好媽媽」形象,而是可以成為一個既能照顧自己,也能兼顧家庭與伴侶需求的「新好媽媽」。
【Part3】應對女性獨有健康問題
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和骨質疏鬆等疾病,可以算是女性專屬的疾病,針對這三個疾病,做好定期健康檢查、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及紓壓非常重要;對於這些健康問題,及早發現並採取預防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態,女性朋友才能在各個領域中綻放光彩。
【Part4】生育大權自己掌握
人工授精成功率約為10到15%,會受到女性年齡、精卵品質,以及子宮內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由於人工授精屬於較自然的受孕方式,因此風險相對較低。不過,若在進行多次人工授精後仍未成功,則可能需要考慮更進一步的生殖技術。
【Part5】世代媽媽育兒戰
現代社會多為小家庭,但爺爺奶奶的影響力依然存在,媳婦常覺得長輩過於寵溺孫子,照顧方式偏傳統,可能影響健康或安全,讓人擔憂。特別是在過年、節慶團聚時,長輩的一句話可能成為引爆情緒的導火線。
【名醫系列】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黃瑞仁 生死之間的醫療哲學
在國內心臟內科界,黃瑞仁院長素以精湛的心導管技術與豐富的急救經驗聞名,數十年來挽救無數瀕臨絕境的生命,被譽為「與死神拔河的急救專家」。他不僅在臨床技術上享有盛譽,更以醫療溝通與人文關懷,深受病患及醫界同儕的尊敬。
【特別報導】聽力好,大腦老得慢
根據國外的研究表示,聽力退化的長者,因為無法正確判讀別人所說的話,容易對他人話語產生誤解,甚至是雞同鴨講,時間久了,會變得比較封閉,不想與人交談,拒絕社交活動;因為減少了與人互動的機會,會讓大腦的認知功能退步,因此維持良好的聽力,才能延緩大腦的退化。
【Part1】重聽,失智風險倍增
使用聽覺輔具可以降低19%認知功能下降風險,而有聽力損失的失智症患者戴上助聽器之後,短期內可以增加3%的認知功能分數,有效降低憂鬱症狀。
【Part2】搶救聽力的好習慣
近年來,聽力醫學專家、耳鼻喉科團隊及相關機構積極推動聽力與失智預防的公衛工作,並呼籲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透過定期的聽力檢查、早期發現與矯正,以及提高助聽輔具的可近性等策略,能有效在聽損初期就介入治療,延緩惡化,同時降低失智的風險。
- 編輯筆記 從守護自己開始(第4頁)
- 健康新訊(第12頁)
- 輪班、熬夜族「這時間」吃飯,不傷心(第12頁)
- 顛覆觀念!未婚、失婚比已婚者,更不容易失智!(第13頁)
- 日本研究:長者持續騎自行車,可降失能與死亡風險(第14頁)
- 吃對更好睡!高蛋白、高纖維飲食,可改善睡眠品質(第15頁)
- 專題報導 綻放女力 活出健康(第16頁)
- 現代女性面臨多重挑戰(第18頁)
- 家庭與職場壓力兩頭燒(第24頁)
- 應對女性獨有健康問題(第32頁)
- 生育大權自己掌握(第40頁)
- 世代媽媽育兒戰(第48頁)
- 醫療保健(第54頁)
- 防疫新戰線!腸病毒A71型捲土重來,疫苗成關鍵保護網(第54頁)
- 醫揭骨刺生成原因,如何避免疼痛?(第56頁)
- 腹腔鏡膽囊手術,不用再開腸剖肚(第62頁)
- 長輩突然不愛笑?恐是帕金森氏症前兆(第70頁)
- 教授專欄 腸道菌群平衡,身體健康 研究:常喝咖啡,腸道好菌增(第78頁)
- 名醫系列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 生死之間的醫療哲學(第92頁)
- 特別報導 聽力好,大腦老得慢(第98頁)
- 重聽,失智風險倍增(第99頁)
- 搶救聽力的好習慣(第103頁)
- 健康生活(第108頁)
- 減肥別再怕碳水!五穀才是天然能量王(第108頁)
- 老花眼能夠逆轉嗎?(第114頁)
- 鼻竇炎中西醫整合治療對策(第120頁)
- 應對關稅與股災衝擊,3招守住身心健康(第124頁)
- 好食主義 抗空污潤肺食譜(第130頁)
- 保健書摘 血友病友的守護者(第138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