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主動參與政治,是他們把政治帶給我。」
新加坡獨立、兩岸關係、國際局勢、星光計畫……
從資深記者的視角,看新加坡政壇巨人的執政生涯
──風雨六十年,李光耀的光輝歲月!
▎你所不知道的李光耀
本書由資深新聞記者所撰寫,詳實記錄了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從政生涯的起伏與成就。這本書分為兩大部分,涵蓋李光耀從英國學成歸來到建國後的種種歷程,以及他與兩岸三地之間的政治關係。書中以新聞記者的獨特視角,提供了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和背後故事。
▎李光耀的政治崛起
書中前幾章講述了李光耀如何進入政壇,並一步步奠定其在新加坡政壇的地位。從早期在「昭南日本學園」的教育經歷,到與政治貴人蔡昭田和柯里頓的關係,李光耀在多次政治爭鬥中展現了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建立人民行動黨後,他成功穩固了自己的政治基地,並在新加坡政壇上首次嶄露頭角。這部分內容展示了李光耀如何在風雨飄搖的政治環境中,堅持自己的理念和目標,為新加坡的未來奠定基礎。
▎政治動盪與獨立建國
隨著人民行動黨的逐漸崛起,李光耀面臨了多次政治動盪和危機。書中詳細描述了動亂歲月中的各種事件,包括學生暴動、報館被控以及福利巴士暴動等。這些事件不僅考驗了李光耀的領導能力,也展示了他如何在困難中運籌帷幄,最終推動新加坡獨立建國的歷程。從新馬合併到最終分家,李光耀的政治智慧和決斷力在這一階段得到了充分體現,使新加坡走上了獨立自主的道路。
▎媒體風雲與國際關係
書中還探討了李光耀與媒體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他在國際舞台上的種種行動。從《南洋商報》事件到多次與國際媒體的交鋒,李光耀展現了其對媒體的敏銳洞察力和控制能力。此外,書中亦涵蓋了李光耀在國防建設和外交上的諸多努力,包括與臺灣的「星光計畫」及與鄧小平的來往等,這些內容展示了他在國際關係上的靈活應對和長遠眼光,為新加坡在全球樹立了穩固的地位。
▎海峽兩岸情與歷史見證
本書的第二部分專注於李光耀與兩岸三地之間的政治情感與互動,從與蔣介石的互動到與李登輝的衝突,從蔣經國去世到鄧小平訪新,作者以親身經歷和第一手資料,生動再現了這些歷史時刻。這部分內容不僅揭示了李光耀在處理兩岸關係中的智慧與策略,也展現了他在面對歷史風雲變幻時的堅定信念和不懈努力。透過這些真實的歷史記錄,讀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李光耀這位政治巨人的全貌以及他對新加坡的深遠影響。
本書特色
本書以資深新聞記者的獨特視角,詳實記錄了李光耀從政六十年的風雨歷程。不僅涵蓋新加坡的動盪歲月與獨立建國的過程,還探討了他與媒體及國際關係的複雜互動。後半部則專注於李光耀與兩岸三地的政治情感與互動,解析其執政策略。以真實歷史事件和第一手資料生動再現了這位政治巨人的風貌,向讀者提供了十分珍貴的歷史見證。
- 前言
- 第一章 政治之路
- 日本把李光耀帶上政治之路
- 進入「昭南日本學園」
- 沒有永久的敵人
- 培育中堅官僚的「興亞訓練所」
- 「現學現教」的日文老師
- 因「朕」與「陳」同音而吃耳光
- 我13歲防空壕裡寫空襲日記
- 105架美機來空襲
- 「Nippon Go, American Come」
- 第二章 貴人蔡昭田和柯里頓
- 李進坤和蔡昭田的關係
- 答應資助李光耀兄弟留學
- 政府拘留蔡和安
- 李光耀的另一貴人柯里頓
- 建議勿逮捕李光耀
- 「哈利,會是你的總理」
- 第三章 建立政治基地
- 離參政路不遠
- 建立政治基地
- 第一次採訪李光耀
- 陳平:我們助李光耀組黨
- 成立人民行動黨
- 第四章 行動黨初試啼聲
- 照耀左翼陣營
- 李光耀穩坐「釣魚臺」
- 馬紹爾、陳才清冤家碰頭
- 一段小插曲
- 李光耀:進步黨是走狗、民主黨剝削人民
- 蒂凡那落選,李光耀登報鳴謝
- 李光耀放下心中大石
- 議會只能用英語發言
- 第五章 動盪歲月
- 奇特的現象
- 動亂日子出政權
- 頒布國民服役法令,學生暴動
- 六家報館被控
- 李光前掉淚勸誡罷課學生
- 福利巴士暴動
- 要李光耀和林清祥表態
- 法律管不到的校園
- 學生李大林被槍殺
- 美國合眾社記者被打死
- 暴民喊「紅毛,打」,追打西曼士
- 再度引發大暴動
- 局勢惡化英軍緊急增援
- 李光前、莊丕唐、歐星高
- 第六章 利用國民黨做假議題
- 調查周瑞麒銀行存款案
- 李光耀與惹耶勒南首次交鋒
- 懷疑國民黨是幕後捐款人
- 李光耀兩次問到莫理光
- 轟動的消息無下文
- 周瑞麒案另一版本
- 給國民黨背黑鍋
- 國民黨也在馬來亞背過黑鍋
- 第七章 決定國家往後的歷史進程
- 憲制談判成功歸來
- 馬紹爾、李光耀唇槍舌劍
- 莫理光的追問難倒馬紹爾
- 馬李性格和「瑜亮情結」
- 「李:I know you. 蕭:I know you also.」 絕句
- 行動黨修改黨章
- 威脅李光耀地位的王永元
- 時代的悲劇人物
- 中情局滲透失敗,美向李光耀道歉
- 中李光耀的圈套
- 過程如007影片般刺激
- 第八章 獨立建國與親情
- 新馬合併的構想
- 浴室高歌促成新馬合併
- 參加大馬選舉慘敗
- 暴雨欲來只等流亡分家
- 新馬分家這一天
- 李光耀背後的兩個女人—母與妻
- 李光耀對母與妻的懷念與追悼
- 幫助丈夫「把脈政情」
- 機要祕書的煩惱
- 第九章 李光耀與媒體
- 在「愛與恨」間
- 所有報紙都會是我們的!
- 為民族和諧祈福十天
- 就任總理後第一個生日宴
- 相隔37年的兩次演講
- 第十章 報紙風雲與黑色行動
- 《南洋商報》事件
- 聘用仝道章和李星可
- 描繪的「二毛子」
- 英文《東方日報》事件, 中共建立間諜網功敗垂成
- 掩飾「顧問」入境
- 英文《新加坡先驅報》事件
- 第十一章 人物
- 黃金輝:從記者到總統
- 憶拉惹勒南外交部長
- 一個殖民地官員的典範,湯遜 —我念其人
- 李星可:罵李光耀的報人
- 高深莫測的王旭之
- 捲入政治風暴 被李光耀關禁17年的賽·扎哈利
- 李炯才—沒有再上一層樓
- 蔣孝武來新
- 【附】我與革命實踐研究院
- 第十二章 突破建設國防困境
- 獨立之初李光耀不回家住
- 建設國防用盡苦心
- 想到臺灣願幫忙
- 尹景祥赴臺接洽
- 六十年前電臺讀稿諷臺灣
- 尹娶林麗為妻
- 吳慶瑞對日本大使說
- 邀杉田前來視察國防
- 贊顯龍是「出將入相」之才
- 第十三章 金門是新加坡國防的一面鏡子?
- 吳慶瑞李光耀訪問金門
- 名將剪影
- 間諜故事開始
- 黃德美的傳奇情節
- 金門人南來謀生「三部曲」
- 金門人很富有
- 附:採訪金門炮戰60年回憶
- 第十四章 星光計畫:建立空軍「種子部隊」
- 建立空軍計劃人—陳鍾琇中將
- 臺灣空軍「舉世無雙」年代
- 建立空軍「種子部隊」
- 首任空軍司令劉景泉少將
- 來新十五年的傅教官
- 教官張建碩回憶往事
- 新臺二代空軍姻緣佳話
- 海軍司令邱永安
- 臺灣海軍一夜間成長
- 介紹邱永安給吳慶瑞
- 永遠的海軍上校
- 何謂「星光計畫」
- 第十五章 猶抱琵琶半遮面
- 初時訪臺「二低三不」
- 李光耀首次「正式」訪臺
- 俞國華報聘訪問
- 李光耀「獻策」?
- 李光耀未見到王永慶
- 險把「馮京當馬涼」
- 鄭威廉為駐臺代表
- 邵逸夫沒去成中國大陸
- 記憶中的二三事
- 以為你捲鋪蓋回臺灣了
- 第十六章 李光耀與李登輝鬧翻
- 李光耀接見許信良談「三不」
- 鴻禧山莊最後的一席話
- 二李言語爭執
- 李光耀30年來白忙一場
- 李登輝過境樟宜機場
- 李不見李,視同陌路
- 化解二李心結落空
- 我和李光耀,誰比較獨裁?
- 利用李光耀聲望競選
- 李登輝情緒化發言
- 傅超賢看到的李登輝
- 二龍相會
- 來自臺灣的總統
- 令李登輝尷尬
- 二李翻臉與中國因素
- 「汪辜會談」,二李邀功?
- 「汪辜會談」場外
- 第十七章 風雲寶島阿扁上臺
- 聽其言、觀其行
- 李光耀處處旋風
- 聽不進話的領導人
- 阿扁賭氣而「迷航」
- 峇淡島紅地毯迎阿扁
- 「過境」害死卡達菲
- 第十八章 李以「成敗」看蔣介石
- 蔣、李同一生肖
- 蔣介石照常接見外賓
- 頌毛澤東譏國民黨完了
- 中國政局衝擊青年峇峇
- 李光耀「成敗論英雄」
- 在聯合國支持中國
- 蔣介石關心新加坡近況
- 李光耀問倒日本特使
- 禁止放映田中訪中紀錄片
- 蔣介石去世
- 各國領袖紛致電哀悼
- 蔣夫人不高興李光耀的一句話
- 到慈湖瞻仰蔣介石遺容
- 蔣介石與中正中學
- 第十九章 蔣經國去世
- 李光耀潸然淚下
- 李:我看到的蔣經國
- 《圖片人生》中遺漏的照片
- 失去「靶心」
- 第二十章 李光耀初次兩岸行
- (一) 臺灣行
- (二)中國大陸行
- 第二十一章 鄧小平第一次訪新加坡
- 鄧小平臨時稍改講稿
- 第二十二章 結語:李光耀的兩岸情
- 國家利益至上
- 永遠走在兩岸之前
- 後語
- 後記 五兄弟名字是「新加坡國戰」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550
單本電子書
NT$
385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