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晚上天會黑?是因為宇宙在高速膨脹。
太陽從東邊昇起、西邊落下,是錯誤的觀察。
我們的觀察與見解,常常會錯誤得不可思議,原因是有太多的框架束縛著我們。
打破自我中心、偏見思維、科學迷思及狹隘意識框架,解開束縛,才有機會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
融合科技與傳統文化,
打破框架、打開心靈,重新審視宇宙人生
本書像一篇宇宙人生論文,打破框架觀察,看清問題本身;先提出認識問題的理論模型,再來實驗、判斷、證實理論模式是否正確,然後再將「故事」說明清楚,加強對問題的認知。
書中,作者運用近代物理及科技原理來解讀儒道釋經典,並舉出相通之道理。諸如《大學》與物聯網系統有一對一對應;《老子》開宗明義全在講量子力學;《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和量子力學的「粒子波動雙性說」不謀而合,基本上在講「量子力學及量子心理學」;《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所住」此一觀察準則,在物理學上就是大幅度地改變時、空的觀察位置及其參考點,也就是要「跳出問題本身」來觀察。
佛家《起世經》所說天界,很可能就是宇宙中暗能量、排斥力場之主體。此外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與老莊思想、維摩詰經「不二法門」理論與實驗表演的關連,在在體現出,當科技遇上人文,多元且迷人的真知奧妙,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 序文
- 第1章 我們的宇宙觀
- 1-1 我們生活的「世界」長得什麼樣子?
- 1-2 空間和時間並非固定不變
- 1-3 為什麼晚上天會黑?──宇宙大爆炸理論
- 1-4 玄妙的宇宙──重子物質、暗物質、暗能量
- 1-5 《華嚴經》的宇宙觀──遍觀察一切世界海
- 1-6 全像術/全息圖,神奇的一點──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 第2章 打破自我中心的觀察框架
- 2-1 觀察學習不知的事物── 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物
- 2-2 太陽從東方昇起西方落下?──錯誤觀察的結果
- 2-3 《金剛經》闡明「科學觀察準則」
- 2-4 如何才是正確的觀察?──「五眼」之物理意義及次第
- 第3章 明白人生道理
- 3-1 讀書究竟為了什麼?──為了明理
- 3-2 吾道一以貫之
- 3-3 「福德」可數盡,「功德」數不盡
- 3-4 禍福何以糾纏不休?
- 3-5 寵辱不驚的老子和呂蒙正
- 第4章 打破偏見的思維框架
- 4-1 什麼是愛?愛也是數學函數
- 4-2 什麼是「慧」?慧的實質意義
- 4-3 什麼是「誠」?為什麼誠這麼重要?
- 4-4 當卡內基遇見布袋和尚
- 4-5 莊子看算命之科學觀
- 4-6 從《孫子兵法》到《心經》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 4-7 與張忠謀博士空中談佛法
- 第5章 半導體科技業物換星移,幾度夕陽紅
- 5-1 半導體產業模式轉移
- 5-2 美式創新及環境
- 5-3 半導體整體競爭力
- 5-4 改變自己的思維
- 第6章 傳統文化之物理
- 6-1 《大學》之物理、心理、倫理、道理教育──「物聯網」契合儒家「大學之道」
- 6-2 《中庸》取法自然之「中和之道」 ── 與物理學及《金剛經》之觀察相通
- 6-3 《老子》開宗明義全在講量子力學──近代量子力學觀念與之相應
- 6-4 《莊子》之宇宙人生觀──「元宇宙」
- 6-5 《心經》講的是量子物理及量子心理
- 6-6 《金剛經》成佛之道,即是中道、和道
- 6-7 《維摩詰經》表演大小不二之「不二法門」
- 6-8 聖人何以「述而不作」?
- 第7章 科、儒、道、釋本一家
- 7-1 儒、道、釋:同心同德,心繫宇宙蒼生
- 7-2 儒、道、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輝映──儒、道在中土取代了小乘,比肩大乘佛法,為何還要儒、道、釋並論?
- 7-3 科、儒、道、釋都是從「物理」起家 ──追求真、善、美、慧的生活
- 7-4 什麼是道?科、儒、道、釋,各家之道相通相應
- 7-5 一個誤解──誤以為紀律不利於創新
- 第8章 打破科學迷思的科技框架
- 8-1 從科技看什麼是「智、慧」
- 8-2 電子顯微鏡與菩薩六度原理一一對應
- 8-3 重力場幾何理論與天界時空關係如出一轍──佛家《起世經》所說「天界」可能是宇宙中「暗能量」排斥力場主體
- 8-4 認識自己的「六根八識」
- 8-5 「人工智能」將深入學習「六根八識」
- 8-6 半導體科技「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 第9章 心識生活模型
- 9-1 生生世世「心識」生活運作模型(Model)
- 9-2 心識生活運作圖解
- 第10章 打破狹隘意識的靈魂框架
- 10-1 打破人生最大的框架──轉識成智、回復自性
- 10-2 「自性」長得什麼樣子?
- 10-3 宇宙人生的起源──道、佛說法一致
- 10-4 成佛之後還會不會退轉成凡夫?
- 10-5 明白自我──意識我、神識我、真我
- 第11章 特別介紹淨土法門
- 第12章 大道至簡,萬法歸
- 結語
- [附錄]近代物理學科普概念
- 作者簡介
紙本書 NT$ 580
單本電子書
NT$
40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