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花 [2024年11-12號 第112期]:香港文學外譯實況
-
點閱:15
11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Fleurs des lettres
- 作者: 《字花》編輯室編輯
- 出版社:水煮魚文化出版 春華代理發行有限公司發行
- 出版年:2024.11-12
- 格式:PDF,JPG
- 頁數:144
- 附註:雙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18
本期內容簡介
賣點:
說到翻譯小說,往往會叫人想到譯成華文的外語翻譯小說。可是,譯成外語的香港文學,又是甚麼境況?本期《字花》以「香港文學外譯實況」為專題,從作家、譯者和版權經理等角度,分析香港文學外譯當前的狀況,探討如何更有效率地把本地創作推廣至全世界。
●專訪譯者梁婉揚談《縫身》英譯本,邀請羅樂敏撰文探討香港文學外譯的空間;專訪傅宗玉和董啟章分別從版權意識及人工智能翻譯工具出發,反思如何以更有效率的方法將本土創作引入外地市場;
●專訪本地年輕填詞人雷暐樂 、欲龍和陳嘉朗,對談分享創作的經歷,由歌詞的意義談到身為指導者時身教的重要性;
●李維怡連載小說「無何有城紀系列」,講述石嬌與白突國年青人在花艇上起衝突,引發的一連串事件;
●跨界專欄「倚音」刊登璇筠詩作〈城市,紫荊花和船〉,結合Jason Kong的音樂和高立畫作,以不同媒介呈現城市與海的意象;
內容簡介:
本期《字花》以「香港文學外譯實況」為題,檢視香港外譯出版的過程與成果,揭示當中的難關與挑戰。本期邀來梁婉揚、羅樂敏、傅宗玉、董啟章,追溯翻譯過程中的各個層面,兼及呈現行業概況,包攬翻譯、版權、作者自譯等等。要把香港生產的文學作品推出去,究竟需要經過多少步驟,牽涉哪些程序?身為一位譯者或作者,又如何走進翻譯的場景?──葉梓誦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香港文學外譯實況」
●《縫身》譯者梁婉揚分析翻譯的出版生態,分享譯者面對的挑戰與困難
●羅樂敏撰文探討香港文學外譯與國際接軌的可能性,分析版權代理的外譯策略
●專訪傅宗玉,從版權經紀的工作,談到版權處理的方法和代理模式,探討如何外推香港以及亞洲的創作
●專訪董啟章,透過使用人工智能翻譯工具的經驗,反思如何於創作中運用AI工具,創造新的可能性;
解像、專欄、起格
●「解像」收錄宋子江分析香港文學的雜語文學,探討「外譯」與「內譯」中的複雜性;黃峪回顧以往翻譯的經驗,討論AI如何衝擊翻譯學;
●李維怡專欄「無何有城紀系列」以小說連載形式,探討想像與記憶、邊界與國度、結構與游離
●「起格」有嚴瑋擇、張欣怡、Sabrina Yeung等人的小說作品,及周丹楓、鍾國強、王兆基等人的詩作
《花字》
●專訪本地年輕填詞人雷暐樂 、欲龍和陳嘉朗,對談分享三人如何開始填詞,由歌詞的意義談到身為指導者時「導」人學習的重要性;
●收錄璇筠詩作〈城市,紫荊花和船〉,戲曲創作人Jason Kong和藝術家高立分別以音樂和畫作回應詩作,呈現鴨脷洲的城市和海邊之美;
●更多精彩內容包括: 伍宇烈 分享成為舞者的經歷與過程,LingLingLing五格漫畫〈Make It 'Til Monday〉⋯⋯
「正如欲龍對學生所說:『這是你的作品,你自己決定。』而嘉朗認為,他的角色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可能性與想法,『寫歌詞與分數無關,作品發布後會有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對得起份作品,對得起在場聽歌的觀眾,就是你自己要去處理的問題。』 」——〈歌與詞、自我與世界〉張婉瑩訪雷暐樂 、欲龍和陳嘉朗
●專訪本地年輕填詞人雷暐樂 、欲龍和陳嘉朗,對談分享創作的經歷,由歌詞的意義談到身為指導者時身教的重要性;
●李維怡連載小說「無何有城紀系列」,講述石嬌與白突國年青人在花艇上起衝突,引發的一連串事件;
●跨界專欄「倚音」刊登璇筠詩作〈城市,紫荊花和船〉,結合Jason Kong的音樂和高立畫作,以不同媒介呈現城市與海的意象;
內容簡介:
本期《字花》以「香港文學外譯實況」為題,檢視香港外譯出版的過程與成果,揭示當中的難關與挑戰。本期邀來梁婉揚、羅樂敏、傅宗玉、董啟章,追溯翻譯過程中的各個層面,兼及呈現行業概況,包攬翻譯、版權、作者自譯等等。要把香港生產的文學作品推出去,究竟需要經過多少步驟,牽涉哪些程序?身為一位譯者或作者,又如何走進翻譯的場景?──葉梓誦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香港文學外譯實況」
●《縫身》譯者梁婉揚分析翻譯的出版生態,分享譯者面對的挑戰與困難
●羅樂敏撰文探討香港文學外譯與國際接軌的可能性,分析版權代理的外譯策略
●專訪傅宗玉,從版權經紀的工作,談到版權處理的方法和代理模式,探討如何外推香港以及亞洲的創作
●專訪董啟章,透過使用人工智能翻譯工具的經驗,反思如何於創作中運用AI工具,創造新的可能性;
解像、專欄、起格
●「解像」收錄宋子江分析香港文學的雜語文學,探討「外譯」與「內譯」中的複雜性;黃峪回顧以往翻譯的經驗,討論AI如何衝擊翻譯學;
●李維怡專欄「無何有城紀系列」以小說連載形式,探討想像與記憶、邊界與國度、結構與游離
●「起格」有嚴瑋擇、張欣怡、Sabrina Yeung等人的小說作品,及周丹楓、鍾國強、王兆基等人的詩作
《花字》
●專訪本地年輕填詞人雷暐樂 、欲龍和陳嘉朗,對談分享三人如何開始填詞,由歌詞的意義談到身為指導者時「導」人學習的重要性;
●收錄璇筠詩作〈城市,紫荊花和船〉,戲曲創作人Jason Kong和藝術家高立分別以音樂和畫作回應詩作,呈現鴨脷洲的城市和海邊之美;
●更多精彩內容包括: 伍宇烈 分享成為舞者的經歷與過程,LingLingLing五格漫畫〈Make It 'Til Monday〉⋯⋯
「正如欲龍對學生所說:『這是你的作品,你自己決定。』而嘉朗認為,他的角色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可能性與想法,『寫歌詞與分數無關,作品發布後會有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對得起份作品,對得起在場聽歌的觀眾,就是你自己要去處理的問題。』 」——〈歌與詞、自我與世界〉張婉瑩訪雷暐樂 、欲龍和陳嘉朗
- 啟首語:不可譯詞典/葉梓誦(第1頁)
- 香港文學外譯實況(第4頁)
- 前言/葉梓誦(第5頁)
- 從零開始的翻譯旅途——訪《縫身》譯者梁婉揚/葉梓誦(第6頁)
- 從產業角度思考香港文學外譯/羅樂敏(第14頁)
- 把創作推到全世界都知道——訪光磊國際版權副總經理傅宗玉/黃曉彤(第20頁)
- 何必一定等雲到?——專訪董啟章的AI文學英譯計劃/黃蔥明(第30頁)
- 解像(第38頁)
- 香港文學:譯之所向/宋子江(第39頁)
- 西元2062年還會有譯者嗎?/黃峪(第44頁)
- 專欄 無何有海上誌異/卷四至九 ~孤洲獨島列傳(四)(無何有城紀系列)/李維怡(第50頁)
- 起格(第56頁)
- 無法翻譯的夏天的模樣/黃靜美智子(第57頁)
- 追認/Narziss(第59頁)
- 江上/柯翰傑(第62頁)
- 骨/阿鍇(第67頁)
- 夜燈漸漸/嚴瑋擇(第70頁)
- 換燈管這件小事/張欣怡(第75頁)
- 馬屎埔村的黃昏/Sabrina Yeung(第80頁)
- 克拉克的太陽/沈嘉儀(第88頁)
- 季節/周丹楓(第96頁)
- 時間的遺民/蓬蒿(第97頁)
- 寂寞星球/攸之(第98頁)
- 時間說/洛詩(第99頁)
- 徵兆/麥燕飛(第100頁)
- 她的信/黑麥(第102頁)
- 沈默荒原/石堯丹(第104頁)
- 遷徙/徐竟勛(第105頁)
- 聽說土瓜灣/小蓮居士(第106頁)
- 詩兩首:廚餘、街市/鍾國強(第108頁)
- 維多利亞急症室/王兆基(第110頁)
- 跑馬地/王兆基(第112頁)
- 詩三首:開墾、暴力的成分、咀嚼/于惟嶼(第114頁)
- 土尋香 講講 MY 港/伍宇烈(第A-20頁)
- 倚音 城市,紫荊花和船/璇筠 × Jason Kong ×高立(第A-16頁)
- 五格漫畫 Make It 'Til Monday/LingLingLing(第A-14頁)
- 出場敘 專訪填詞人雷暐樂 、欲龍和陳嘉朗——歌與詞、自我與世界/張婉瑩(第A-2頁)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