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山舉目:基督信仰靈修傳統七講(Behold the Montes:Seven Public Lectures in Christian Spiritual Tradition)
-
點閱:9
11人已收藏
- 作者: 周學信(Samuel H. H. Chiow) 著
- 出版社: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 出版年:2024
- ISBN:9789577276452
- 格式:PDF,JPG
- 頁數:356
- 附註:附錄: 1, 中文參考書目--2, 英文參考書目--3, 圖片來源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31
名人推薦
「教師無處不有,惟缺向學之人。」――美國詩人溫德爾•貝里(Wendell Berry)
「周老師分別介紹了殉道、沙漠、修道、東正教、依納爵、加爾默羅,以及宗教改革與福音派在內的七個靈修傳統。不只有歷史背景及其時空發展的細膩書寫,也有聖經文本的相關敘事、關鍵性的神學主題、主要領導者的生平與貢獻、各個靈修傳統的精神與特質,最後還帶出與當代信仰生活的關聯與應用,可以說全面且生動地帶領讀者深入其境、同感一靈,令人耳目一新。」――鄭仰恩,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發中心特約研究員
「本書所講的七種靈修傳統,或多或少的都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這種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靈修,可以因應處境,而有歷史中出現的七種傳統。歸根究底,都不外在耶穌基督裡去除老我、活出新生。但願這本書可以為上主使用,拓闊華人教會的眼光,幫助在不同處境之中的弟兄姊妹,操練對上主的專注。」――鄧紹光,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教授
「周學信老師以他深厚的歷史神學家的基礎背景,從事基督教會二千年來主要靈修傳統的敘述,選擇了七篇主題,讓人能對基督徒靈修傳統有確切的把握,同時呈顯了七種靈修的特性。雖然基督徒靈修皆以基督的生命為中心,但不同的類型反映了基督徒靈修的多元流露及見證,同時也在其中指向同一的主旨:耶穌基督是信徒生命的一切。」――劉錦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基督教教育中心前主任
「基督教靈修學的目標就是在愛和靈裡的自由中成長,活出蒙神喜悅的人生,以祂地上國度子民的身分施行祂的旨意。由於罪惡人性,我們必須不斷擺脫阻礙聖靈作工的事物。在聖靈裡生活就代表刻意捨去人的本性,為基督的聖靈而活。這樣做,就會與神親近。唯有神無條件的愛擄獲我們的心,改變我們的生命,才是真正的基督教靈修學。」――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周學信老師以他深厚的歷史神學家的基礎背景,從事基督教會二千年來主要靈修傳統的敘述,選擇了七篇主題,讓人能對基督徒靈修傳統有確切的把握,同時呈顯了七種靈修的特性。雖然基督徒靈修皆以基督的生命為中心,但不同的類型反映了基督徒靈修的多元流露及見證,同時也在其中指向同一的主旨:耶穌基督是信徒生命的一切。」――劉錦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基督教教育中心前主任
「基督教靈修學的目標就是在愛和靈裡的自由中成長,活出蒙神喜悅的人生,以祂地上國度子民的身分施行祂的旨意。由於罪惡人性,我們必須不斷擺脫阻礙聖靈作工的事物。在聖靈裡生活就代表刻意捨去人的本性,為基督的聖靈而活。這樣做,就會與神親近。唯有神無條件的愛擄獲我們的心,改變我們的生命,才是真正的基督教靈修學。」――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 推薦序1 受邀參與「向山舉目」的行列!/鄭仰恩(第11頁)
- 推薦序2 以耶穌基督為中心/鄧紹光(第13頁)
- 推薦序3 享受與天父的合一/劉錦昌(第17頁)
- 作者自序 一條信仰的康莊大道/周學信(第21頁)
- 導論 何謂基督教靈修學(第23頁)
- 一、如何定義基督教靈修學(第25頁)
- 二、靈修學與神學和解(第31頁)
- 三、多元主義時代的靈修學(第37頁)
- 四、基督教靈修學的目標(第50頁)
- 第一堂課 殉道靈修(第53頁)
- 什麼是殉道靈修?(第54頁)
- 三種殉道類型(第55頁)
- 教會是什麼?(第55頁)
- 馬丁路德談教會的七個記號(第56頁)
- 殉道靈修的開始(第58頁)
- 殉道靈修的根本意義(第61頁)
- 十架是信仰的標誌(第63頁)
- 早期教會受逼迫(第72頁)
- 殉道靈修的核心(第74頁)
- 羅馬帝國迫害基督徒的四個原因(第75頁)
- 殉道是一種生活方式(第90頁)
- 第二堂課 沙漠靈修(第93頁)
- 奮鬥掙扎的人生(第95頁)
- 帶有目的的古怪行為(第105頁)
- 不流血的殉道者(第108頁)
- 為何是沙漠?(第111頁)
- 內心的黑暗(第114頁)
- 「不動心」:不受干擾的平靜(第123頁)
- 現代沙漠(第126頁)
- 第三堂課 修道靈修(第133頁)
- 修道院的韻律與節奏(第138頁)
- 聖經中的韻律與節奏(第139頁)
- 修道主義的根(第147頁)
- 埃及修道主義之父——帕科繆(第149頁)
- 東方修道主義的奠基者——大巴西流(第153頁)
- 奧古斯丁的修院會規(第157頁)
- 西方修道主義之父——努西亞的本篤(第157頁)
- 本篤修道院的影響(第169頁)
- 波尼法與伯達(第169頁)
- 第四堂課 東正教靈修(第175頁)
- 前言:今天東正教的普世狀況(第176頁)
- 東方與西方教會分裂的原因(第177頁)
- 東正教的靈修1:耶穌禱文(第183頁)
- 如何操練耶穌禱文(第190頁)
- 操練心禱的五個階段(第193頁)
- 耶穌禱文的特色(第199頁)
- 東正教的靈修2:聖像靈修(第201頁)
- 「聖像」的靈修意義(第201頁)
- 寫作聖像的屬靈經歷(第204頁)
- 兩幅聖像的屬靈意義(第207頁)
- 第五堂課 依納爵靈修(第213頁)
- 靈修是一座橋樑(第215頁)
- 依納爵靈修的四個特質(第216頁)
- 依納爵.羅耀拉的生平(第218頁)
- 依納爵神操(第227頁)
- 神操的主要目的(第230頁)
- 基本原則與基礎(第236頁)
- 第一週:檢視良心與罪孽(第237頁)
- 第二週:默觀永在君王的生命(第239頁)
- 第三週:默觀耶穌受難,上十架,受死,埋葬(第242頁)
- 第四週:參與耶穌基督復活的生命(第242頁)
- 第六堂課 加爾默羅靈修傳統(第245頁)
- 亞維拉的大德蘭(第249頁)
- 十架約翰的生平與性格(第265頁)
- 第七堂課 宗教改革與福音派靈修(第287頁)
- 基督中心的靈修(第288頁)
- 崇拜的核心是講道(第289頁)
- 改革運動的背景(第292頁)
- 宗教改革靈修的基本特徵:講道(第295頁)
- 十架神學與榮耀神學(第301頁)
- 約翰.加爾文的教導(第303頁)
- 神的道和靈修的關係(第306頁)
- 福音主義是一種靈修形式(第308頁)
- 福音派靈修的四個特質(第313頁)
- 附錄一 中文參考書目(第333頁)
- 附錄二 英文參考書目(第335頁)
- 附錄三 圖片來源(第341頁)
紙本書 NT$ 650
單本電子書
NT$
52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31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3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