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訊 [第469期]:共振與回聲 千禧世代寫作者的雙向凝視
-
點閱:7
5人已收藏
- 作者: 文訊雜誌社編著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年:2024.11
- 格式:PDF,JPG
- 頁數:210
- 附註: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2
本期內容簡介
MZ世代的寫作者們,目睹並親身參與了文學史的「眾聲喧嘩」。但在喧嘩之後呢?是否存在跨世代相互影響的可能?
延續十月號專題,我們希望在此一時間點促成兩世代間的文學對話與反思。此二世代的交互影響不只是創作論的延續,也是關於對當前世代一種探索。關於文學我們還需要什麼/我們要為了什麼而寫/我還能寫什麼?都可能是當前作家們或更年輕一輩寫作者會思考的問題。
- 編輯室報告(第1頁)
- 致歉啟事(第3頁)
- ︱自由談︱(第10頁)
- 〈影響我文學生命的關鍵人物〉生命中的文學導師:江麗玉、賀藩林老師(第10頁)
- 〈對角線〉終篇與未了(第12頁)
- 〈Sento nel core〉金鼎電池兔的道別(第16頁)
- ︱本期專題︱共振與回聲:千囍世代寫作者的雙向凝視(第22頁)
- 八○後的文學地質學(第24頁)
- MZ世代大眾作家集體身世考(第28頁)
- 語言的復返―一九九○世代的詩學實踐(第32頁)
- 一切和諧又嘈雜―蕭宇翔╳洪崇德筆談(第36頁)
- 「我們」與散文的rest energy―徐禎苓╳許瞳筆談(第39頁)
- 類型邊界的探索,與再發現―瀟湘神╳蔡易澄筆談(第42頁)
- 半成人/扮成人emo指南―讀楊婕《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第45頁)
- 舊神之鄉,無神之地―讀邱常婷《新神》(第46頁)
- 凝視的目光―讀徐振輔《馴羊記》(第47頁)
- 今天不斷旋轉―讀吳佳駿《新兵生活教練》(第48頁)
- 偽神的癖好―讀ㄩㄐ《偽神的密林》(第49頁)
- 遊樂―讀林文心《遊樂場所》(第50頁)
- 閱讀一支神聖舞蹈―讀邱比《最後安慰》(第51頁)
- 鏡中對影―讀李蘋芬《昨夜涉水》(第52頁)
- 讓氣味與碰觸穿過所有疼痛―讀鄭育慧《三個深呼吸》(第53頁)
- 一次次鬆動土地的震盪―讀蔡易澄《福島漂流記》(第54頁)
- 文學社群推廣的迷思阻力分析(第55頁)
- 沒有注釋的原文:記登入十年(第57頁)
- 螢火蟲繚繞的墓園(第59頁)
- 第二本書的生產過程(第62頁)
- 難以抽身,也就繼續寫下去―八○後與「十位一九九○後臺灣作家」閉門對談(第64頁)
- ︱人物春秋︱(第73頁)
- 〈資深作家〉尋著愛,走出文學造夢之路―訪談作家愛亞(第73頁)
- 〈文壇新秀〉非一般遊牧指南―陳偉棻《我的公寓》的跨國抒情(第82頁)
- 〈懷念作家〉(第85頁)
- ︱談文論藝︱〈烏橋頭通訊〉(第122頁)
- 致敬肉身鑄劍的醫師詩人曾貴海(第122頁)
- 緬懷詹明信(第127頁)
- ︱我們的文學夢︱文學的私密與公共――鄧小樺的文學夢(第135頁)
- ︱特稿︱筆下的時光印痕――「見證與記憶――隱地筆耕70年,爾雅出版50年」講座側記(第143頁)
- ︱書的世界︱(第148頁)
- 神祕而豐盈的存在核心――讀楊智傑詩集《第一事物》(第148頁)
- 柴米油鹽的天空下――讀夏夏《胼胝》(第152頁)
- 從攝相的哲理,看見另類現實――讀張燦輝《攝相現象學》(第155頁)
- 拉克勞的收割,烏丟的宇宙――周志文《記事與隨想》序(第158頁)
- 用詩的信仰,喚醒世界――和權《詩的信仰》序(第162頁)
- 「人文大師系列」編輯前言(第165頁)
- 權力不曾在他臉上留下痕跡――黃榮村《時代與往事:我的學習與奉獻之路》推薦序(第168頁)
- 大陸有關華文文學研究動態(第170頁)
- ︱文藝雅集特稿︱繁花似錦,時代的文學風華――2024年文藝雅集側記(第174頁)
- ︱草原副刊︱(第179頁)
- 藍皮普快(第179頁)
- 空位與距離(第180頁)
- ︱銀光副刊︱(第181頁)
- 〈慢慢走著瞧04〉心裡住著一頭獸(第181頁)
- 〈逍遙遊〉跨越時空的邂逅(第184頁)
- 〈記憶行腳〉土地公的微笑(第187頁)
- 空白頁面(第206頁)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