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系統化思考. 第1卷
-
點閱:22
2人已收藏
- 譯自:Quality software management
- 作者: 傑拉爾德. 溫伯格(Gerald M. Weinberg)著 , 曾昭屏譯
-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 出版年:2006
- 集叢名:經營管理:42
- ISBN:9789867889485
- EISBN:9786267195802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212236
- 附註:含索引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如果《人月神話》是一種反思與沉澱,那麼《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就是軟體專案管理的最佳實務!
要有高品質的軟體,就要有高品質的管理。這就是《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這套書的主題。
在第一卷《系統化思考》中,溫伯格探討了開發高品質軟體的第一個需求:學習如何去做正確的思考──思考問題、解決之道,還有品質本身。溫伯格將軟體機構依做事方式(軟體次文化)分類如下:
模式0(渾然不知):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正循著一個過程在做事。
模式1(變化無常):我們全憑當時的感覺來做事。
模式2(照章行事):我們凡事皆依照工作慣例(除非我們陷入恐慌)。
模式3(把穩方向):我們會選擇結果較好的工作慣例來行事。
模式4(防範未然):我們會參照過往的經驗制定出一套工作慣例。
模式5(全面關照):人人時時刻刻都會參與所有事務的改善工作。
本書的特色是,對於會影響專案成敗的諸多變數(如規模、複雜度、風險、顧客的要求、人力、時間、壓力……)進行動態分析;有許多例子可證明,若能在「控制點」上做好管理的工作,就可防止危機發生,或是不讓危機繼續惡化下去。溫伯格特別強調,「動作要早,動作要小」是保持軟體過程都在控制之中的關鍵。
本書討論到的主題包括:品質、軟體文化、品質模式、管理模式、反饋效應、壓力與工作績效間的關係、規模對應於複雜度的動態學、功能失常的偵測與反應、缺陷解決之道的動態學、以及顧客的角色等。本書有珍貴的圖表、參考資料、練習、以及相關書目,幫助讀者應用這本書。
面對專案、產品、同事、客戶等等複雜狀況,你需要的正是「正確的思考」,也就是系統化的思考,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目次
致台灣讀者 溫伯格
導讀 曾昭屏
前言
Part 1: 品質的模式
1. 何謂品質?品質的重要性何在?
2. 軟體次文化
3. 怎樣才能改變模式?
Part 2: 管理的模式
4. 管理用的控制模式
5. 讓管理模型變得透明
6. 反饋效應
7. 把穩軟體的方向
8. 掌握不住方向的時候
Part 3: 會對模式造成壓力的要求
9. 為什麼掌握方向那麼難?
10. 如何讓一切都在控制中
11. 回應顧客的要求
Part 4: 缺陷的模式
12. 對錯誤進行觀察與推論
13. 功能失常偵測曲線
14. 找出藏在功能失常背後的缺陷
15. 缺陷解決的動態學
Part 5: 壓力的模式
16. 權力、壓力,與工作績效
17. 如何處理停擺的壓力
18. 我們努力得來的成就
註釋
法則、定律、與原理一覽表
索引
- 作譯者簡介
- 〔出版緣起〕千載難逢的軟體管理大師──溫伯格
- 致台灣讀者
- Preface to the Chinese Editions
- 〔導讀〕從技術到管理,失落的環節
- 前言
- 謝詞
- 第一部 品質的模式
- 1 何謂品質?品質的重要性何在?
- 2 軟體次文化
- 3 怎樣才能改變模式?
- 第二部 管理的模式
- 4 管理用的控制模式
- 5 讓管理模型變得透明
- 6 反饋效應
- 7 把穩軟體的方向
- 8 掌握不住方向的時候
- 第三部 會對模式造成壓力的要求
- 9 為什麼掌握方向那麼難?
- 10 如何讓一切都在控制中
- 11 回應顧客的要求
- 第四部 缺陷的模式
- 12 對錯誤進行觀察與推論
- 13 功能失常偵測曲線
- 14 找出藏在功能失常背後的缺陷
- 15 缺陷解決的動態學
- 第五部 壓力的模式
- 16 權力、壓力,與工作績效
- 17 如何處理停擺的壓力
- 18 我們努力得來的成就
- 法則、定律、與原理一覽表
- 索引
紙本書 NT$ 650
單本電子書
NT$
520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