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訊 [第468期]:MZ 第一宇宙速度 90後寫作者藝文考
-
點閱:11
8人已收藏
- 作者: 文訊雜誌社編著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年:2024.10
- 格式:PDF,JPG
- 頁數:186
- 附註: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4
本期內容簡介
為了回應時代潮流,《文訊》每隔幾年都會籌畫編排「新世代創作現況」專題。如本世紀以來,在2004年10-12月(228-230期)、2020年12月(第442期)便推出了「臺灣文學新世紀(2000-2004)」與「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臺灣作家作品評選(2000-2020)」專題。二十年過去,昔日新世代作家們早已卓然成為臺灣文壇的中堅世代,但《文訊》對新世代作家的關心探查依然不變,如廣袤深邃宇宙中的航標,寄望時時站在時代最前端,敏銳捕捉文學風向,引導所有讀者省察文學風潮新趨勢。
擎起文學趨勢風向標,本期《文訊》推出「MZ第一宇宙速度:九○後寫作者藝文考」專題,全面啟動對已結集出版作品的162位1990年後出生作家的觀察,與此同時,本次專題也邀請五位優秀且評審經驗豐富的作家、學者進行初審與決審,以期選出最值得期待的十位新世代寫作者。
本期專題觀察現年約三十五歲以內的九○後作家群體,我們一般稱乎他/她們為MZ世代。MZ世代是源自韓國的詞彙,原意是指1980到2010年出生的M世代(千禧世代)與Z世代,在時間上大抵與九○後寫作者重疊。以九○後寫作者為例,許多創作者表現出勇於挑戰傳統框架的文學傾向,但也有創作者以「老靈魂」的特質承繼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可見新世代作家的創作趨向彼此各異。所謂的MZ世代寫作者,更大層面是從同年齡族群進行涵括式的觀察與討論。九○後寫作者的「世代」意識,主要源於相同時代環境與知識浪潮下的意識反應,但對於共同經驗背景,他們各有自己的詮釋與偏向,與前世代相比,九○後寫作者表現出更積極挑戰種種既定文類限制,甚至勇於突破純文學與類型文學的二分框架,以及尊重性別、族群多元認同的書寫姿態。
盱衡年輕世代作品,除了入選者,還有更多優秀的入圍者。這些熠熠生輝的九○後世代作家們,能不能讓自己與變化迅速的創作生態同步,且運轉不息於寫作宇宙軌道中,成為臺灣文壇顯耀的星?關鍵處仍在於他們能否不斷地突破既成文學框架,以語言的自覺與再造,既貼合現代性脈動,又能賦予文學以意義探索的新輿圖,為臺灣文學史寫出一頁璀璨風景──而這,正是《文訊》推出「MZ第一宇宙速度:九○後寫作者藝文考」專題的期望與祝福所在。
- 編輯室報告(第1頁)
- ︱自由談︱(第10頁)
- 〈西南氣流〉隆田車站(第10頁)
- 〈鄉野聊齋〉杜谷勒(第13頁)
- 〈情不情〉愛的馴養(第16頁)
- 〈海洋帶我去流浪〉第五幕:全球的惡夢(第19頁)
- ︱本期專題︱MZ第一宇宙速度 ―九○後寫作者藝文考(第22頁)
- 給MZ世代的文學備忘錄―九○後寫作者藝文考專題觀察(第24頁)
- 書寫是文學的根本―MZ第一宇宙速度:1990後臺灣作家評選紀錄(第27頁)
- 〈MZ第一宇宙速度:1990後臺灣作家評選〉(第32頁)
- 請不要接受我的偏見(第42頁)
- 不需要世代,他們就是他們―1990年後的創作者觀察(第45頁)
- 非寂寞遊戲(第49頁)
- 想像與經驗(第50頁)
- 經驗爆炸之下的再啟蒙(第51頁)
- 誠徵:安全墜落姿勢(第52頁)
- 政大寫作坊與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我的兩個寫作團體(第53頁)
- 土星之年(第54頁)
- 一九九○後臺灣寫作者名單(第55頁)
- ︱聚光燈︱(第71頁)
- 詩作新妝,悲喜交集―詩人陳義芝×詩劇場導演徐堰鈴對談(第71頁)
- 以詩為黎民寫史―評介陳義芝《遺民手記》(第75頁)
- 穿越千年光君的戀歌―朱嘉雯對談林水福譯《源氏物語》(第79頁)
- 光華燦爛的悲劇之美―我讀《源氏物語》(第83頁)
- ︱人物春秋︱(第88頁)
- 〈文壇新秀〉文學的允許和不可以―專訪許恩恩《變成的人》(第88頁)
- 〈懷念作家〉(第91頁)
- ︱談文論藝︱(第116頁)
- 十年如一日―懷念周錦(1928~1992)先生(第116頁)
- 世間的美好與缺憾―談陳漱意短篇小說集兼論散文(第121頁)
-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第125頁)
- ︱書的世界︱(第132頁)
- 詩在末日進行時―讀廖偉棠《末日練習》(第132頁)
- 目睭褫開炤光影―黃明峯《所在》寫予你的臺灣本事(第135頁)
- 歸位―讀房慧真《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第138頁)
- 吳晟的憂患歲月―《憂患歲月:吳晟詩文雙重奏》編著者序(第141頁)
- ︱我們的文學夢︱網路時代的斜槓冒險――蔡智恆的文學夢(第144頁)
- ︱作家關懷列車︱走過文學與歲月―訪陳若曦(第152頁)
- ︱銀光副刊︱(第154頁)
- 〈感光臺〉超過兩萬公里的多邊形循環之落點效應―在高樓裡親近大自然(第154頁)
- 〈敻虹詩抄〉(第157頁)
- 島嶼串流 宜蘭、基隆、雙北、桃園、新竹、苗栗(第169頁)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