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很久以來,沒讀過寫得這麼精彩的好書,就像一座知識噴泉,令人大受鼓舞之餘,起而行動。」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專業推薦: 
林明仁  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明璋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謝伯讓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康納曼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保羅.多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
丹尼爾.吉伯特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史蒂芬.平克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與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經濟學教授聯手編著的「幸福感」必修課
 
幸福感(幸福學):最新而且跨領域的社會科學研究(超越GDP的思維),探討人們對生活感到滿意的最深層因素,以及如何改善這些因素,打造出讓我們,以及下一代感覺幸福的社會。
 
‧你快樂嗎?你對生活感到滿意嗎?(主觀的幸福感)
‧讓人有幸福感的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符合什麼條件?
‧哪些因素造成了人們感覺幸福或不幸福?幸福感如何衡量?
 
這三十年來,「幸福感」(wellbeing)逐漸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議題。它也是跨領域的大型社會科學研究,涵蓋了心理學、經濟學、行為科學和社會學。這本書中也包括qu04世界各國的許多調查結果。
本書分為四篇,第一和第二篇是基本概念的說明,介紹「幸福感」的意涵與衡量方式、它在哲學面的歷史、它與經濟及心理的關聯性,以及全球幸福感的分布不均。
第三篇探討人類生活幾乎所有的面向——從基因、家庭、學校、心理和身體健康、失業、工作品質、收入、社區到自然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的幸福。
最後一篇探討政治和政府,幸福感的應用很廣,可用來預測人們的壽命和投票行為模式。從政策面來看,本書主張政府開支不應再用傳統的以金錢為單位的成本效益分析,而應該以「幸福感的年數」為基準。
幸福感的重要性無遠弗屆,「民之所欲」何在?不管是政府官員、企業、個人,都應該來了解最新的「幸福感的科學」,它將持續影響我們每個人過生活的方式、也影響整個社會以及政策。
 
【重點摘要】
‧各國人民的幸福感差異巨大。全世界人口有超過六分之一,幸福為3點或更低(最高10點);另有六分之一的人幸福為8點或以上。以國家來看,平均生活滿意度最高的是北歐國家,依序是芬蘭、丹麥、瑞士、冰島、挪威。
‧幾乎每個國家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幸福都相同,即使各國之間的幸福差距很大。
‧自2008年以來,歐洲除外,大多數國家的幸福不平等升高。目前歐洲的幸福不平等低於其他地區。另外從2006至2008年以來,負向情緒和壓力大幅增加。
‧全世界大多數地區,人們的平均幸福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但在北美和歐洲,中年之後則有所改善。大多數國家的少數族群,平均幸福感低於平均值。
‧(先進國家)一國之內解釋人們幸不幸福的主要因素,依重要性粗略排序為:
心理疾病、
身體疾病、
有工作和工作的品質、
有伴、
家庭收入、
教育。
‧各國之間人民幸福感的差異,主要可由以下因素解釋(依重要性粗略排序):
收入、
健康、
社會支持(社會安全網)、
個人自由、
信任的社會關係、
慷慨。
‧很難預測孩子會不會成為快樂的成人。但是孩子的幸福感比起學業成績,更能預測其成人生活的滿意度。其中以青少年時期的情緒健康最重要。
‧父母的行為方式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溫馨的愛和嚴格的規矩有益於孩子的幸福。然而,許多孩童在嚴重的虐待中生存下來,幸福感卻未能回復。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心理健康,對於孩子的幸福非常重要。
‧學校對孩童幸福的影響比一般想像的要大,個別教師的影響也很大。
‧心理和身體健康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變數。心理疾病和身體疾病密切相關,心理疾病往往會使身體疾病更加惡化。
‧英、美大約20%的成人有可診斷的心理疾病。但在大多數先進國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接受治療。心理疾病也是造成自殺的主要因素。
‧長期的心理壓力,會導致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產生過多、免疫系統過度活躍、體內過度發炎。正念、冥想可以減輕這些影響並延長壽命。
‧失業者的生活滿意度通常比就業者低很多,而且若失業的時間較長,可能產生傷痕效應,即使重新就業後,也會對幸福感產生長遠的負向影響。
‧工作的社會面向,往往比收入更能決定人們的幸福感。這些社會面向包括:正向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和主管的關係)、工作/生活平衡、工作很有趣、工作的目的。高幸福感的員工基本上生產力也會提高。
‧人們對於收入,會有比較的心理。你周遭的人的收入相對增加,會降低你的幸福感。
‧收入不平等並不是一國幸福感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收入不能代表幸福。
‧移民可能造成政治局勢緊張,但它對原有居民的幸福,沒有明顯的影響。但是移民的幸福增加很多。
‧接觸大自然(樹木、植物、綠色空間和水)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行為和幸福有明顯的影響。把這件事量化,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都市的設計。
 
【專業推薦】
《幸福感》這本書是目前討論幸福感議題最全面性、最及時的概說,就增進快樂與主觀福祉的各種可能機制,提供了相當深入的討論。……本書也是福祉研究的科普典範,將主觀福祉的理論與研究發現,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學界的研究者,以及對社會科學(特別是研究方法)有基本了解的大眾讀者。
――蔡明璋,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人類的幸福感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除了經濟之外,也會受到社會、心理和健康等因素的影響。這本由著名經濟學家拉雅德和戴奈維合著的《幸福感》,將帶你從哲學、心理、經濟、社會與統計等諸多面向,全方位深入了解人類幸福感的真諦!
――謝伯讓,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由「幸福沙皇」理查.拉雅德和尚-依曼紐.戴奈維合著的《幸福感》,是將幸福的社會科學證據與政策意涵作一總整理的百科全書。除了經濟學之外,文獻與討論也觸及不少心理學、政治學、行為科學和社會學的相關研究。對於公共政策制定者,以及相關科系學生,都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籍。
――林明仁 ,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不容質疑,這會是未來十年定義這個領域的一本書。想要研究幸福和制定幸福政策的人,非讀不可。即使你覺得幸福不干你的事,讀了這本書,你的想法會改變,或至少更聰明和更快樂。
――保羅.多蘭(Paul Dolan),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著有《設計幸福》(Happiness by Design)一書
本書清楚、全面和十分周延地調查幸福學的關鍵問題與主要發現,可以且應該用來指引公共政策。任何想要知道『讓世界更美好』真正含意的人,這是必讀之作。
――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哈佛大學艾德加皮爾斯講座心理學教授,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
《幸福感》一書是這個領域的兩位大師揮動如椽之筆的巨作。他們認真探討幸福指標作為分析和科學工具的潛力與受到的限制,以及它們在政策框架和設計上的許多可能應用。這是這個領域的入門書,文字流暢自然,而且技術部分的定義清楚明白。本書對於推進和理解新興的幸福學,將做出恆久的貢獻。
――卡羅爾.葛雷姆(Carol Graham),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馬里蘭大學教授
經濟學家開始承認,國內生產毛額(GDP)其實只能粗糙地估計真正重要的事情:人的幸福。理查.拉雅德一直以前瞻的眼光,將經濟學重新導向真正重要的事物。在與尚-依曼紐.戴奈維合寫的這本書中,他介紹了這一重要的再思考的現階段成果。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心理學約翰斯頓講座教授,著有《再啟蒙的年代》、《語言本能》等書
本書滿足了一個根本需求。
――羅伯.席勒(Robert Schiller),諾貝爾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斯特林講座教授,著有《故事經濟學》(Narrative Economics)

作者簡介

理查.拉雅德Richard Layard

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認為社會的目標應該是追求人民的幸福。他的研究專長是心理健康。他的里程碑之作《快樂經濟學》(Happiness: Lessons from a New Science,中譯本經濟新潮社出版)被翻譯成20國語言,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他創辦了倫敦政經學院的經濟表現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也是「幸福行動」(Action for Happiness)、「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和「世界幸福運動」(World Wellbeing Movement)的共同創辦人。2020年,榮獲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理事會(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的終身成就獎。


尚-依曼紐.戴奈維Jan-Emmanuel De Neve

比利時經濟學家,也是牛津大學的教授,指導該校的幸福研究中心(Wellbeing Research Centre)。他以研究幸福經濟學而聞名,最知名的研究主題是幸福感與收入、生產力、經濟成長和資源不均的關聯性,《哈佛商業評論》也將幸福經濟學選為「最重要的管理觀念」之一。他因為對幸福進行科學研究的貢獻,榮獲維恩霍芬獎(Veenhoven Award)。他是「世界幸福報告」的編輯和「世界幸福運動」的共同創辦人。

譯者簡介

羅耀宗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所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The Seven Success Lessons from Google)獲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九十四年度金書獎。另著有《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Netpreneurs 2.0)。譯作無數,包括《反脆弱》《一課經濟學》《選擇的自由》《統計的藝術》等。現為財金、商業、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譯者。
  • 〔推薦序〕民之所欲,常在我心
  • 〔推薦序〕追求財富是否等於幸福?
  • 〔評論〕快樂的社會科學:我們所知的與應知的
  • 導讀與摘要
  • 第一篇 為什麼要追求幸福?
    • 1 主觀幸福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 2 以幸福為社會目標
  • 第二篇 人性與幸福
    • 3 我們的行為如何影響幸福
    • 4 我們的想法如何影響幸福
    • 5 我們的身體、基因與幸福
  • 第三篇 我們的經驗如何影響幸福
    • 6 幸福不平等的一些基本事實
    • 7 解釋幸福的工具
    • 8 解釋幸福:初步探索
    • 9 家庭、學校教育與社群媒體
    • 10 身心健康與照護
    • 11 失業
    • 12 工作品質
    • 13 收入
    • 14 社區
    • 15 自然環境與地球
  • 第四篇 政府與幸福
    • 16 政府如何影響幸福
    • 17 幸福感如何影響投票
    • 18 成本效益與政策選擇
  • 謝辭
  • 線上附錄清單
  • 參考文獻
紙本書 NT$ 680
單本電子書
NT$ 510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