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8
通往覺悟之路的地圖
能夠修成三十七道品,就能得解脫而證涅槃
三十七道品是成佛道路上的三十七種資糧、佛法的基礎修行方法,共分七個階段,依次為: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以及八正道。「道品」又稱「菩提分」、「覺支」,皆為追求智慧之意。《自誓三昧經》云:「三十七品具足佛事。」若能依此三十七法,循序修習有成,即可獲得解脫。
原則上,三十七道品屬於聲聞法,但從大乘佛法的立場來看,它則是成佛的菩薩法。由於是次第法而非頓悟法門,自古以來少有禪師講解三十七道品。聖嚴法師在本書中嘗試將此次第法門,做為頓悟法門的基礎,以及修行的著手處,希望能利益更多不同根器的學佛者。
「古來傳統的禪師們是很少講三十七道品的,因為這是次第法,而非頓悟法門。我則試著把次第法門當成頓悟法門的基礎,能頓則頓,不能當機開悟的人,就從三十七道品來著手修行練習,之後再用頓悟的禪法,與三十七道品接軌,那就很容易得力了。」 ——聖嚴法師
「古來傳統的禪師們是很少講三十七道品的,因為這是次第法,而非頓悟法門。我則試著把次第法門當成頓悟法門的基礎,能頓則頓,不能當機開悟的人,就從三十七道品來著手修行練習,之後再用頓悟的禪法,與三十七道品接軌,那就很容易得力了。」 ——聖嚴法師
- 編者序
- 壹、四念處講記
- 修四念處的究竟目標──智慧
- 身念處
- 受念處
- 心念處
- 法念處
- 大乘觀空的方法
- 貳、四正勤講記
- 前言
- 四正勤是三十七道品的內容之一
- 四正勤的異名
- 善法與惡法
- 四正勤的內容
- 修行四正勤在大小乘的重要性
- 精進的種類
- 佛教基本三經皆重視精進行
- 結論
- 參、四如意足講記
- 四如意足是四種定境
- 修證次第中的四如意足
- 四如意足的內容
- 四如意足即是四種三摩地
- 四如意足即是四神足
- 四如意足為何稱為四神足
- 四神足不是神足通
- 肆、五根五力講記
- 前言
- 何謂五根及五力?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五根?
- 五力的功用
- 五根五力的經證及論證
- 問答
- 伍、七覺支講記
- 三十七道品第六科
- 何謂七覺支?
- 七覺支的意義
- 《阿含經》中的七覺支修持及其功用
- 大乘經論中的七覺支
- 陸、八正道講記
- 何謂八正道?
- 八正道的地位
- 八正道是捨苦樂二邊的中道行
- 八正道的定義
- 八正道的內容
- 八正道與三增上學
- 八正道與四聖諦
- 八正道與十二因緣
- 八正道是三乘共法
- 八正道即為大乘佛法
- 出離三界的八正道
- 附錄 英文版《菩提之道──三十七道品》編者序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8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8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