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少年維特的煩惱
  • 點閱:237
    7人已收藏
  • 譯自: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
  • 作者: 約翰·沃夫岡·馮·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著
  • 出版社:網路與書
  • 出版年:2024
  • 集叢名:黃金之葉:34
  • ISBN:9786267063835
  • EISBN:9786267063842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89900
  • 附註:附錄: 歌德談<<維特>>

原作問世 250 週年
戀愛腦 emo 藝術家愛上朋友的未婚妻,一段可歌可泣的三角關係就此展開
德國大文豪的經典愛情悲劇
特別節錄《歌德自傳》與《歌德晚年談話錄》,看歌德自己怎麼談《維特》

 

「我擁有許多,但我對她的感覺吞噬了一切;

我擁有許多,但只要少了她,一切都成虛無。」


宋怡慧 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徐安妮 政大歐語系教授
凌性傑 作家
詹慶齡 資深主播、名人書房主持人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我有時不理解,她如何能喜歡其他人,怎麼能喜歡其他人?因為她是我唯一、深刻又完全的愛,我不認識、不知道也沒有其他人,除了她!」
維特是一個纖細、熱情的藝術家。因為找不到未來的方向,他來到鄉間的瓦海姆村享受自然,汲取能量。在一次舞會上,他遇見了少女夏洛特,一個在母親去世後照顧著自己弟妹的美麗女孩。儘管夏洛特已與年長她十一歲的亞柏特訂婚,維特依然深深地愛上了她。維特雖與兩人建立了親密的友誼,但他還是深受痛苦折磨,而他的悲傷逐漸變得難以承受,每天都活在無法得到愛人回應與背叛摯友的痛苦之中。
面對這樣的三角關係,維特究竟能不能找到既不傷害友人和愛人,又能令自己解脫的方法?
本書為半自傳性的書信體小說。歌德受到自己無果的兩段戀情啟發,用不到四週的時間寫畢,於一七七四年秋天在萊比錫書籍展覽會上發表,立即成了暢銷書,造成當時年輕人的「維特瘋」,甚至引起宗教、政治界人士反彈。然而,本書無疑是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深深影響後續的德國文學與文化。

「維特在瘋子、在僕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我在維特身上看到了自己。」
——法國文學批評家、哲學家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維特》是第一部德國中篇小說、第一部德國書信體小說,也是第一部讓德國作者和德國文學享譽國際的德國作品。」
——美國學者、翻譯家 貝亞德.昆西.摩根(Bayard Quincy Morgan)
「小說和詩歌是以生活為素材的虛構作品,它們一次又一次地改變我們對過去和現在生活的看法。毫無疑問,歌德的《維特》改變了讀者對自己生活的看法,許多人因此而過上或希望過上不同的生活。」
——英國作家 大衛.康斯坦汀(David Constantine)

「每個人天生都具備自由的自然感受,卻要在一個老化世界的束縛形式下學著排解。受阻的幸福、被壓抑的行動、未被滿足的期盼並非特定時代的病痛,而是每個人都受到的病痛。如果每個人的一生中沒有在某個年紀讀過《維特》,有如那是只為他而寫,那就太糟糕了。」
——《歌德晚年談話錄》


【作者簡介】約翰・沃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德國詩人、劇作家、小說家、自然科學家、政治家、劇場導演、文藝理論家、業餘藝術家,二十五歲即成為文壇巨星,是威瑪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現代德國文學界最重要的作家,世界文學領域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之一以及歐洲浪漫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創作的文學作品、確立的藝術原則對整個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仍被奉為典範。歌德之於德國文學就好比莎士比亞之於英國文學。著有《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親和力》、《威廉・邁斯特的漫遊年代》等作品。

【譯者簡介】麥德文


近年常在德語哲學世界裡流連的台北人,譯著包括《好的哲學會咬人》、《上一堂有趣的文學課》及《街角遇見哲學》等書。


  • 第一部
  • 第二部
  • 附錄:歌德談《維特》
  •    《歌德自傳:詩與真實》第十三章
  •    《歌德晚年談話錄》一八二四年一月二日星期五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優惠價
NT$ 234
(優惠期限:2025-01-31)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