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文訊 [第466期]:聲 藝 事 聽覺文化的再發現
  • 點閱:10
    7人已收藏
  • 作者: 文訊雜誌社編著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年:2024.08
  • 格式:PDF,JPG
  • 頁數:180
  • 附註: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4

本期內容簡介

起初是聲音──出生前,我們漂浮在羊水中,母親說話、歌唱、心跳的聲音帶來最溫柔的安撫。最後也是聲音──陪我們到生命終末的感官是聽覺,彷彿聲音蘊含了我們對於人世最深的眷戀。我們學習閱讀與寫字之先,必須學會說話,又再更早,我們聆聽,牙牙嘻笑,用喉嚨尖叫,從全身發出聲音。只要活著,即使沒有覺察,每個人皆是以整個身體聆聽,關不上的耳朵意味著我們無法篩選,樂音、噪音、雜音,來者不拒。可惜的是,因為習慣以視覺而非聽覺去理解世界,許多喜愛閱讀的人定位自己為文字人、文學人或文化人,認定聲音不易以具體語言描繪、確認意義,也不若文字容易親近,故而避而不談。

音樂無以名之的奇異特質,恰是迷人之處,聲音難以捕捉的流動特性不是障礙,是對感官與直覺的邀請。如同空氣,聲音滲透一切,無處不在,我們活在聲音裡,以至於忘記它的重量,忘記它值得仔細聚焦。

本期聽覺文化專題由此出發,作者、受訪者、與談者並非全為煮字維生者,其中多位熟悉聲音勝過文字,不但不減可看性,且為專題帶來不同以往的質地與氣味。我們試著站在此刻,一耳聆聽當下蓬勃展開的新式聲音經濟,一耳回望過往風風火火的舊日唱片產業,而第三耳或許不若第三眼象徵開悟,但能夠同時聽見過去與未來,聽見時代轉變,非得是願意被聲音風乾了下酒的耳朵才做得到的事。如此規畫,既想要為讀者揭開聲音面紗,也帶著我私心的好奇,主題看似時間交錯,實際上說明了聲音存在於時代之內,也存在於時代的縫隙之間,是獨立而昂揚的存在,亦是混亂世界裡最詩意的存在。

雜誌簡介
 
《文訊》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發行逾30餘年。2003年5月3日,《文訊》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持續發展迄今,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研究、傳播、發揚台灣文學。
 
基金會所發行之《文訊》雜誌,為關心新書資訊、出版動態、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學者,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 編輯室報告(第1頁)
  • ︱自由談︱(第10頁)
    • 〈對角線〉收驚(第10頁)
    • 〈Sento nel core〉樓梯口的獨唱(第14頁)
    • 〈海洋帶我去流浪〉第四幕:三寶顏,巴瑤族(第17頁)
  • ︱本期專題︱聲藝事 ―聽覺文化的再發現(第20頁)
    • 耳朵不老,只是顛簸折騰(第22頁)
    • 聲音如何策展?如何變現?―從品牌Podcast到臺語有聲書(第24頁)
    • 用真材實料愉虐文學―帝國大學臺灣文學部的有聲文學推廣(第27頁)
    • 「說」在聲音經濟之前(第31頁)
    • 錄音室裡的孤島漂流記(第34頁)
    • 現在誰還聽黑膠?―黑膠回春觀察紀事(第36頁)
    • 黑膠復興―你是聽黑膠的人嗎?(第40頁)
    • 我可不是塑膠做的!―蓄音機與其失寵的蟲膠時代(第42頁)
    • 現在誰還愛老歌手?(第44頁)
    • 歌王身後,兩位永恆少女……―側寫文香、文姬母女(第46頁)
    • 睡前要按CD PLAY鍵的人(第49頁)
    • 楊逵開口唱歌的30年後(第52頁)
    • The Big Sleep―音樂現場與文學演繹(第55頁)
    • 那些年、那幾次,你唱什麼畢業歌?(第58頁)
    • 承載記憶的時代聲景―記「文藝青年的耳朵:受音樂滋養的文學世代」座談(第61頁)
  • ︱聚光燈︱(第65頁)
    • 在時代悲歌下看見愛―「堅忍不拔的臺灣傳統女性―牛車走過的歲月」座談側記(第65頁)
    • 牛車召喚的臺灣圖像―讀凌煙《牛車走過的歲月.三部曲》(第68頁)
  • ︱人物春秋︱(第71頁)
    • 〈資深作家〉文學譜出生命的變奏與交響曲―專訪林仙龍先生(第71頁)
    • 〈文壇新秀〉故事,像忽然飛來的界外球―陳尚季的野球小說《斷棒》(第80頁)
    • 〈懷念作家〉(第83頁)
  • ︱談文論藝︱〈Pentimento〉歷史的文學天空―白垚的漢麗寶故事(第91頁)
  • ︱書的世界︱(第95頁)
    • 交互肉身的視覺感知―談駱俊廷《大寒以後:駱俊廷詩選》(第95頁)
    • 苦逼懊惱到苦斃―簡論武振榮詩集《生的苦惱與死的困惑》(第98頁)
    • 成長的故事―馮品佳《美國族裔女性成長小說》序(第102頁)
    • 萬物皆會留下交會的痕跡―張漢良《互文性與當代學術―跨文本詩學論集》代跋(第106頁)
  • ︱我們的文學夢︱文字的N次方跨界―路寒袖的文學夢(第109頁)
  • ︱作家關懷列車︱(第117頁)
    • 探望「不死鳥」―詩人沙白(第117頁)
    • 多年後,那些未歇的筆―楊青矗.黃文範.方祖燊.黃麗貞.曹介直.丘秀芷.奧崴尼.卡勒盛.路衛(第119頁)
  • 大陸有關華文文學研究動態(第125頁)
  • ︱草原副刊︱(第129頁)
    • 生長的棋盤(第129頁)
    • 與眾神共舞(第132頁)
    • 違建(第136頁)
  • ︱銀光副刊︱(第137頁)
    • 〈慢慢走著瞧03〉借或不借?還或不還?(第137頁)
    • 〈逍遙遊〉時間旅行者(第140頁)
    • 〈記憶行腳〉(第143頁)
紙本書 NT$ 200
單本電子書
NT$ 14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4
訂閱雜誌
類似的書籍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